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3-05-30计磊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绿色经济经济发展

计磊

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数字普惠金融的含义与市场情况,然后指出其对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影响、基本条件以及作用路径,并提出数字普惠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最后对数字普惠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力求通过优化金融经济结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等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影响因素

当前金融行业迅猛发展,与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始终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数字技术诞生后,将其应用到普惠金融中形成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新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望成为破除金融机构发展困难的一把“利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可将数字金融引入进来,塑造新的经济生产格局,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数字普惠金融是在互联网支持下,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通信等一系列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促进信息共享,使交易成本降低,金融服务范围扩大,通过发挥数字金融安全稳定、开放共享等优势,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创建数据风险控制体系,促进金融风控能力提升。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义”与“利”很难兼顾,要打破这一矛盾,便要在金融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而数字普惠金融的诞生使其成为可能。在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中,使金融科技的目标与宗旨全面揭示出来,采用技术手段调动更多社会资本为小微、个体户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使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业排斥的群体能够享受正规金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包容性与开放度。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主体始终是富人,对于国内人口占比超过70%的普通群体来说,金融属于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受国内金融体系特殊性影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基本可看成是“富人的银行”,普通大众因缺乏资产,又没有充足的信用体系,很难能够在传统商业银行内贷到大量资金,也无法利用现有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根据国内市场现状可知,我国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商户数量在6000万~7000万人,低收入工薪阶层数量为1.2亿~1.5亿,农村居民1.8~2.0亿,这些群体被商业银行看成是长尾市場,缺乏完善的征信,没有充足的抵押物,加上地域分散,要提供金融业务势必会增加大量人力投入,还要进行复杂的信息采集、信贷审核以及后续服务与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此类群体的单笔业务金额较小,但成本却较高,与大企业、大客户相比,付出相同努力获得的回报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基本不愿意在小微企业、个体户身上浪费时间。但是,普通群众最需要利用金融来改变生存现状,因此在传统金融难以触及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进行市场开发,为每位大众服务,使金融科技的目标与宗旨得到全面揭示。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一)基本条件

为了提高经济与环境间的协同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先要明确基本条件,依靠信息与能量间的交流转换,使不同系统间达到协同运动的目标,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进行阐述。耦合度代表的是不同系统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协调度代表的是系统相互作用期间,良性耦合的程度,可充分展现协调状态的优劣,对不同系统的高低耦合状态进行明确。因经济与环境系统包含内容较多,环境是否能得到有效治理和保护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又受到环境质量因素的制约。从理论角度上看,可通过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度进行协调性分析。为了探究经济与环境间的协同关系,可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引入进来,在先进的理论支持下,促进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协调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初期,生产与消费均会影响环境质量,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先进技术与规模效应的影响,才会提高环境质量。因以往普遍采用粗放式经济管理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能源与资源短缺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制约,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生态环境良好,才可为经济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对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条件一:主张清洁生产,促进经济生产效率提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缓解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依靠经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功能;

条件二:针对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时治理,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提高资源与能量利用率,注重废水、废弃物中能源回收与二次利用,以良性循环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与共同发展。

(二)影响与联系

数字普信金融与经济、环境间具有密切联系,不但可利用货币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还可依靠环境投融资约束的方式,使经济朝着绿色方向转变,促进资源利用率提升。传统金融服务范围有限、服务模式单一,进入新时期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互联网元素,使其在保险、支付与投融资等方面得以创新。二者相比,数字金融的服务范围更广,涉及中小企业、个体户、农民等金融市场的弱势群体,具有普惠特点,且自身带有绿色属性,可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所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增加消费需求,革新经济结构

当前消费金融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以“京东金融”为例,可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消费贷款服务,增加了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欲望,使经济结构从原本生产导向朝着消费导向转型。在绿色消费观影响下,人们的绿色家居、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需求增加,使企业绿色产业链得以优化,经济结构得到更新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二者的协调发展。

2. 筹集民间资本,拓展借贷渠道

在普惠金融平台中,依靠基金、保险、债券等理财产品将大量民间资本筹集起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在大数据支持下,平台可对借贷主体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对借贷风险、环保信用等综合评估,有效改善经济系统内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使更多金融资金朝着环保项目投入,在提高环境效益的同时,实现环保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3. 改变支付方式,创建环保平台

在线上移动支付应用中,居民对金融机构网点的依赖性降低,无须出门便可进行网上交易,减少纸币交易成本与资源利用,达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目标。同时,在创建环保平台后,用户可通过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例如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美团种水果等活动,均可缓解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利用率提升,减轻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

(三)作用路径

在经济绿色发展中,技术创新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可使经济、环境两个系统实现良性互动,成为影响二者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可知,科学高效的投资可产生规模效应,对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环境间存在紧密联系,可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以及调整投资等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用路径如下。

1. 技术革新

在金融领域内,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助力经济快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革新的代表,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开辟了新渠道,对二者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为区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并采用“干中学”的方式,促进知识外溢,使区域创新主体数量增加,为经济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在创新效应影响下,企业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对生产工艺不断更新改良,可从根源上控制环境污染,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二者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具有明显的信息化、普惠特点,可使服务范围得以拓展,用户信息更加安全。在创立初期,许多中小企业受抵押物、信誉等影响,难以满足融资条件,在普惠金融诞生后,可通过智能风控与精准管理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其度过困境,促进更多新兴企业孵化。部分企业致力于清洁产品开发,可帮助减轻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协同发展目的。

2. 产业升级

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广中,采用信贷资金优化配置、技术创新等方式,使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进而影响经济、环境间的互动发展。以制造业为例,其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数字金融根据该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网络平台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使金融市场结构得到调节,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使产业要素从以往的劳动力变成技术,促进价值链延伸,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再如文旅行业中,依靠数字化转型使居民對山川、河流的保护力度增加,受此影响,当地政府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管理力度也随之提升。此外,还为环保平台创建提供助力,针对企业环保状况进行调查,借助环境融资督促其快速朝着绿色方向转变,对污染严重、排污不到位、生产不规范的企业要求停业整顿,由此减轻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缓解经济与环保间的矛盾,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3. 投资结构调整

在经济发展中,投资属于重要引擎之一,与环境治理关系紧密。依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使投资结构得到调整、投资效率得以提升、投资规模壮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在投资规模方面,数字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辅助作用,使各类经济活动信息更加透明,可帮助降低财务风险,避免过度投资情况发生,促进整体投资效率提升。在结构优化方面,因数字金融消费不断增加,第三产业的投资需求被激发,引导投资结构逐渐朝着绿色化、个性化、多元化方向转变,包括交通、治污、卫生等方面,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促进经济与环境共同进步。

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社会资源重组、产业结构升级起到较大促进作用,逐渐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下,数字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群体更加多元,不但能从整体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业质量,还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优化金融经济结构

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普惠金融基础上,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依靠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的开展,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模式,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帮助降低金融风险,节约数据处理成本,并通过不断地更新换代,推动网络理财、移动支付等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现阶段,国内金融行业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供给规模逐渐增加,且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使国内金融发展遭遇瓶颈。如若过度扩大金融市场化力度,很可能为表外业务发展提供可乘之机,如影子银行、高利贷融资等,进而增加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使融资效率本身较低的小微企业雪上加霜。对此,中央制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主张金融行业应为广大群众、实体经济而服务,并创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使金融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网络得以完善、覆盖范围更广,还可节约更多金融成本,使弱势群体同样能够享受正规的金融服务。据调查,国内数字普惠金融范围逐渐朝着乡村下沉,服务对象也由原本的金融扶贫逐渐扩展到农民、小微企业、个体户等,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此种金融模式为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提供了技术治理,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多个方面。同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民营经济更具活力,实体经济的供给结构得以优化;低收入群体在获得资金后,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依靠内需驱动经济增长,使供需失衡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现金融与实体的共同发展。

(二)明确数字普惠金融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应结合国内金融现状与社会需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才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其与环境相协调,具体措施如下。

1.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应积极创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用于引导社会资金朝着环保相关项目中投入,加速整个社会产业链转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绿色金融体系创建中,可从金融政策、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等方面着手,在商业银行内开设绿色金融服务,依靠PPP模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力量,加入绿色产业基金中,依靠公共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私营部门投资;在财政方面,增加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例如,可采用银行降低贷款利息、发布绿色债券等方式,降低环保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基础设施方面,可创建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等,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金融活动基础所在,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使经济发展更加高质量,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在直接融资体系下,个体信用地位逐渐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弥补以往中小企业信用缺陷,使信用优良的企业拥有更多融资便利,信用较低的企业也可花费较低成本进行辨别,从而提高数字经济治理效率,确保整体安全,促进新型经济体系建设。

3. 提高中小企业的金融可得性

国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应打破传统金融市场为其设置的重重关卡,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促进金融机构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依靠改进移动支付手段,使传统网点的不足得以弥补,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在基层设置小微支行,并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促进小型企业资金量增加,盘活存量,获得更多新型金融服务。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应尽量优化贷款审批流程,节约交易成本;针对农村地区的广大群众,应注重基础金融知识普及,逐渐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使此类群体同样有机会、有资格获得金融服务。

(三)推广绿色信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为使经济与环境得以协调发展,应创建绿色信贷制度,面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企业树立绿色产业意识,依靠该制度激励企业主动创建配套的环境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政府的调节与引导下,创建绿色信贷平台,用于绿色贷款发放与衍生品交易,加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步伐。一方面,创建绿色贷款平台,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明确环境污染防护等级,共分成“鼓励贷款、限制贷款、禁止贷款”三个等级,不但能够吸引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型企业中,还可激发其他企业树立环保意识,进而改善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创建绿色金融部门,专门负责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助力。在“两行一金”的建设期间,应遵循“赤道原则”,严格执行国家上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对绿色投资与信贷服务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绿色金融市场中,因资本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投资、融资平台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将优化资本配置作为重点工作,此举可使资本充分流入到环保意识高、收益良好的企业中,带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可改变贷款局面,促进绿色金融贷款资本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在绿色金融机构运行中,应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使环保意识高的新兴企业能够有款可贷,树立发展信息,使得更多资金用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工作中。

四、数字普惠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一)借助区块链丰富金融服务

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驱动力,使普惠金融实现纵深发展。在2019年,国家出台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为金融科技提供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新技术,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在金融行业激烈竞争下,传统金融机构逐渐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强大助力,在此期间,技术与业务的联合创新核心在于能否实现多个主体的互利共赢,依靠简单高效的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近年来,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渗透到传统产业内,在金融产业需求的驱动下,科技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从全球技术融合趋势上看,“区块链+AI”营造出新的应用生态,实现去中心化的目标,而“区块链+IOT”,则是将物联网与分布式账本结合起来,获得更多技术优势。在技术角度上看,区块链的本质在于环环相扣的计算系统,支持分布式账本的实时共享,将其应用到金融服务中,可通过全网溯源、智能合约等方式,利用机器自主完成相应的金融业务,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还可提高服务质量,依靠智能合约实现数据资产化的应用目标。

(二)创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平台

与国外相比,我国普惠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进入到深度拓展阶段。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普惠金融实践更加丰富,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相关基础设施也更加成熟,在其作用下,经济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并在智慧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研发出大量新产品、新服务。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创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平台,便于与更多主体开展合作。根据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可知,普惠金融服务的综合性日益显著,在“三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可利用电子终端、互联网等创建综合平台,在精准脱贫政策号召下,创建长效机制进行“全链条”扶贫,综合利用保险、基金、担保等金融手段,在金融扶贫中相互补充。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通过综合平台的应用,可使供应链更加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了信任问题。当前许多科技企业跨界进入到金融领域中,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改变原本的技术架构,使金融业务更加灵活多变、普惠性更强。但在技术创新中很容易引发风险,要求金融机构始终保持理性态度,采用多元金融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预警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在服务更多群众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风险挑战,需要加强重视,并及时监管和规范。从整体上看,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成因有三种:一是市场主体的不规范行为引发。例如,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多渠道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但没有妥善保管,或者故意将其泄露给其他人员用于谋利;二是个别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不够完善,金融广告未经过严格审核便投放;三是新技术的可靠性较差,在大量使用时资金安全、系统安全均面临着极大安全隐患。为了稳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应加强风险防控,严守底线,创建风险预防管理平台,必须内外兼修,才能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针对普惠金融风险问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应与数字金融产品特征相结合,使相关业务规范得以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注重信息披露与风险预警,開设消费者投诉通道,使用户信息与资金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可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投资结构调整等方式,发挥数字普惠的效能,对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产生影响,促进经济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转型。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区块链、金融综合平台等技术优势,并注重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管理,使消费者信息与资金安全得到保障,实现数字普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潭,徐璋勇,张凯莉.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0(06):12-14.

[2]姚登宝,许佳敏.数字金融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吗?[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38(04):81-85.

[3]宇超逸,王雪标,孙光林.数字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20(07):14.

[4]陈凯旋.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地区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J].华北金融,2022(01):52-61.

[5]王成科.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评《金融生态视角下系统性风险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9):115-117.

[6]邹新月,王旺.中国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交互影响[J].广东商学院学报,2021,36(03):4-17.

[7]李林汉,田卫民.数字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2):91-93.

[8]陆岷峰,汪祖刚.数字小微金融的优越性与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1):3-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绿色经济经济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