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带货”
2023-05-29太皮
我读初中时,有段日子常往来珠海与澳门——或者将空间描述得更具体一点,往来的是澳门北区和珠海拱北,那两公里距离间的区域。北区的巴波沙大马路、拱北的莲花路是我熟悉的街,在前者好世界酒楼楼下的集北士多买港漫期刊,在后者的市场书店买文艺刊物,是我少年时吸收养分的途径之一。
我之所以频繁往来珠澳,是因协助母亲带货。这“带货”没有现时网络用语的含义,单纯指的是将货物由珠海带到澳门。其时澳门经济低迷,我那没有学历的母亲找不到合适工作,便做起水客来,靠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双腿,往返珠澳之间,货真价实地以血汗换取微薄的回报。
母亲有她的局限,无论是知识或经济条件,但还是想到了提升收入的方法:做无牌小贩。母亲以手推车作摊档,盛载着从拱北以蚂蚁搬家形式运回来的瓜菜,在台山新城市花园的骑楼下摆卖,赚取差价。
无牌摊档所出售的货物时多时少,印象中,销量最佳的冬瓜是从不缺席的,母亲用手拉车拉着半截大冬瓜,连同一大车各色蔬菜,吃力地从关口拉回家中。 母亲白天摆卖,早上或晚上过拱北带货,通常走两三转,过关时瓜菜不能超出特定的额,否则会被水警没收,她自己带一些,又请人帮忙带一些,给点小报酬,印象中捎带一袋约背包大小的瓜菜过关,会有十来元左右。那时我放学后会去帮忙带货,弟妹也偶有协助,我们的报酬是母亲得以尽早回家做饭。
每次带货过关,都惧怕碰到同学,怕被他们撞破我的出身比起对外宣称的还要差些。尤其在母亲派货,而我得在关口接应的时候,面对络绎不绝的出关旅人,既要金睛火眼搜寻陌生的带货者以免有人装傻开溜将货物据为己有,也要做好有同学突然冒出来时巧妙躲藏的准备。
得幸运之神眷顾,由初中至高中,整个中学的带货生涯都未曾与同学狭路相逢。毕竟学校在中区柿山,过半数同学都住那附近。我得以继续以“合法小贩”的身份对外蒙混母亲职业。
有一段日子,母亲的生意好像很好。早上出门上学前,母亲准备开档,我们所住那一层的公共走廊已摆放了几大袋瓜菜,手推车也装得满满的。由于是“走鬼档”,没有存放空间,为免被稽查人员抓到时血本无归,便将货物暂放在附近一间相熟的店铺里。社会经济差,“走鬼档”货品较为实惠,街坊多有光顾。母親的收入尚能应付一下我们的日常开销,只要没有被抓到。
逝水般的日子,原来已经二十多年了。澳门的无牌小贩绝迹,水货活动仍然活跃。那时实在想不到澳门会有今天的变化。
(选自《断梦偶拾》·太皮)
赏 析
澳门作家太皮回忆了回归前母亲“走水”的日子,描摹了20世纪90年代澳门底层人民的普通生活。那时,澳门经济不景气,前程未卜。尽管生活很难,但作家的母亲积极乐观,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对作家来说,每当困难失意之时,想想从前,就能获得继续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