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EAM教育到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
2023-05-30林晓
林晓
摘 要:STEAM课程与“跨学科实践”活动理念存在许多一致性,都强调在实践中综合认知所涉及的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冲浪纸飞机”是中小学常见的STEAM课程,从2022年物理课标出发对其重新设计,使其成为立足于物理学科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关键词:冲浪纸飞机;STEAM课程;跨学科实践活动
STEAM课程,是指由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共同构成的跨学科课程。它强调知识跨界、场景多元、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既体现出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的诸多特征,又反映了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本质诉求[ 1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2022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一级主题“跨学科实践”。该主题包含“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2 ]。
1 STEAM课程与跨学科实践活动一致性
STEAM课程与“跨学科实践”都包含跨学科活动,理念存在许多一致性。两种课程都强调在实践中综合认知所涉及的知识,在真实、综合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设立的任务多源自生活或工程,涉及多种复杂的运动形式,各种物理、非物理的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
传统的物理实验存在局限性,实验过程经过教师加工,过滤了干扰因素,以纯粹形式进行。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在某个单元,观察的重点与研究方法均已设定,学生学习中形成的实验探究、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局限于物理本学科。然而,学生在STEAM与“跨学科实践”活动中面对的问题没有学科限定,更沒有单元设定,在任务目标指引下学生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对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拆散组合,形成新任务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整合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学生巩固旧知识,认识新知识,培养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影响深远。
2 STEAM课程与跨学科实践活动不同点
2.1 出发点不同
STEAM课程是随着社会发展,为适应纷繁复杂工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而产生的课程。而“跨学科实践”课程是《2022课标》中的一个主题,这决定了课程目标是依据核心素养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 2。
2.2 课时安排不同
“跨学科实践”课程占物理总课时的10%,这就决定了“跨学科实践”课程内容立足于物理本学科,难度及复杂程度应与学情、校情相符。STEAM课程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有的需要较长时间学习与制作。如:“机器人”类课程集合了编程、自动化、传感器、机械安装等内容,综合性很强,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效果很好,但这类课程内容复杂,完成时间长,成本高,不适合课堂教学推广。
2.3 内容不同
《2022课标》明确了跨学科实践的内容。有些直接来自于课本内容,如: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有些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如:能用物理及其他学科知识解释与健康、安全等有关的日常生活问题。有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如:了解我国古代科技,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增强科技强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 ] 34-36。虽然学校可以从校本角度选择不同情境的素材,但素材内容需要符合课标要求,不增加学生负担。STEAM课程传入中国多年,教育工作者开发了许多相关课程,形成众多优秀的课程体系。如:机器人类、工程机械类、自动化控制类等,并非所有课程都符合《2022课标》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
STEAM作为一种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孕育了许多优秀的课程资源,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方面成效斐然。跨学科实践活动作为《2022课标》新增内容,可以借鉴STEAM教育资源,设计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的课程。
笔者以航空模型中的非遥控类飞行器“冲浪纸飞机”为例,阐述从STEAM课程到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以期让跨学科实践从选题到过程设计,能吸收STEAM教育中优秀成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教师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3 冲浪纸飞机
3.1 项目选择
航空模型大体可以分为遥控类与非遥控类。遥控类如:多轴无人机、直升机、遥控固定翼飞机等。非遥控类多为各类自由滑翔机。遥控类模型一般是成品组装,制作方面收获较少,更多是收获操控的乐趣。有一种花式特技模型(F3P)与STEAM理念相符,用密度小的发泡板材切割后组装而成,加工方便,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模型,从结构受力分析、动力配置、电路安排到外观美化均能体现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该项目复杂且具危险性,不适合作为校内课程。
非遥控类的各式飞行器适合作为中学STEAM课程。该类飞行器出手后不再操控,就要求所有的问题需要在出手前给予解决。诸如空气动力外形、结构强度、制作精度、飞行空域气象条件、起飞状态等问题,都要求学生周到考虑并解决。地上的每一个不认真造成的错误都会在离手后的飞行中暴露,甚至造成坠机结果。因此,此类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和有责任担当良好品格方面,是优良的课程资源。
“冲浪纸飞机”是适合初学者的一种非遥控飞行器,制作简单、拓展空间大,这类型STEAM课程适合改造后设计成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图1是市面上常见的一款“冲浪纸飞机”,其材料采用轻薄的纸,经过裁剪折叠制作成飞翼布局纸飞机。学生先将纸飞机向前掷出,再在后方用平板以合适角度跟进,纸飞机在上升气流作用下保持平飞状态。飞行原理类似于冲浪运动,所以命名为冲浪纸飞机。
3.2 STEAM课程设计——“冲浪纸飞机”
现从STEAM理念出发分析该课程设计意图,如表1。
“冲浪纸飞机”项目外观看似简单,制作也不复杂,但它属于小制作大智慧。该项目在小学阶段是一个简单的以手工和飞行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但在初中阶段,学生思想和行为越发理性,教师备课应在学生能力可能达到的区间尽量开发项目教育价值,STEAM理念在这方面有成熟体系。教师从STEAM理念出发进行多维度设计课程,挖掘拓展项目资源的内涵,实现课程育人功能最大化。
3.3 《2022课标》跨学科实践—“冲浪飞机”
“冲浪纸飞机”项目是优良的STEAM课程,现从《2022课标》理念出发对“冲浪纸飞机”项目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符合跨学科实践课程要求,具体变化如下。
3.3.1 材料:纸→塑料泡沫
《2022课标》要求跨学科实践结合实例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 35 。“冲浪纸飞机”课程使用套材提供的纸,该纸密度小,很轻薄,但生活中不常见。随着科技发展,航空材料不断迭代更新,由最初木材、铝合金到复合材料、钛合金等材料在航空领域应用,该过程见证了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若课中材料由商品套材提供而不是学生自主寻找,则会影响课程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航空材料发展史,未来发展方向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产品(羽毛球拍、钓鱼竿、自行车、高铁动车等),认识密度、弹性、硬度、耐热、抗疲劳等材料性质,形成调查报告。课中教师让学生讨论身边可能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再推出物流包装常用的泡沫塑料。学生基于课前了解,课中讨论方向明确,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获得提高。教学设计增加材料选择,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了解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2022课标》理念落地。
3.3.2 材料加工:折叠→热切割+裁剪
套材“冲浪纸飞机”将纸折叠成飞翼形状,过程主要体现手工技术,与物理观念关联不多。泡沫塑料加工过程相对复杂,在学生认知中普遍认为用刀、锯或锉刀进行冷加工。然而“冲浪飞机”要提高飞行成绩,就需要降低翼载荷,即为了减重机翼需要切割得很薄,1 mm以下,这么薄的厚度冷切割完成不了。解决加工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好的机会。实践活动中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加工,通过调节电阻丝与绝缘板之间距离,可以切割出0.5 mm厚的泡沫塑料板。
热切割方法与物理观念紧密联系,学生学习过电流热效应,利用电阻丝发热熔化泡沫塑料。为了提高切割速度,根据焦耳定律,可以增加电压增大电流。但电压过大可能导致电源过载“跳闸”。电阻丝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丝,细的电阻丝电阻大,切割时的压强大,但过细容易断。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寻找最佳搭配。学生选择合理配置的过程,也是物理观念应用的过程。
“冲浪飞机”项目中还有几处与《2022课标》中课程内容相关。如:①电热丝加热后由于热膨胀会变长,可以通过先通电再固定电热丝予以解决。②切割过程会产生塑料细丝,类似糖浆拔丝,这说明塑料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逐渐变软,没有固定熔点。③电阻丝固定在平整且硬度合适的绝缘板上,实践中使用4 mm厚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绝缘板,这是电工常用的材料,硬度好而且表面光滑摩擦力小。④电阻丝选择在初中电学要求范围内,教师提供“0.15 mm(直径) 61 Ω/m、0.2 mm 35 Ω/m、0.25 mm 22 Ω/m、0.3 mm 15 Ω/m”或其他规格的镍鉻合金电阻丝让学生选择,学生结合参数计算电路安全性,选择合理配置。还可以让学生从能量观和变阻器安全方面思考,能否用滑动变阻器进行限流调制。
在泡沫塑料热加工过程会不断地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将物理放置于跨学科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也正是跨学科活动的魅力。在《2022课标》要求的范围内,利用物理观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也是锻炼提升的机会。
3.3.3 外形:飞翼→开放设计
有了理想泡沫塑料薄板,学生根据飞鸟、昆虫或航空器进行设计“冲浪飞机”,由于初中阶段对飞行器设计原理不做要求,学生以模拟设计为主,教师再使用配重调整重心和舵面调整俯仰两方面进行指导。图3是一个仿生“冲浪蝴蝶”,配重设计非常巧妙,用密度大的细铜丝做成蝴蝶触角,兼具配重和防撞功能,而且配重还与整体设计融为一体。触角下弯及翅膀折出上反角均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飞行稳定性。蝴蝶尾部留有可调节的舵面。翅膀模仿我国传统风筝图案进行彩绘,体现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美。这些设计理念与STEAM教育理念相同,整体设计达到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同时也是对《2022课标》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要求的呼应。
3.3.4 评价:飞行数据→静态外观+飞行数据
《2022课标》指出学习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素养为导向,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 ] 44 。 “冲浪纸飞机”以留空飞行时间与最后撞击靶标的精准度作为评价标准,飞行成绩可以客观反映出制作过程与控制飞机技巧水平高低。但评价只用飞行成绩单一呈现,不够全面。影响飞行的因素很多,人员紧张、体能、环境气流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因素,还有部分学生艺术水平高,外观彩绘很美,也需要给予肯定,因此构建多样评价方式是必要的。 在“冲浪飞机”项目中使用飞行成绩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评价如表2。
热切割工艺体现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应用,是制作纸飞机关键难点,是过程性评价重要环节。优秀的作品离不开良好的外观,外观精细程度可以反映学生制作工艺水平,设置外观艺术分可以促进学生对美的追求。飞行环节设置两个项目目的是增加飞行评价多元性。“冲浪飞机”由于翼载荷小,飞行速度慢,在室外飞行容易受风影响,应选择风速小的时段进行。通过实地感受室外气流不确定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当地通常什么时段风速最小,上升气流什么时段容易出现,实现实践活动与地理跨学科融合。
以上是对STEAM课程“冲浪纸飞机”项目进行重新设计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其符合《2022课标》要求。在课时安排中,可以先完成套材“冲浪纸飞机”项目,再以开放的教学模式进行“泡沫塑料飞机”跨学科实践活动。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先熟悉冲浪飞机原理,使学生认知状态处于活跃期,从而有助于在后面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过程从被组织状态向自组织状态转变[ 3 ]。
STEAM课程与《2022课标》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均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核心素养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二者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课程设计立足点不同。立足于初中物理学科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在《2022课标》中首次单独作为一级主题提出,课程设计充满开放性,一线教师利用STEAM课程资源中成熟的案例以校为本进行开发,必然会设计出更多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 赵慧臣,陆晓婷. 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4-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
[3] 邢红军.物理教学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