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想尽快为中国找到油”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的长寿经

2023-05-29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油矿李老玉门

◎文/王明洪

中国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石油工业部玉门油矿总地质师李德生今年已近101 岁的高龄,但宝刀依然不老。李老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及地质研究工作,是发现大庆油田的地球科学工作者之一。同时,他还致力于渤海湾盆地的综合研究,创新划分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等。“个人利害关系从来不考虑,只想尽快为中国找到油。”李老说。他的高寿,与他的敬业、勤奋、谦和、重视养生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李德生

“博闻强识,才能推陈出新”

李老的“石油缘”是由大学期间的一件小事引起的。抗战时,因后方的汽油和柴油奇缺,从学校开往重庆的校车只能用木炭炉产生的煤气或桐油、茶油等植物油炼制的柴油替代。“用这种油驱动汽车速度非常慢,走走停停,一个小时的车程通常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为此,李老将经济地质学作为专业,希望能为国家的石油勘探事业出一份力。1945 年,玉门油矿到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招兵买马”,因为玉门条件艰苦,所以只有3 个人报名,李老就是其中之一。来到玉门后,李老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的带领下,成为我国第一支重力勘探队队员。在风沙遮眼的戈壁滩,李老学会了骑马、骑驴,甚至骑骆驼。为了找油,他还走过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三次穿越祁连山脉分水岭,进行重磁力勘探。1946 年,李老转赴上海,先后前往不同地区进行重磁力勘探。1954 年9 月,李老重回玉门,任玉门矿务局总地质师。在他的带领下,玉门相继发现白杨河、鸭儿峡等5 个油田,并在1958 年使原油产量从最初的7 万吨跃升到100 万吨,建成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几十年来,李老的工作记录达数百本。“博闻强识,才能推陈出新”,李老经常对身边的人如是说。

“做科学研究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

2022 年11 月13 日,李德生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百岁诞辰纪念活动在北京举办,已是期颐之年的李老精神矍铄,嘱咐后辈学者“做科学研究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在李老看来,要先深入实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符合规律的理论;要先学习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加以总结、升华和突破,才能有自己的创新。“1978 年,石油工业部在北京重建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我从任丘油田调回到该院任总地质师。我在这个科研单位工作的二十多年内,足迹遍布全国各个主要油气区,参加了许多次现场考察和石油地质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完成多项专题研究报告。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出石油地质新问题,通过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丰富我国石油地质学理论。”几十年来,李老参与的创新研究有陆相油气形成与聚集规律、我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陆相湖盆储层特征、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成油规律、古潜山油气藏研究、海相古生界储层研究、低-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等,鲐背之年还出版了《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一书。

“手里拎个包能保持身体平衡”

尽管李老在石油地质方面的造诣享誉国内外,但在与人交流专业问题时,他总是听的多,说的少。2009—2011 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李老在学生陪同下,去过大庆油田、青海油田、延长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在听取油田领导、专家汇报勘探进展时,李老就像个小学生,一面听,一面记笔记。他对油气相关数据特别敏感,诸如地层深度、渗透率、储量、产量、含水率等,这些数据李老不但记在笔记本上,还在会后通过回忆把当时来不及写全的内容补充完整。到油田现场时,工作人员见他年纪大,主动帮他拿手提包,但每次都被他婉拒,还不乏幽默地说:“年龄大了,脚下不稳,手里拎个包能保持身体平衡。”他平时生活十分节俭,一年四季穿灰色夹克衫,以至袖口被磨坏,衣服上还有些星星点点洗不掉的墨迹。一次,夫人花120 元,给他买了双皮鞋。回来的路上,李老一直抱怨不该买那么贵的鞋,夫人实在拗不过他,只得陪他回去退了。然而,李老在其他方面却显得十分“大方”。2008 年汶川地震,他捐款1 万元。2013 年,李老的母校想以他的名义成立一个奖学(助学)基金,被他婉拒。但随后,他又为母校捐款10 万元。2020 年面对国内疫情,他一次就交了2 万元特殊党费。

“一半靠医生,一半靠自己”

作为一名长寿院士,记者在采访李老后大多会有一个“附加题”:“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李老笑答:“自己的养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一半靠医生,一半靠自己;二是一半靠西医,一半靠中医。”李老认为,身体是自己的,医生只能帮我们检查,帮我们诊断得了什么病。身体到底如何,自己要比医生知道得多,所以我们还要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结合检查确定的各项指标,协助医生治疗自己的疾病。至于“一半靠西医,一半靠中医”,李老更是深有体会。2014 年,李老患了较为严重的肺炎,从肺里抽出的积液就有700 毫升。住院一个月后,肺部阴影还没消失。于是,他又去西苑医院,找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有经验,用药很重,给我开了20 天的药。原先在家时我还需要插氧气管,吃了两天中药以后,就不需要插了”。一个月后,李老肺部阴影没有了,身体各项指标也都正常了。李老的女儿在一旁补充说,李老的心态很好,过去这100 年,人生的风风雨雨,时代的大起大落,他都经历过。从浙江一路辗转到重庆中央大学报到时,他口袋里只剩两毛钱,可他的心态永远是积极的,永远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此外,李老还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享受工作,晚年时每天会花很多精力写回忆录。

“毕业后我也准备去玉门”

大学时的李老英俊潇洒,令当时中央大学的校花朱琪昌一见倾心。毕业后,李老报名玉门油矿,临行前,朱琪昌对李老说了两句话:“毕业后我也准备去玉门,到时候我们把家安在玉门。”1946 年,李老被调往上海中国石油总公司勘探室任助理地质师,朱琪昌也来到上海,两人于1948 年步入婚姻殿堂。后来李老被调到延长油矿,任主任地质师兼地质室主任,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朱琪昌带着4岁的长女李允晨也来到延长油矿(现七里村采油厂),在西坪的一个黄土窑洞里安了家。到达延长油矿后,朱琪昌从事油层物理实验室的相关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两人经常辗转南北。期间,朱琪昌还担起了培养后代的重任。曾有人问李老:“您是怎样培养自己子女的?”李老回答:“这个要归功于我的妻子朱琪昌。那些年我忙着跑野外,参加会战,不停地出去,家里的事情主要由她打理……我妻子很有耐心,她对4 个孩子一辈子从来没有打过一下、骂上一句,都是正面教育。”2020 年5 月3 日,97岁的朱琪昌逝世,这对李老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在向夫人遗体告别时,李老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有人说,李老背后的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是一位完美的妻子、母亲,亦是顶天立地的石油人,此言不虚矣。

猜你喜欢

油矿李老玉门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这里是玉门
叩问玉门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彭德怀视察玉门油矿
优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油气地质工程技术人才
做个“养心家”
鲜花扮靓咱家园
劳模夫妻比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