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委与地方经济发展:一项机制研究

2023-05-29郭玥张博

党政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党中央领导机制

郭玥 张博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党的各级组织是推动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机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发挥了上传下达、横向协调的枢纽作用。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地方党委综合运用战略规划机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机制、经济运行的推进机制、经济人才选用机制、经济环境优化保障机制等多重机制,推动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等各方面主体共同发力,形成了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党的领导;地方党委;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3)03-0064-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党的各级组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机制是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成效对实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地方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运行机制,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文献回顾: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2〕。在人口规模巨大、内部差异巨大、资源分布不均的大国实现连续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解释这一奇迹的成因,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长期关注热点。既有研究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资源,形成了以下解释进路:

一是关于“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成因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将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视作一个分析整体,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一整体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有的观点认为,在超大市场和资源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间有秩序的竞争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如在市场环境较好的地区,政府监管市场的行为更趋规范,能够显著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塑造地方的核心竞争力。〔3〕同时,有的研究聚焦政府内部,认为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采取了量化指标的方式来建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督促各部门各地区实现经济赶超,〔4〕并将地方经济增长状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该研究认为,这一激励机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5〕

二是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研究。此类研究不再将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视为一个分析整体,而是深入地方政治生活内部,聚焦地方党委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体形成了三个层面的研究视角。在宏观层面,讨论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这一作用体现为,党中央制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经济安排,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发挥党的各类工作机关的职能作用,领导各领域各方面经济工作,确保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中观层面,讨论党中央及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党中央及地方党委通过一系列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体制机制,对经济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进而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6〕在微观层面,讨论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如完善经济工作机构设置、优化经济发展的职能配置、健全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畅通经济发展的管理运行,提升领导干部的经济工作能力和素养,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党委领导班子、经济工作部门等。〔7〕

既有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揭示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行政和市场原因,分析了党的领导对推动經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作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地方党委并未得到广泛关注,仍缺乏专门研究。例如,有的研究涉及与地方党委相关的因素,如党委书记、行政负责人等关键角色的作用,但这仅散见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①之中;有的研究注意到地方治理体系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未展开论述地方党委及其领导作用。②从一定程度上看,“党的领导”恰恰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也是理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枢纽问题。

①如张五常认为,在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县委书记、县长能够利用行政资源,以远比市场机制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的方式来调配生产要素,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见: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②如路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是在大国基础结构之下,以工业体系为载体的有用知识体系和社会能力的累积性成长。参见:路风.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22,(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党委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积累,但仍未有效转化为学术主题,特别是在中共党史党建学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对于地方党委是如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专门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如何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角度解释“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成因、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在逻辑,应当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围绕地方党委这一政策执行的“中间段”和“关键执行者”,关注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运行机制,展现地方党委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二、地方党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

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8〕。《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在经济领域,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党中央进行顶层设计,确立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制定、调整和完善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党中央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将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落实到每个发展阶段之中,形成前后相接、经济和社会相协调、近期和中远期相贯通的战略规划,稳定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预期,指明阶段性和长期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凝聚做好经济工作的党内外共识、汇聚做好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党委是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枢纽环节,是确保党的组织体系有效运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党领导经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层级和制度载体。从机构来看,地方党委建立了联结横向和纵向,涉及多层级、多领域的工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调整为制度化程度更高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中央财经委员会。地方党委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建立健全本级的党委财经委员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明确基本定位,即地方党委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条件下的定位。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规定,地方党委制定包括经济工作在内的重大措施,首先就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10〕即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不折不扣地、有效地执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同时,地方党委根据党中央精神因地制宜地制定紧贴区域实际的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地方党委综合运用各项机制来协调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经济工作,实现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地方党委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學习城市经济管理的工作方法,积极培养经济管理的人才;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1〕,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12〕。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13〕、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的能力〔14〕;提出提高各级党委贯彻落实的能力,“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15〕,“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1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17〕;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18〕;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19〕。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积累经济工作经验、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从干部能力提升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本文依照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展开逻辑,建立“顶层设计—机构职能—推进实施—关键执行者—环境保障”分析框架,从目标引领、机构设置、实施推进、人才保障、环境优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依次展现地方党委的经济目标战略规划机制、经济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机制、经济运行推进机制、经济干部和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经济环境优化保障机制。

三、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运行机制

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党委发挥的领导作用尤为关键。其一,经济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以推动,这就要求地方党委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其二,各地区经济社会条件相差很大,经济工作要在实现党中央战略意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起来,找准本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其三,地方党委的经济工作体现在把准经济工作方向、管好经济发展大局、作出经济工作决策、保证经济任务落实之中,地方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大力支持而不是包办代替地方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等各方面按照经济规律发挥应有作用。在此基础上,地方党委运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各项机制,与各方面一道努力,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经济目标的战略规划机制

这一机制是地方党委通过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即五年规划机制、专项规划机制、年度经济工作计划机制、季度经济工作计划机制等,做到既坚决执行党中央的经济决策,又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经济战略和政策。

一是“五年”规划机制及与之配套的专项规划机制。首先,地方党委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制定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建议;其次,地方党委常委会讨论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的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建议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再次,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这个纲要(草案),形成具有相当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最后,地方党委统筹协调同级人民政府等各方面力量实施好五年规划纲要。这一制度化做法,既落实了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原则,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工作实际,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推进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地方党委推动同级人民政府制定分领域的专项规划,将五年规划纲要进行细分,从不同条线上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也是地方党委调查研究、广集智慧、凝聚共识的过程。以省级层面为例,首先是成立文件起草组,省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副组长,各主要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在省级党委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文件起草组成立后,以会议(党委常委会会议、财经委会议、深改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形式学习和贯彻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同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人大、政协以专题调研、政治协商的形式形成调研成果,为起草工作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开门问计、网上调研等方式,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运用网上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本地区谋发展、抓经济的强大思想共识和舆论氛围。

二是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机制。这是地方党委统筹协调年度经济工作的规划机制。在中央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来年经济领域各项重大政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地方党委即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结合实际对来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会议精神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建立了释放经济信息的重要平台。

(二)经济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机制

经济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工作对象,利益牵扯复杂,需要党的各项领导体制机制带动协调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第一,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党委在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职责,是地方党委在本地区发挥领导作用的基本遵循,为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资源。一方面,地方党委全会、常委会制定经济工作方针政策,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地方党委推动地方人大开展经济立法,推动政府落实经济工作部署,推动人民政协围绕经济工作建言献策,引导社会各界增强经济发展信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本地经济建设,形成各方面共同关注、共同助力的良好局面。

第二,通过党委职能部门实施领导。从党的中央委员會到地方各级委员会设立的职能部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领导下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体系。2023年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20〕这一改革举措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民营经济领域党建(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等部门开展),“小个专”领域党建(由组织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开展),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领域党建(由机关工委、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部门开展),新就业群体领域党建(由组织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邮政管理部门等部门开展)协同起来,归属社会工作部这一党委职能部门,有力强化了党对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有力加强了相关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第三,通过党委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实施领导。经济工作涉及发展改革、财政、金融、商务、民生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难以解决系统性问题,这就需要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高位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领域建立健全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相应的委员会)。在省级层面,按照中央要求,对应完善省委财经委员会,发挥决策本省经济工作重大事项的作用。省级党委财经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的设置各有不同,有的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作为省委单独的工作机关,有的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置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政府相近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在市、县层面,市级、县级财经委员会更多聚焦有效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经济决策,协调本地区涉及经济发展的各部门,讨论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安排;其办事机构按照精简、高效、协同原则,基本设置在政府相关部门,避免编制过多、职责重叠、权责分散的问题。地方党委财经委员会的设立,体现了地方党委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及其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能够确保党委决策有效传导,是地方党委有效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机制。

(三)经济运行的推进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地方党委在经济运行中的推进作用,就是大力支持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责,运用党委财经委员会等形式协调各方、形成合力。

在省级层面,一般是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以后,省级党委召开财经委员会会议。省级党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的任务包括学习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听取关于落实省级党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已经做出的部署情况,听取有关省领导、各部门有关经济工作举措的汇报,分析研判前一阶段经济运行情况,对阶段性或全年重点经济工作提出要求和进行部署。省级党委财经委员会议机制,一方面要发挥连接中央与基层的枢纽作用,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有效传导下来;另一方面要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实行领导,对本地区重大经济问题作出决策。

在市、县层面,党委财经委员会的功能更加侧重协调经济工作涉及的各项关系,讨论经济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在市级层面,学习传达中央精神,省级党委全会精神、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研究本地区贯彻落实措施,听取重点工作、阶段性经济运行的情况汇报,根据市委常委会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安排和部署阶段性经济工作,分解经济工作任务和责任,监督经济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县级层面,各县级党委财经委员会通过调研等途径掌握情况、研究讨论经济工作,结合县级党代会、县级党委全会、县级党委常委会等形式,对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各地县级党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的召开时间具有灵活性,不同的县级党委财经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议题设置、议题范围、办事机构、开会频率等都有较大差异。

(四)经济干部和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经济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协调难度大,需要大量具有相当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型干部和专业人才。经济领域干部和人才的选拔、培育、管理和使用是地方党委顺利实施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支撑。党的历史上积累了干部选拔任用和人才使用的丰富经验,为推动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完善,强化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条件,为经济领域干部和人才成长创造了条件。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①。这是加强党对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的重要途径。这一原则的强化开始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了重要的方向性的变化,即坚决避免简单“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单纯重视竞争性选拔方式的弊端,突出强调了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21〕。另外,经济工作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与全局紧密相关的中心工作,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以严格标准看待经济工作干部和人才,在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基础上推进经济工作。

①改革开放以后,党管干部原则的内涵逐渐清晰和明确。21世纪初,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参见张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5).

二是支持经济工作干部和人才成长。首先是完善学习机制。地方党委组织开展干部政治能力和经济工作能力培训,由党委领导同志、经济部门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报告,提高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经济工作意识和能力,提高经济工作干部和人才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培养锻炼机制。建立领导班子内部的协同机制,即增加分管不同领域经济工作同志间的业务交流,在协同工作中提高经济工作能力。有的地方采用“AB”角制度,由分管经济工作同志为A角、负主要责任,非分管经济工作同志为B角、负次要责任,二者共同参与经济工作。第三是干部交流机制。开展区域间的挂职锻炼,由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或经济发达地区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到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工作;实施干部联系指导基层工作机制,联系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机制,联系帮扶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机制,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鲜明的基层导向,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经济一线中的作用。一方面,把干部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选拔优秀干部到经济部门、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上来,到乡村振兴任务重、困难和矛盾多的地方挂职锻炼。另一方面,从经济一线中选拔专业干部到其他业务岗位和地区开展交流锻炼,增强经济战线干部和人才的复合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经济问题和做好经济工作的现实针对性。

(五)经济环境优化保障机制

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央地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制度与习俗、区位与交通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包括地方社會经济、政策法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等,是地方党委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保障。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地区环境,是地方党委有效领导经济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一方面,地方党委(主要是省级党委)需要建立健全领导经济工作的党内法规制度,如经济工作议事决策制度、监督制度、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推进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地方党委需要推动本地区人大健全规范经济活动的地方性法规,推动地方政府完善扩大市场开放的政策和制度、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和制度,推动人大、政府将本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制度化为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营造良好的经济法治环境。

二是完善营商环境。各类市场主体高度重视意向投资地区的市场公平程度、市场法治化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和救济,是地区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能否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是检验地方打造营商环境成效的重要标准。而统筹协调、持续推动包括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内的本地各类主体共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地方党委的重要职责。一些地区的党委主要负责人主动与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工作关系,带队到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面对面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并开展现场办公等,都是向市场传递本地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明确信号。在地方党委的引领带动下,本地区各类公共服务主体共同努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三是健全经济风险防控机制。经济发展难免遇到各种因素导致的风险挑战,地方党委需要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将防范化解各类经济风险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风险意识和预警能力,有效阻断经济压力和社会问题的双向传导和相互强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风险及其外溢风险,地方党委需要统筹调度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方力量,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四是营造经济发展舆论氛围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是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介。地方党委需要积极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宣传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宣传经济发展效果好的典型地区经验,宣传本地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成效,有效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以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四、小结与讨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实行计划经济到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领导始终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地方党委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实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创新,中国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党委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地方实践,承担了极为重要的枢纽作用。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地方党委在本地区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经济工作不断发展。

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运行机制是相互支撑、彼此相接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本地区各级各类党组织协同起来发挥作用。

第一,运用规划机制,地方党委综合各方面意见,以全会形式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再交由本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政府提出的具体政策,最终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框架。

第二,运用引领机制,地方党委通过党委机构编制部门,科学设置本地区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经济发展供给基本的组织条件;同时,有效连接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职权的顺畅行使。

第三,运用经济运行推进机制,地方党委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转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特别是正确处理党委和同级各类组织的关系,在发挥政府、市场主体等方面的基本职能的同时,有效发挥党委协调各方的作用,及时协调、化解经济工作的难点和问题,推进地区经济平稳发展。

第四,运用经济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地方党委为本地区集聚经济发展急需的大批干部和人才,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能动作用激发出来,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共识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了其他组织难以发挥的引智引才、凝心聚力作用。

第五,运用经济环境优化机制,地方党委带动本地区各类组织共同发力,为地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生态环境,解决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后顾之忧,把实现经济发展的硬任务和保障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结合起来,厚植本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土壤。在此基础上,地方党委积极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积极支持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等发挥作用,形成推动本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合力。这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地方实践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特色,成为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不可或缺的视角。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地方党委在推动本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责更加强化,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中的任务更加繁重,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大量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急需得到学理上的深入研究。如何以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为切入口,从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制度建设、比较视野、实践经验、现实困境、改善方向等角度出发,深化对党的领导理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成为富有创新价值的理论生长点,将对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党委更好地领导地方经济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21.

〔2〕 〔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70,831.

〔3〕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4〕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

〔5〕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6〕方玉梅.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0).

〔7〕程联涛.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艺术〔J〕.领导科学,2011,(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9〕中国共产党章程〔L〕.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13.

〔10〕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11〕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N〕.人民日报,1994-03-29.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70.

〔13〕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9,468.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79.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9.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15.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35.

〔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N〕.人民日报,2023-03-17.

〔21〕郝玉明.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新变化与新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创新概述〔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5).

【责任编辑:欧露】

猜你喜欢

党中央领导机制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