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叙事散文的感人写法
2023-05-28周长城
周长城
作者写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才能感动读者呢?“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真谛。写人叙事散文要想感人,不妨在核心事件上遵循以下三点:
一、铺垫蓄势
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女工,她走起路来自然要费事得多。买书的大街离“我”家很远,正月间书店都关门。阿长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把“我”渴慕已久的心爱的书买回来了。她又不识字,买回来《山海经》给“我”时,把书名误读成了《三哼经》。这样的人怎能不使“我”产生敬意呢?作者在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一核心事件的事前、事中不停铺垫蓄势买书的艰难:事前向远方的叔祖寻找该书,因其疏懒而不好意思,问别人无可忠告。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真的做成功了,她怎能不令读者动容呢?写人记事的散文写好核心事件离不开铺垫蓄势,作者要扣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去渲染。
不妨看看《背影》一文,父亲给“我”买橘子一事,也是别的父亲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做成功了。祖母的去世,父亲差使的交卸,可想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当时心情多么糟糕,还顾及儿子的口渴;家境贫穷,父亲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丧事,哪来钱给“我”买橘子吃呢?而且,体胖的父亲跳爬月台买橘子多么费事!作者在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这一核心事件时无不铺垫蓄势。一个感人的画面离不开层层的渲染,写人记事的散文的铺垫蓄势对写好核心事件有著神奇的功效。
二、艺术剪裁
写人记事的散文在写核心事件时,有时需要简笔,有时需要繁笔,如若能艺术地剪裁核心事件,是一种大美。试看《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阿长如何给“我”买来《山海经》,文中是简笔,只写道: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作者并没有叙述阿长买书的过程,于此,阿长给“我”买书的曲折艰难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及艺术再创造空间。写人记事散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文本能够激发读者那种心驰神往的想象,这种对核心事件的剪裁才是艺术的。
再看《背影》一文,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这一核心事件用了繁笔。这个特写的镜头写得很逼真、很细致,对父亲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不仅写了手的动作,还写了脚的动作,更写了形体的动作。作者把父亲在特定情境下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的情感就被点燃了!写人记事散文的繁笔运用,关键在于文本能够满足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情感反应
写人记事的散文在写核心事件时往往离不开写情感反应。《背影》里通过写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以及“我”赶紧去搀他,来写“我”的情感反应,以烘托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感人至深,泪水同样冲刷着读者的心灵。《阿长与〈山海经〉》通过“我”似乎遇着霹雳般的震悚,来烘托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撼人心魄。写人记事的散文若能写出“我”的情感反应,便能急剧提高核心事件的感人度,因为文本中人物角色间的互动,正好契合了读者和人物角色的互动以及作者的互动。这种情感反应要么润物无声,要么飞溅如瀑,是否写情感反应要因文而异,适合情境即可。
由上述可见,写人记事的散文若写“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定会感人肺腑。作者若想妙笔生花,写核心事件需要铺垫蓄势,需要剪裁的艺术性,需要情感反应的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