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缛彩繁光话花灯

2023-05-30修淑清

中华瑰宝 2023年1期
关键词:灯节灯彩灯会

修淑清

灯彩艺术是交融多种工艺、多种技法、多种装饰技巧的综合艺术,历经两千年文化积淀,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成为元宵节里装点生活的重要元素。

灯彩又称“花灯”,是我国传统工艺品。灯彩的流传与元宵佳节赏灯习俗密切相连,元宵节是一个以灯为俗的节日,也被习称为“灯节”或“灯夕”。各式各样的灯彩为元宵节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气氛,作为吉瑞祥和的象征,灯彩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灯彩源流

元宵节张灯、赏灯是流传已久的习俗。汉代是灯具发展的繁盛时期,考古发掘的灯具已十分丰富,有座灯、吊灯、行灯、多枝灯、动物形灯等,灯具材质有石、陶、铜、铁、玉、瓷等多种,装饰工艺有鎏金、错金银、透雕等。丰富多彩的灯具,为灯彩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太一”又称“太乙”,是拥有掌控人间水旱灾害、饥荒瘟疫能力的古代天神,汉代常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于甘泉宫祭祀太一神,从黄昏开始夜祠,到黎明方止。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对太一神的奉祀十分隆重,朝廷将正月十五日定为祭祀太一神的“燃灯节”。燃灯节开放夜禁,灯火彻夜不息,且伴有祭祀歌舞。汉代燃灯节彻夜张灯,夜游赏灯,逐渐演变为后世的元宵观灯习俗,這种观点得到古今许多学者认同。明代朗瑛《七修类稿》记载:“上元张灯,诸书皆以为沿汉祀太乙,自昏至明,今其遗事。”

汉代元宵灯彩的面貌并不丰富。由考古发现的朱雀灯、凤鸟灯、雁鱼灯、花树形连枝灯等,可推断当时宫廷灯彩的绚烂。但灯具属奢华之物,普通百姓无法享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妇人相从夜绩以节省灯火费用之事,皆出自汉代。

至南北朝时,随着陶质和普通扎制灯具的发展,元宵节张灯挂彩从宫廷发展到民间,观灯渐成风俗。《资治通鉴》有关于北周风俗的记述:“彧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然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赀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从“近世风俗”几字来看,正月十五夜燃灯聚戏朋游的风俗产生距当时应不是很远。“窃见京邑,爰及外州”几字说明不仅京师有元宵节张灯夜游风俗,外地州郡也是如此。每年正月十五日夜晚,火光照地,人们不计钱财,竞比灯具的大小和精巧,无论贵贱,不分男女,竞相欢闹。梁简文帝萧纲《列灯赋》中“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出当时建康(今南京)元宵张灯情景,当时所燃的有油灯、漆灯、蜡烛,还有焚香,灯焰的火光和月光交相辉映,倒映于水中,颇为美观。

元宵灯会

元宵灯会的兴盛始于隋唐,元宵放灯成为城乡的重要活动之一。隋唐时期的灯彩,名目繁多,除了龙灯、鱼灯等小型灯彩外,还有巨大型灯彩。据唐代张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载,唐睿宗时,在长安城的安福门外扎起二十丈高的灯彩,点起五万盏灯,形成如霞光万道的花树,极为壮观。据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在正月十五夜移驾上阳宫,于宫殿内外大张灯烛,匠人毛顺巧思制出楼阁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的灯彩,上面挂珠玉金银,扎制各类兽形灯,微风一至,锵然成韵。

唐代将正月十五定为灯节,张灯从汉代的一日增加至三日。唐韦述《两京新记》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元宵节前后三日取消宵禁,便于人们赏灯。从隋代薛道衡“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唐代卢照邻“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崔液“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李商隐“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等诗句来看,隋唐元宵灯会之璀璨盛大可见一斑。

宋代灯彩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较大发展,灯品更加众多。元宵观灯之期从三日增加到五日,灯彩的制作从年前就已开始,元宵夜游观灯之盛前所未有。据两宋之际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从年前腊月的冬至开始,开封府就在皇宫附近搭建元宵节使用的山棚,至正月初七日灯山上彩,用锦绣绢缎扎起各式灯彩,各个坊巷的店铺也都置备有新巧之意的灯烛。苏轼“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诗句,描绘的是北宋元宵灯会盛况。辛弃疾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记述了南宋时期的灯会盛况。耀眼的花灯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华灯灿烂、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描绘令人无限向往。

宋代已经形成进行灯彩贸易的灯市。周密《武林旧事》记载:“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范成大“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描述家乡苏州灯彩应市之早。《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了临安(今杭州)灯市的繁华场景:“清河坊至众安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进架儿灯、象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火盈市。”

明代,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极力提倡灯节盛事,将元宵张灯时间延长至十日。为庆祝元宵,朱元璋曾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场面极其壮观。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东华门外辟灯市,连绵二里,元宵张灯从正月初八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七日,其间夜灯如昼,鼓乐杂耍热闹无比。唐寅有诗“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记录了当时灯会的繁华。

清代,灯会日期缩短至五日,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仍会张挂华贵的宫灯,冰灯也进入宫廷。乾隆御制《冰灯联句》诗序中有“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行龙烛,腾宝焰而灿珠杓”,称赞冰灯。清代延续明代旧俗,民间灯会依旧壮观,元宵灯节逐渐演变为民间为主的节庆娱乐活动。

工艺品类

灯彩艺术与纸扎、雕刻、装裱、剪纸、书法、绘画、编织、刺绣、皮影、建筑等艺术门类有着密切关联,是多种艺术的集锦,属于综合艺术。传统民间灯彩的主要材料是竹篾、木藤、麦秸、丝绢、缎布、金纸、灯笼纸、各色燃料等,取材较为方便。灯彩制作方法有编孔、剪贴、按插、印绘等。灯彩的品种繁多,有宫灯、花灯、球灯、转灯、动物灯等,形态千变万化,造型有龙凤、人物、花鸟、山水、鱼虫等,它们既是艺术品,又具有实用性。

宫灯的用料较为考究,制作也较为复杂,主要用有雕刻的木、竹和镂铜等做骨架,镶上丝绢、玻璃或牛角片,再彩绘龙凤、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吉祥喜庆图案,上品宫灯还用紫檀、红木、象牙、黄金、玉石、珍珠等作为框架或装饰。宫灯的形状各异,有四方形、六方形、八角形、花篮形、双鱼形、葫芦形、圆珠形、套环形等。

明代白话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对各式花灯的描绘:“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楼灯,见一片珠玑;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沸沸纷纷。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判官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口大髯鲇鱼灯,平吞绿藻……”

灯彩产地

历史上有许多知名的灯彩产地,宋代著名者为苏州、福州、开封、杭州、浙江硖石等地。“苏”“福”“粤”“京”为宋代灯彩的四大流派,“苏”即江苏苏州,“福”为福建泉州、福州,“粤”为广东佛山、潮州,“京”指两宋的都城。明清时期则出现了更多知名的灯彩产地,如北京、南京、四川自贡等地,所出灯彩制作精良,较有地域特色。

苏州灯彩又称“苏灯”,在宋代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明清时期更为丰富多彩,在吴门画派艺术和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苏灯融绘画、装饰、剪纸、扎糊等艺术为一体,多以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为造型,结构合理,结合吴门画派的书画艺术技法及上乘的丝绸面料装饰,工致雅秀,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2008年,苏州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花灯是南方花灯的代表。当地方言中“灯”与“丁”同音,闹花灯寓意人丁兴旺、吉利喜庆,是泉州元宵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花灯于唐代兴起,盛于宋元,其制作工艺世代相传,主要分为彩扎灯、刻纸灯和针刺无骨灯三种类型,以描画、刀刻、针刺的方法将山水风景、亭台楼阁、飞禽走兽、传说故事融入花灯中。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的灯彩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兴旺起来。明代时,灯市口是北京最大的灯市,灯节期间,白日为市,夜晚燃灯,繁华热闹。清代燈市移往花市、菜市、琉璃厂等处,灯市口作为地名至今保留。灯彩制作匠师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使得北京灯彩制作渐趋精致古雅,清末以来尤以宫灯最为知名。2008年,北京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浙江海宁硖石灯彩历史悠久,工艺和审美价值独特。硖石灯彩主要有针、绘、拗、结、扎、刻、糊、裱八大工艺,其中针刺法是基本特色,有勾针、乱针、步伐针等,针刺和绘画的结合使硖石灯彩独树一帜。硖石灯彩曾分别在1910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奖项,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彩灯俗称“灯色”,是佛山民间艺术与当地活跃的民俗活动结合而形成的工艺品。其融南北文化于一体,造型生动、品类丰富、色彩艳丽、富丽堂皇,为岭南民间艺术的代表作。佛山彩灯用料考究,扎制工巧细致,可保持较长时间观赏效果,铜衬剪纸为其特有装饰,纹样丰富多彩。2008年,佛山彩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贡被誉为“南国灯城”,花灯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有在新年、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自贡民间灯节活动频繁,分布广泛,明清时期就固定时间举办“狮灯场市”“灯杆节”等灯会活动。自贡花灯制作工艺精湛,灯会规模宏大,气势壮观。2008年,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彩艺术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世世代代人民的智慧和巧思。如今,张灯、赏灯仍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早已不局限于元宵节时赏灯,在喜庆的节会或其他景观场景装饰中,处处可见灯彩华光。且灯彩制作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机械、遥控、声学、光导材料等新技术、新材料被应用于灯彩设计制作中,使灯彩不断焕发出古韵今风,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带给人们更好的观感和体验。

猜你喜欢

灯节灯彩灯会
水灯节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灯会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春节灯会
DIWALI
“舞动奇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