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量表设计
2023-05-30陈磊徐敏
陈磊 徐敏
摘 要:SOLO分类理论关注学生的思维结构与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研究表明,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通用技术学习评价量表使学生的课堂操作学习可测且科学并具有可迁移性,能辅助教师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其为科学依据,进行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字:SOLO分类理论;实践活动评价;量表设计;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立足实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与制作、技术体验、技术试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由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各异,现有的评价方式难以对学生活动进行客观、科学地表述与量化。SOLO分类理论为评价学生学习质与量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1 SOLO分类理论在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分析
1.1 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框架
SOLO,全称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译为“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彼格斯提出的一种学生学业水平分类的方法。SOLO分类理论认为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时所表现出的思维结构是可观测的,并可以按照其复杂程度不同,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 1 ]。
前结构:指学生对问题不理解,解答混淆;单点结构:指学生对问题理解较为片面,只能抓住某一素材进行回答;多点结构:指学生对问题有更多理解,能联系多个素材,但不能建立素材间的联系;关联结构:指学生能从总体上考量问题,不仅能联系多个素材,并能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抽象扩展结构:指学生不仅完全理解该问题,还能将问题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综合应用,表现出钻研与创造意识[ 1 ]。
1.2 应用于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的优越性
SOLO分类理论的优越性在于它专注于评价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而非答案的正误;它不仅能评价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所处的层次和阶段;不仅评价学生学得多少(量)也关注学生学得多好(质),并将其可视化。
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各异,SOLO分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实践活动的观察维度,将课堂实践活动的观察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表述与量化,了解学生的思维结构与认知发展水平,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诊断,矫正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2 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践
进行通用技术课堂学习评价量表设计,首先结合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与学情,运用SOLO分类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五个思维层次,并进行从低到高的描述;其次,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主题活动,活动安排亦是从低层次SOLO思维水平到高层次思维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第三,依据SOLO分类理论制定各个主题活动的评价量规,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典型行为的观测与记录,对学生思维结构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进而让不同结构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支持与引导。
2.1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内容条目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拟定,课时目标还需考虑学生已有水平与需求以及项目载体具体要求。
以技术试验课“探析结构稳定性”为例,本节课所涉及的课标条目为“通过技术试验或技术探究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2 ]。结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与学情,将教学目标分为五个思维结构层次(如表1),其中前结构为空,因为学生对问题困惑不解或解答混淆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
表 1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目标描述
2.2 设计主题活动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与解构之后,运用了SOLO分类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五个思维层次进行从低到高的描述。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也一样遵循这一原则,主题活动为开放性问题与任务,活动安排从低层次 SOLO思维水平到高层次思维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成就感与获得感,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
以技术试验课“探析结构稳定性”为例,本节课所设计的主题活动如下:
活动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与活动2:“查阅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的试验方法,讨论衣帽架结构模型的稳定性试验的方案。”引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旨在通过了解结构稳定性的概念、猜想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强调控制变量法,来明确“自主學习”环节探究学习的方向,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的试验方法,提高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活动3:“实施帽架结构模型的稳定性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形成试验结论,探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写出试验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旨在通过技术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结构稳定性的相关概念。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技术意识”素养和“物化能力”素养;通过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
活动4:“从产品稳定性角度就选购衣帽架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对中国古代卧褥香炉和欹器进行稳定性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旨在通过学生列举案例,诊断学生是否理解并建立起结构稳定性的相关概念;结合具体问题的辨析,形成对技术的理性态度和评价,提高学生理解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技术意识”素养。同时,根据学生对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来评价和诊断本节课的学习效果;通过对中国古代结构稳定性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渗透德育教育。
2.3 制定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分为“量规”“观测”“评价”三个部分,依据SOLO分类理论制定各个主题活动的评价量规,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典型行为的观测与记录,对学生思维结构水平进行评价。
以技术试验课“探析结构稳定性”为例,针对“活动2”“活动3”所设计的课堂学习评价量表如表2。
2.4 应用评价结论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意义:通过教师反馈的评价结论以及优秀学生的回答,可以帮助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调整学习目标。在传统的评价方法中,学生的答案越接近事先制定的标准答案,分数就越高;而SOLO分类理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学生能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没有对问题结构的良好把握,学习再多的知识也不可能获得好的评价结果。”这是因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课堂学习评价量表所制定的量规则不仅局限于正确答案,它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就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3 ]。
对于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的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每位学生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所处的思维结构水平,帮助教师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不同结构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支持与引导。例如,在“活动2”中,某学生若表现为前结构,即“不理解标准的意义,无法构思方案”,则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否则学生无法进行“活动3”的学习;对于对前一个活动中表现处于前结构或单点结构的学生或小组,教师不仅要给予个性化支持与引导,还要在下一个活动中进一步观察,给予更多符合该学生思维水平的学习支持。
3 课堂学习评价量表设计的启发与展望
3.1 量表设计的实践意义
通用技术课堂以设计学习与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活动丰富,其课堂学习评价不能简单地以笔试定成绩。在上述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量表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活动中表现出的思维结构水平。量规的制定针对性强,可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多维度的观测与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诊断,辅助教师以学定教。量规的制定紧扣课标与学情,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低层次SOLO思维水平到高层次思维水平进行设计,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调整学习目标与方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2 量表设计的推广性
SOLO分类理论通过观测学生的回答与行为表现,诊断学生现有的思维结构水平,并确定教学的目标发展水平,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因此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量表设计可推广迁移至大多数学科的实践活动,不仅包含通用技术学科的试验课、设计课、操作课、展示课,也包含理化生实验、研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样态。案例中,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主题活动、制定评价量表、应用评价结论,这一过程也一样具有推广迁移价值。
3.3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文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置课堂观察员进行学生典型行为的观测与记录,较为繁琐且耗费人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今天,可考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效率。例如:课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利用手持电子设备记录学生的典型行为;每个主题活动结束时或课后,教师发送评价量表至学生端,学生根据量规对思维结构水平进行自评和互评,并上传到云端,便于教师综合评价。
SOLO分类理论从提出至今已经过了长时间的修正与发展,它作为评价工具的使用依然是课程领域的讨论焦点[ 4 ]。新课改以后,每门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單元教学、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屡见不鲜,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量表设计在评价学生课堂学习上具有独特价值,值得开展进一步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比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 SOLO分类理论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 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0:27-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5.
[3] 李佳,吴维宁.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2):18.
[4] 蔡永红.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