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为何容易与儿女发生择偶争执

2023-05-29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

保健医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家境恋人儿女

◎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每一位父母都视儿女婚姻为大事,都希望儿女喜择佳偶,生活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美好愿望常常引发两代人之间的争执,在所有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儿女婚姻这本经难念的程度一定榜上有名。我仔细分析了近几年咨询的中老年人的诉说,发现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类争执多缘于老年人对儿女婚姻的不满,其中很多不满指向其所择的“偶”,也就是婚姻对象,而这种对“偶”的不满,又并非出自老年人对人的刻薄挑剔或不通情理,而是来自对儿女“百分百的爱”“千分千的情”,也就是全然是在为儿女好,没有一丝一毫的利己考虑。老年人常常会出现以下不满,如“这人没有稳定工作,将来生活没有保障,会吃苦的”“这人家境太差,会受一辈子拖累”,或者“小伙子有房有车,家里还是开公司的,女儿就是看不上”“找个公务员不好吗?可她偏偏喜欢上了快递小哥”……从这些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的端倪。

关于这一点,我们先来了解一部韩剧《二十五,二十一》的剧情。影片的主线是一对相恋多年的男女青年在25 岁和21 岁时分手的故事,女主人公罗希度与男主人公白易辰相识时,两人都处于人生低谷,前者幼年丧父,身为电视主播的母亲忙于工作,对女儿不闻不问,女儿被视作“空气般存在”,落寂孤独。后者家境败落,靠送报纸、看店铺、摆摊卖鱼维持生计,更不时遭到追债人围堵讨债,人生惨淡。这两个苦命的人彼此激励,相互支持,说的最多的话是“加油”,做得最多的事是鼓励对方努力实现人生理想,而在故事最后,双双事业有成,但就在那一刻,他们分手了。

为什么?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却通过另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启发我们去思考。另一对男女爱情中的女生是女主人公的同学高宥琳,家境贫寒,债台高筑,悲剧连连,尽管她身为世界击剑冠军也不得不为钱“归化”他国,身背“卖国贼”骂名。与她相恋的小伙文智雄父母离异,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无缘大学,高中毕业后创业“街拍”,奋斗多年后二人亦有所成就。值得注意的是,终成眷属的他们从头至尾没有对彼此说过一句“加油”,没有说过一句生活或影剧中常听到的“我会和你一起担当”“我相信你”“我会给你幸福”“我一定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类话,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是“我喜欢你”,简简单单四个字,不再有下文,其实,答案就在这里。

要想看清楚为何两对恋人的结局不同,需要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婚姻是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爱情”。二是婚姻不是什么?答案却有一长串,如不是地位、不是金钱、不是家境,甚至不是理解、不是支持。为什么呢?原因就在婚姻自身。依现代文明,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准确地说,是唯有两个人才有的事,而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这中间的促成因素或起催化作用的则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感情成就了婚姻。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婚姻本身,什么是婚姻条件,不能将二者混淆,更不能主次颠倒。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在谈论儿女婚姻时常常说的家境优越、职业稳定、收入丰厚等,其实都不是在指婚姻本身,而是在说婚姻条件,而有条件并不等于有感情,条件具备并不等于就有婚姻,为什么呢?理由其实很简单,即条件的属性是“众多”,爱情的属性是“唯一”,也就是说,条件很多人都具备,或很多人都能提供,甚至彼此间差不多,如A 有两套房,B 也有两套房;A 大学毕业,B 也大学毕业,A 有的,B 也有,但爱情的指向只能是一个人,而且是特定的那个人,即我爱你,你爱我,不能是既可以是A,也可以是B,即便是AB 条件相同,也不可相互替代,因为感情的指向是唯一。因此,条件固然不可缺少,但条件不具有唯一性,故条件与感情不能画等号。正如韩剧《二十五,二十一》中的罗希度与白易辰那样,尽管他们相互激励,但激励并非只有恋人所能为,朋友间也可以相互激励,同事间也可以相互激励,正是这种非唯一性使得二人渐渐发现他们的关系并不像恋人,像好朋友,于是分手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老年人和儿女在婚姻方面的矛盾所在了,老年人多执着于婚姻条件,儿女多看重感情,二者说的想的不是同一件事情。客观而言,条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放大,尤其是不能放大到替代事物本质(婚姻的本质是爱情)的地步,适度提条件,尊重儿女,是老年人在儿女婚姻上应守的基本原则。

猜你喜欢

家境恋人儿女
天山儿女
江湖儿女
完美恋人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CC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家有儿女欢乐多
购婚房加上恋人名,结婚不成房产如何分割?
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
恋人对香
释道安日背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