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育人质量
2023-05-29董卉
董卉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改需求,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重构和再现。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模式、内容上必须要加强创新,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和多元学习,为小学语文课堂育人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养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有待创新
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及时摆脱固有语文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没有及时根据“双减”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新元素的引入,虽然花费很多时间讲解重难点,但通常很难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有的教师所引入的教学内容没有从学生的层面出发,较为空洞化和形式化,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理解难度,还有可能使其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和反感。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课件或者视频的展示,要求学生在此情境下进行学习,但却没有加强对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状态的关注,没有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化,这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耗费较多精力,但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问题,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分析和讨论空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也会很快公布答案,这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影响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3.缺乏教学实践
在过度注重成绩和理论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流程,会以自身的经验和教学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进行互动,但其设计的实践活动较为相似,缺乏创新,且大部分学生个体水平存在差异,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也会有所不同,而教师却习惯利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这不仅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还会对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融合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育人质量的有效措施
1.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奥古斯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学科教材不缺丰富的育人资源,但需要教师科学整合这些“育人点”,用于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音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教师课前需要认真备课,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提高育人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双减”要求,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提炼和优化,挖掘其中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為线索,导入语文教学;借助大数据技术搜集和语文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源,并进行有效提取和应用;加强对生活化元素的引入,借助更加直观、具体的内容,导入较为复杂、晦涩的知识点;加强地域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引入具有教育性和价值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自主进行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拓展视野,累积更多的知识和写作素材。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解读,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习惯、思维特性、语文水平等情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创新。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导入,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将一些枯燥、难懂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数字化元素,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充分围绕教学主题,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加交互性和创新性元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分析,从而提升育人质量。
例如,在进行与“中国美食”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观看介绍中国美食的视频或者短片,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主题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立足于情境,结合导入资料和教材进行分析,高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也可以穿插趣味游戏,借助电脑展示不同的美食图片,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报出美食名称。此外,还可以制作包含中国美食烹饪方法的微视频,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观看和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美食文化的了解,同时提升文化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加强合作实践练习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原有的课堂中增加更具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环节,如知识竞赛、语文游戏、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和参与。从促进学生的协同发展和共同成长入手,在实践活动环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思维、认知、素养等多方面情况,科学划分小组,并根据成员特质进行难度适中的语文实践任务的设计。
教师还可以引入激励式教学法,根据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规则,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此外,教师也可以对传统以书面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拓展,设计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的语文作业,利用网络渠道和家长交流,引导其协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写作和实践。
4.延伸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育人工作具有长效性、持续性、渐进性等特征,仅仅靠课堂上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因此,教师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紧密联系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社会实践把课堂知识内化为真正的认识和素养,从而提高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班级自发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其蕴藏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内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有机整体。
总之,“双减”背景下,要想全面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质量,教师就必须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为前提,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构建信息化、高效化、动态化、数字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这样不仅能全面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同时也能为“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与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