丰都县烟叶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3-05-30敖飞
摘要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是丰都植烟乡镇烟农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制约丰都县烤烟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丰都;烟叶;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411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6-0063-04
煙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丰都县烟农增收致富、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全县扶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1]。然而,近年来受行业种植计划调整、工业调拨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2],丰都县烟叶发展面临“种烟难”“收烟难”“卖烟难”的三大难题。本文结合丰都烟叶生产工作实际,围绕技术人员、生产投入、种烟效益、设施配套、优化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着力破解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丰都烟区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人才匮乏,基层队伍力量薄弱
丰都县烟叶技术人员共56名,其中,30~40岁的职工2人,占3.57%;40~50岁的职工15人,占26.8%;50岁以上职工39人,占69.63%;烟叶技术人员年龄分布呈倒金字塔型,总体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52.7岁。丰都县烟叶技术人员学历情况为,本科学历2人,占3.57%;大专学历17人,占30.36%;高中或中专学历13人,占23.21%;初中学历24人,占42.86%;烟叶技术人员中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大,学历整体层次不高。由于烟叶技术人员总体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已很难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更为忧心的是,烟叶技术人员后继乏人将严重制约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成本过高,烟叶生产投入较大
丰都县烤烟种植成本主要由土地、苗子、肥料、地膜、农药、劳动力、煤炭和烘烤用电组成,其中劳动力、土地租金、肥料和煤炭投入是制约种烟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分别占投入成本的36.03%、21.02%、16.26%和15.01%,主要原因为青壮年烟农选择外出务工,烤烟种植特别是山区的劳动强度大而多,用工时期集中,农村劳动力紧缺,而肥料、地膜、农药、煤炭等烟用物资成本较高,适宜种烟地区土地租金居高不下,种烟效益下降,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
1.3 效益下降,种烟优势不再凸显
调研发现,目前丰都烟区农村种植作物主要为烤烟、白菜、大黄、玉米等,对不同种类作物2018—2020年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烤烟、白菜、大黄、玉米的3年平均效益分别为23 677.50、61 549.95、36 400.05、8 800.05 元/hm2,效益最好的为白菜,较烤烟增加了37 872.45 元/hm2,大黄次之,较烤烟增加了12 722.55 元/hm2,玉米受产值影响,种植效益最差[3]。白菜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价格极不稳定,2018、2020年白菜价格较高,农民收益较高,2019年供过于求,大量白菜滞销,价格回落明显,菜农损失严重,基本没有收益。而大黄成熟期为3年,周期长且种植技术复杂、投入大,影响市场价格因素多,风险也较大。从价格行情来看,烟叶收益相对稳定,按照烟叶单产1 725~1 800 kg/hm2测算,产值约为52 500 元/hm2(含补贴)。受政策扶持产业的挤压,烤烟种植区域进一步萎缩,如武平镇2020年种植油茶1 000 hm2,太平坝乡落实大黄种植266 hm2,导致优质烟田、烟农、烟区“三流失”[4]。
1.4 配套不均,设施设备急需解决
一是基础设施维修维护滞后。烤房使用年限较长,经调查,武平、太平、都督、暨龙等乡镇的炉体锈蚀、烤房门损坏、烤房漏水、彩钢棚锈蚀等设施设备损坏问题较多,导致烤坏烟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烤房维护维修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依托行业项目资金,维护维修资金仅适用于正在使用的联体烤房,单座烤房不能得以及时维修;维修维护申报、审批周期较长造成维修维护滞后性的客观存在,导致维修维护不能及时跟进,耽误农时,对烟农种烟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分3种情况,一种是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主要是都督乡、暨龙镇等坡地面积较大的种烟乡镇,由于烤烟种植区域的优化,导致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严重不均;另一种是基础设施闲置浪费,原因为无种植计划或计划调减,如包鸾、双路、高家镇等乡镇已全部闲置,仙女湖、南天湖、暨龙、武平等乡镇部分闲置;还有一种是基础设施有待配套。如太平坝乡等集中产区,因基础设施布局不充分,存在烤房不配套、道路安全风险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严重制约该区域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三是地方政府烟叶税10%的基础设施维护落地困难。2016—2020年共实现烟叶税10 400.10 万元,按10%的标准应提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1 040.01 万元,县财政实际安排697.60 万元,占应安排的67.08%。2019年实现烟叶税1 550.26 万元,按10%的标准2020年应提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155.03 万元,2020年县财政实际仅使用22.46 万元。
1.5 队伍不稳,基本烟农流失严重
烟农种烟效益下滑,烟农种烟积极性下降,对保持烟叶产业规模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一是受单产限制、投入增加、劳动力以及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种烟效益逐年下滑。二是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流失,因种烟比较效益下降,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的倾向性更高。新生代烟农逐年减少,烟农年龄主要分布在41~60岁,这主要是由于种植烤烟劳动强度较大,分清残、机耕、起垄、移栽、田管、打顶、采收、编烟、上炕、烘烤和初分等操作环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三是烟农信心不足,主要受烟叶计划调减、灾害频发、用工成本上涨、劳动力稀缺、租种土地不稳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烟农种烟积极性下降。四是烟农种烟与预期不符。近几年烤烟收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按单产115~120 kg计算,产值52 500 元/hm2左右,而生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烟农期望值较高,导致收购矛盾相对较大。如何平衡工业、公司、政府和烟农之间的利益,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永恒的课题。五是受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农业及旅游产业影响,挤兑了烟地资源、基本烟农,导致基本烟农流失较为严重。2020年丰都县种烟农户564户,比2016年1 533户烟农减少969户,减幅63.2%。
1.6 土壤退化,适宜种植区域受限
由于丰都烤烟种植过程缺乏轮作倒茬,常年连作,用地养地结合不够,加之化肥、农药施用,导致丰都大部分烟区土壤酸化较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烟叶内在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利于丰都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近年来丰都分公司在烟叶生产中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牡蠣粉调酸、増施有机肥等土壤培育措施,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劳动强度高、见效慢,烟农接受程度较低,倒逼“以烟为生”的烟农有条件地选择种烟区域,这些因素必然导致适宜种植区域缩减[5]。
1.7 风险叠加,烟农种烟信心不足
一是自然灾害频发,烤烟种植属于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农业产业,近年来,丰都县气候异常,烟区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无规律频繁发生,烟叶灾害损失严重。二是生产过程复杂烦琐,烟叶生产过程包括冬耕清残、烤烟育苗、平衡施肥、机耕起垄、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烟叶采烤、分级等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技术落实难度较大。三是种植保险仍需改善,一方面承保范围小,尽管行业给予烟农购买300 元/hm2的种植保险,但保险范围较小,仅承保水灾、旱灾、风灾和雹灾等自然因素,病害和用工风险不在其中。丰都县种烟区域土壤酸化较严重,病害频发,年均损失5%~8%;而烤烟生产周期长,用工频率高,存在较多的用工、用煤、用电等不稳定、不安全因素,而烟农自身缺乏种烟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保险保额低,2020年虽然有市局(公司)组织开展的9 万元爱心救助、65万元种植保险赔付和125 万元的行业救助3项救助款,按照保险公司核对的176.4 hm2受灾面积,赔偿标准仅为11 274.9 元/hm2,按照产值52 500 元hm2折算,风险控制较低。四是用工成本高,丰都烤烟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地烟区,受地形、地貌等条件限制,烟地分散、田块面积小,烤烟移栽与烘烤阶段基本靠人工完成,仅耕地、起垄环节使用小型农机具,机械化水平低,用工人数超过300 人/hm2,生产效益低下。随着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烟叶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烟叶比较效益不明显。
1.8 市场薄弱,烟叶营销任务繁重
由于历史原因,丰都县烟叶调拨有对接业务的工业企业在2019年前仅有一家工业企业,且调拨计划逐年下滑,2020年停止调拨,其他工业企业与丰都没有固定对接业务[6],如何破解烟叶销售难题始终成为困扰丰都县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 推动丰都县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转变观念,深入贯彻“党建立烟”战略部署
严格落实市局党组“党建立烟”的战略部署,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打造“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员管理精细化、组织生活痕迹化、阵地建设功能化、主题活动特色化、服务指导品牌化”的标准化烟站党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建工作与烟叶生产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发挥好烟站党支部和基层党员在烤烟生产上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引领烤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7]。
2.2 强化基础,全面夯实烟区发展制约要素
一是开展核心烟田烟区建设。在结合丰都烟叶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导向,严格按照优质核心烟区标准,把气候、土壤、水源、海拔等自然环境最优、烟叶风格特色突出、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原料的植烟区域稳定下来,落实“三优化、一确保”,即优化种烟区域、优化品种布局、优化种烟农户,确保特色品种烟叶原收原调,种植计划优先向优质烟区、适宜烟区和职业烟农倾斜。二是加快职业烟农队伍建设。烟农稳则烟叶稳,职业烟农是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以提高烟农综合素质和种烟技能为核心,重点培养年龄30~50岁、连续多年种植、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讲诚信的职业烟农,完善职业烟农扶持政策,建立差异化扶持机制、职业烟农激励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制定职业烟农培训计划,采取建立烟农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烟农的培训力度,培养和稳定一批新型烟农队伍,不断提高烟农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逐步建立健全职业烟农队伍储备,切实提高烟农种植水平,促进烟农收入稳定增加,使烤烟真正成为烟农长期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建设。由于丰都县烟农自有耕地约为0.07~0.14 hm2/人,而户均规模近2 hm2,土地需求缺口较大,土地供应不稳定,导致烟农种植面积不稳定,因此,在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前提下,政府和合作社应积极协调,引导和鼓励烟农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保经营权,推动烟区土地依法、有序、自发流转,打造2~4 hm2适度规模种植主体。
2.3 创新驱动,建立工业需求导向管理体系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市场的意识。必须坚持“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优质烟叶发展思路[8]。一是优化品种布局。按照订单生产,以工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云烟116等特色品种种植区域,切实加强优良品种种植的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加快引进、示范推广工业企业所需求的优良品种,实现品种布局与工业企业需求基本一致,保障原料供应基地化。二是提高烟叶质量。以成熟度为中心,围绕“生态、安全、清洁、高效”,加强工商研合作,完善技术方案,集成配套技术,把土壤改良、适时早栽、平衡施肥、打顶留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绿色防控等主要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促使烟株营养均衡,烟叶充分成熟,叶片结构疏松,化学成分协调,评吸质量较好,推动烟叶品质特色化。三是拓展烟叶市场。立足“渝金香”烟叶品牌定位,牢固树立满足工业需求为目标的观念,注重质量、特色与服务,着力提升等级纯度,着力解决好混部位、混等级、混青杂的“三混”现象。稳定工业市场,稳固工商合作,建立工业基地,稳住烟叶规模。同时,争取政府给予支持,共同走访工业企业,巩固拓展工商关系,紧盯工业原料需求,全力争取调拨计划。四是开展技术攻关。以《提升丰都烟叶云烟品牌工业可用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为平台,初步建立以工业企业为主导、以丰都公司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联合共建机制和定期交流机制;以满足工业配方需求为导向,掌握工业企业对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评吸、化学指标等方面的具体评价,依据工业质量评价报告,加强工商研联合攻关,努力打造风格特色明显、符合工业需求的优质特色原料基地。
2.4 精益生产,筑牢烟区转型升级保障基石
一是推进烟农合作社建设。通过优化合作社服务模式,推进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让其贯穿产前、产中、产后,进一步拓展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实用技术推广和组织烟农“三大功能”,把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专业化服务与备耕、备栽、田管、烘烤、收购5个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挂钩考核,进一步做实专业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以减工降本为目标,提升烟叶冬耕清残、备栽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的机械化水平。以烟农合作社为平台,开展农机升级改造或者引进示范,加强机耕、起垄、移栽、采收机械化以及烘烤智能化示范推广,让烟农从繁琐的生产中解放出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增加烟农收益。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按照市局“四定”工作要求,建立与烟叶生产发展需求相配套的人才建设和培养机制,建立后备人才库,为烟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维护。争取行业、政府、烟农合作社相应资金,明确管护责任,及时维修维护,重点维修炉体、彩钢棚、烤房门、漏水烤房等,确保设施设备的长效养护和效益发挥,建立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四是开展土壤保育工作。针对土壤酸化地块,依托科研院所、政企统筹规划,定期进行土壤检测,防治土壤酸化,加强土壤保育。通过测定土壤酸碱度,根据施加标准,开展生石灰、牡蛎粉调酸工作,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达到烟地用养结合,保障烟叶生态安全。五是拓展灾害保险范围,完善烟叶保险,建立分担机制,由烟草部门、地方政府、种植农户按比例分别承担相应保费,保险责任涵盖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病虫害、雇工用工等烤烟种植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加大灾害救助力度,消除烟农种烟后顾之忧。
烟叶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工程,面对“种烟难”“收烟难”“卖烟难”的严峻形势,需理清思路、综合施策、狠抓落实、系统改进[9-10]。烟叶产业应始终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稳中求进、订单生产、严格规范、狠抓落实”为中心任务,围绕“渝金香”特色烟叶品牌打造,坚持优质、特色、清洁、高效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九大体系”为引领,深化工商协作,优化种植区域,集成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础管理,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着力解决烟叶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助推全县烟叶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3 参考文献
[1] 刘璟.浅析烟叶小产区高质量发展之路[J].农村科学实验,2019,06:122-123.
[2] 何家雄.经济下行压力下烟草行业做好节流与截留的途径[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32(12):115-117.
[3] 陈智杰.现代烟叶生产模式构建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01-302.
[4] 周鵬,黄灿.襄阳市烟叶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5-47.
[5] 穆耀辉.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商洛烟叶高质量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3):255-257.
[6] 王跃金,彭博,鹿晋珲,等.楚雄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9(9):49-52.
[7] 邹凯,覃夏,刘聪聪,等.新形势下烟叶基层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7(1):95-97.
[8] 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11(3):1-4.
[9] 陈江华.关注基层烟叶技术队伍建设[J].中国烟草,2013(13):5-6.
[10] 张天峰.陕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5):112-114.
(责编:王慧晴)
作者简介 敖飞(1973—),男,重庆丰都人,从事烟草种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