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政府数据用户参与过程重构

2023-05-27袁莉李霞

现代情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

袁莉 李霞

关键词: 开放政府数据; 用户参与; 过程重构; 意义建构

DOI:10.3969 / j.issn.1008-0821.2023.06.012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 (2023) 06-0121-09

开放政府数据(Open Government Data, OGD)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 各国(地区)政府积极推进公共数据面向社会开放, 取得了显著成效。开放的目的是通过用户参与数据利用创造价值, 当开放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后, 对OGD 的关注点从“开放” 转向“利用”, 从“政府” 转向“用户”, 关注如何促进用户参与利用数据。2019 年欧盟修订《关于开放数据和公共部门信息的再利用指令》, 要求进一步促进开放数据的利用以及创新服务与产品。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 定为发展目标之一。进一步深化开放数据利用的方向已非常明确。

然而, 相较于数据开放, 数据利用推进却相对困难, 用户对OGD 认知不足导致用户参与和数据利用率低[1] 。相关研究表明, 约有50%的受访用户仅对OGD 略有了解, 部分用户甚至根本不知道OGD的存在[2] , 直接的后果是用户参与度低且数据利用效果不佳[3] 。其重要原因在于用户对OGD 认知不足, 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决定用户态度的改变, 并最终影响行为的发生[4] , 对OGD 认知上的障碍导致用户缺乏参与的动力[5] ,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前OGD 数据利用的困境。

掌握用户对OGD 的认知变化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策略推动用户参与。用户在参与OGD 的过程中认知如何变化? 这一过程中的障碍及表现为何? 如何突破障碍促进利用? 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1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1.1 OGD 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

OGD 用户参与的研究较为丰富, 在参与过程及影响因素方面, 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探讨。

研究发现, OGD 用户参与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Crusoe J R 等[6] 构建了OGD 用户参与过程框架, 将OGD 用户参与分为启动、识别、获取、丰富和部署5 个阶段。而进一步根据OGD 用户参与的深度, 又有研究将其划分为告知型參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 种模式[7] 。根据用户对OGD 数据的使用程度, 划分出用户知晓数据、用户使用数据、用户请求数据和用户与政府双向互动4 种模式[5] 。

而对于OGD 用户参与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学者们主要从用户初始参与和持续使用两个大的阶段进行了考察。在用户初始参与阶段, 外部环境以及对OGD 的认知程度发挥主要作用。外部环境包括OGD 政策法规引导、大众媒体与人际网络宣传等社会影响[2,8-9] , OGD 的认知程度则包括OGD 的优势判断、复杂度评估、风险感知等方面[9-10] 。进入持续使用阶段, 前期参与意愿、平台使用体验以及外界帮助反馈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此阶段, OGD 用户初始参与意愿进一步影响持续使用行为[1,11] , 但平台可用性的影响凸现, 数据过时、数据来源集成度低、数据访问困难、误解和误用发布的数据及使用条款等问题都将阻碍数据用户继续利用OGD[12] ,且用户的体验感知还会左右用户持续使用OGD 的态度[13] 。可见, 用户在初始参与和持续使用阶段的关注点和影响因素均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 OGD 用户参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且用户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偏好和关注点。然而, 现有研究少有从认知视角对OGD 用户参与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难以更好地掌握用户认知的过程及主要障碍, 因此, 本文聚焦于此进行研究。

1.2理论基础

意义建构理论以使用者为核心, 关注个体在认知事物、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观性, 强调从个人经验中完成意义建构。这一理论对于研究OGD 用户参与的认知决策过程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意义建构理论认为, 用户在某种情境下, 认知事物时可能遭遇鸿沟, 而用户会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提出解决方案, 跨越鸿沟, 从而完成个人的意义建构。“情境、鸿沟、使用” 作为意义建构的3 个要素[14] , 为构建OGD 用户参与的认知变化整体框架提供了依据。基于意义建构的思想, 本文通过对用户认知过程的各阶段(情境)和每一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或焦虑等(鸿沟), 以及用户如何借助自身或外部力量跨越障碍(使用)的研究,对OGD 用户参与的认知过程展开深入探索, 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

在此整体框架之下, 研究首先构建OGD 用户参与的“情境”。OGD 用户参与的“情境” 即是意义构建的场景, OGD 用户参与是一个持续过程,用户从不了解OGD 到持续使用OGD, 将经历思考前期、思考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15] , 借鉴创新扩散理论, 研究将OGD 用户认知决策过程划分为与之相应的5 个阶段: 认知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使用阶段和确认阶段, 5 个阶段对应于5 种“情境”。

个体在各阶段“情境” 关注点不同, 意义构建的内容不同, 而这些通常与创新的认知属性相关[16] 。认知属性是用户在认知新事物过程中所关注的事物特征, 能够消除用户对新事物的不确定性。在逐步认知这些属性时所遇到的问题与障碍,正是用户在上述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中所需跨越的“鸿沟”。

显然, 用户所处阶段“情境” 不同, 关注的认知属性不同, 所需跨越的“鸿沟” 则不同, 跨越鸿沟所需“使用” 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意义建构的框架之下, 分析OGD 各阶段情境中,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并找到跨越鸿沟的手段和方法(使用), 就能找到跨越各阶段鸿沟的突破点, 帮助OGD 用户从初始的认知阶段通过层层跨越进入最终的确认阶段, 进而完成全过程的意义建构, 推动用户的OGD 参与。

据此, 本文基于意义建构理论, 首先在第二部分探索OGD 用户参与的“情境”, 构建OGD 用户参与的阶梯模型, 将参与过程划分为五级阶梯——5 个阶段“情境”; 然后, 在第三部分展开调查,定位用户在具体“情境” 下认知OGD 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发现参与中的“鸿沟”; 最后在第四部分, 基于各“情境” 特征, 分析问题原因并寻求突破“鸿沟” 的方法, 由此提出促进OGD用户参与的对策建议(“使用”)。

2 OGD 用户参与的“情境”探索

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将OGD 用户参与过程划分为5 个阶段(情境), 构建OGD 用户参与的阶梯模型, 提炼OGD 认知属性, 体现用户在认知过程中所关注的OGD 内容, 并以此为依据具体分析OGD 用户参与的情境特征。

2.1 OGD 用户参与的阶段过程

研究将用户参与OGD 的过程分为5 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用户特征进行了归纳, 如表1 所示。

OGD 用户参与的5 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 可由上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 也可以从某个阶段跳出, 不再继续参与。用户对于OGD 的关注, 前3 个阶段属于参与前期, 停留在认知心理层面, 认知、说服和决策是OGD 用户心理活动的阶段呈现,多数情况下是顺序发生的; 后两个阶段属于参与期, 逐渐过渡到实际参与使用层面, 用户开始真正使用OGD, 并通过确认阶段, 对OGD 的采纳进行心理的再认知, 进入到使用的再确认和推广。

从心理认知到行动再到反思总结, 用户认知OGD 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 并在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OGD 内容。在这一过程中, 用户为消除其对OGD 的不确定性, 将关注、寻找、交换OGD 相关信息, 而这些信息通常与OGD 的特征有关[16] 。也就是说, 用户对OGD 的认知可转化为对一系列OGD特征的认知, 并且用户在该认知过程中逐步完成关于OGD 的意义建构。

2.2 OGD 用户参与的阶梯模型

理想情况下, OGD 用户参与是在逐渐认识OGD、不断消除OGD 不确定性的过程中, 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直至完成整个过程。但现实是, 用户可能由于各种原因, 无法正确认知OGD、顺利完成整个过程, 由此出现停滞于某一阶段甚至退出的情况, 说明阶段跨越会遇到障碍。

研究结合用户参与过程的阶段特征, 构建了OGD 用户参与的阶梯模型, 如图2 所示。模型使用逐级向上的五级阶梯来刻画5 个阶段过程, 意在表达每一级阶梯的跨越都是一次经验的累积和意义的建构。而每一次阶梯的跨越, 都建立在用户对该级阶梯OGD 属性的理解及由此带来的用户认知变化基础之上。

如模型所示, 阶梯下侧为OGD 用户参与的5个阶段, 上侧为用户在各阶段关注的OGD 属性。如表1 所示, 用户在初始阶段关注OGD 创新事物的属性特征, 从不了解到逐渐认识OGD 的过程,关注OGD 这一创新事物本身的属性, 以决定是否开始真正使用[16] , 故前三阶段应关注创新认知的相关属性, 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与可观察性; 第四阶段, 用户开始接触并使用OGD 平台应用, 开始关注平台的实际使用体验,关注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等[17] , 为此, 研究在这一阶段纳入用户体验中最为重要的可用性与有用性两个属性; 第五阶段, OGD 用户根据使用过程及收益, 评估OGD 给自身带来的价值, 并决定是否最终接受这一创新应用,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思想, 用户将理性评估使用OGD 是否有益且是否愿意推广OGD, 故OGD 价值性将作为其判断标准[18] 。

2.3 OGD 用户参与的阶段特征

2.3. 1 认知阶段: 关注OGD相对优势

OGD 的相对优势是用户认知和理解OGD 的关键属性。当用户首次通过某种渠道接触到OGD 相关信息知晓其存在后, 据认知结构理论, 用戶通常会通过与相似旧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19] ,如辨析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数据开放的差异, 判断能否获得不同以往的数据? 能否满足以往无法满足的需求? 能否带来不同的参与方式等。此时, 新事物相较于旧事物的优势会直接影响用户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因此, OGD 相对于其他公共信息服务的优势, 会成为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了解和使用OGD的重要属性, 而用户对OGD 相对优势的认知程度又会影响用户对这一概念印象的深刻性。

用户对OGD 有了初步的认识后, 即完成了认知阶段的意义建构。通常, 当用户认为OGD 具备相对优势时, 说明用户已经理解OGD 的概念内涵,且基本明确OGD 相对其他公共信息服务所具有的优势。

2.3.2说服阶段: 评估OGD 兼容性与复杂性

OGD 的兼容性与复杂性是影响用户OGD 认知态度的重要属性。一方面, 用户会考量OGD 与自身的兼容性, 如果有对于开放数据本身并不支持、自身没有数据需求、过去使用类似数据获取服务有负面阴影等情况, 那么, 用户的既往认知与OGD的推广利用即存在不兼容, 由此, 用户可能对OGD产生负面态度; 另一方面, 用户还会从内外两方面评估OGD 的复杂度, 用户使用前会评估OGD 利用的困难程度, 如考量OGD 平台数据能否被轻松获取, 开发利用数据是否便捷, 平台是否提供了技术支持等, 用户对于OGD 使用的自我效能感知也将影响用户对于OGD 的看法[20] 。即在说服阶段, 用户对OGD 兼容性与复杂性的考量将直接影响用户态度。

当用户完成说服阶段的意义建构时, 其对于OGD 的理念以及复杂性等已有所了解。当其兼容OGD 理念并认为OGD 不复杂时, 有如下表现: ①认同开放政府数据理念; ②有获取利用政府数据的意识或需求; ③掌握从OGD 平台上获取数据的能力。

2.3.3决策阶段: 测量OGD 可试性与可观察性

用户对OGD 可试性和可观察性的认知进一步影响其采纳决策。尽管用户对OGD 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 其仍将理性地评估参与OGD 的成本与收益, 尝试使用与观察OGD, 再做进一步抉择。用户通常会在使用前寻找相关OGD 平台进行试用,感受OGD 的便捷性与优势性, 此时, 若OGD 平台提供无障碍试用机会可为用户降低试错成本。同时, 用户可通过试用过程观察: OGD 平台上有哪些数据? 如何获取利用? OGD 平台具有哪些服务?使用OGD 能够带来哪些好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用户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反映了其对OGD 的可试性和可观察性的关注, 实质上是对OGD 参与收益的考量, 用户对于OGD 的成本预估深入影响其OGD 参与决策[21] 。

用户进一步通过试用、观察OGD 的相关内容,进而完成决策阶段的意义建构。用户在该阶段对于可试性和可观察性的满足, 可归纳为: ①认为平台提供无障碍试用机会可以帮助决策, 且注册登录等条件限制不足以对用户产生负面影响; ②认为平台数据获取、利用成果等细节是可以被观察的; ③意识到使用OGD 的收益大于成本。

2.3.4使用阶段: 考察OGD 可用性与有用性

OGD 的可用性与有用性是影响用户认知OGD平台使用体验的关键属性。用户使用OGD 平台获取数据产品或服务时, 主要考虑平台本身能否满足其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需求, 以及平台数据能否满足需求。关注OGD 平台功能板块设置是否合理?平台数据的主题、内容、格式等是否满足需要? 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当平台满足了OGD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可用性与有用性的期待时, 用户就获得了较好的使用体验。

用户在实际体验感受OGD 平台中完成使用阶段的意义建构。当用户在该阶段获得良好的OGD使用体验时, 通常认为: ①平台操作便捷、高效;②认为开放数据基本满足需求; ③平台能提供帮助支持服务。

2.3.5确认阶段: 评估OGD价值性

OGD 的价值性是影响用户认知评估之前所有活动的重要属性。在该阶段, 用户会评估确认参与OGD 是否具有价值。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指出,人以理性的行动, 满足偏好, 实现效用最大化[18] 。OGD 用户会理性地对由于使用OGD 而得到的社会、经济或其他利益, 与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进行评估, 判断参与OGD 是否有利益净值。用户通过理性评判OGD 参与过程, 决定是否持续使用。用户对OGD 价值性的判断将直接影响用户后续参与和推广的意愿。

在确认阶段, 用户通过回顾、反思与总结或是进一步获取外界信息对OGD 的价值性进行评估,完成该阶段的意义建构。当用户认识到OGD 的价值时, 通常有以下表现: ①愿意持续使用OGD 平台; ②愿意推广OGD。

3 OGD 用户参与的“鸿沟”发现

2.3节分析了用户参与各階段所关注的属性,以及理想状态下用户理解和认知到各阶段特征后完成自身意义建构的表现。但事实上, 诸多问题与障碍会导致用户无法正确认知OGD, 从而形成认知上的鸿沟, 在意义建构时出现困难。那么, 用户参与中具体遇到哪些问题与障碍而导致鸿沟的出现?这些障碍是如何产生的? 用户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

研究围绕意义建构理论的3 个要素(情境、鸿沟、使用)设计问卷, 并使用微刻时序访谈法对用户参与OGD 过程进行重构, 探究用户在5 个不同阶段情境下遭遇的鸿沟及跨越鸿沟的方式。

3.1访谈设计

3.1.1对象选取

为完整呈现OGD 用户参与的整个过程, 本研究选择了S 省开放政府数据用户进行调查。研究团队与S 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合作, 随机抽取平台用户进行电话联系, 在说明调研目的并征询访谈意愿后, 最终对20 名用户进行了电话访谈。

3.1.2数据收集

研究以微刻时序访谈法为指导, 采用以受访者为导向的中立型提问。在各部分的开放性问题中,要求访谈者重构每个特定时刻的情境、鸿沟、使用, 重点发现其中的障碍及解决方式。为方便访谈数据收集, 在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后, 进行了访谈录音, 访谈时间为25~35 分钟。

3.1.3数据分析

对访谈语音进行整理归纳后, 进一步分析文本内容, 依据意义建构理论的三要素, 提炼出用户在参与OGD 各阶段情境下所遇到的障碍, 以及使用何种手段与途径跨越了障碍, 如表2 所示。

访谈数据显示, 前三阶段大多数用户能较为顺利地跨越各级阶梯, 仅少数用户在跨越过程中受到影响。其突出问题表现在: 认知阶段, 约1/3 的用户并不十分清楚OGD 概念内涵, 但这些用户表示对OGD 概念的模糊认知并不影响其实际使用; 说服阶段, 超过一半的用户对平台与数据的隐私安全较为关注, 但这些用户表示通常会出于对政府平台的信任以及对平台数据的强烈需求, 选择相信OGD的隐私安全管理是合理的; 决策阶段, 40%的用户在理解有条件数据开放标准与申请流程时存有疑虑,虽然有条件数据获取相对复杂, 但无条件数据的便利获取平衡了平台整体数据获取的难度, 用户通常认为OGD 使用是不困难的。

此外, 处于使用阶段的部分用户发现平台数据获取利用体验感不高, 并直接导致其阶段跨越出现停滞。其中, 25%的用户表示遇到过打不开网站和检索数据困难等平台建设方面问题; 60%的用户表示数据字段数不丰富、数据条数少与数据完整性不够等问题阻碍了数据的利用。整体上看, OGD 平台建设情况与数据质量不尽人意, 部分用户表示当前可能会选择OGD 之外的其他方式获取数据。但整体而言, 受访用户均认为OGD 是一个好的创新,若能解决上述问题则愿意未来持续使用。

确认阶段, 所有用户均表示能够明晰OGD 的价值性, 且愿意将OGD 推广给他人使用。但也有15%的用户提出, 难以发现其他具有潜在数据需求的用户, 故OGD 分享推广行为受阻。

3.2 OGD 用户参与中各阶段障碍及原因分析数据

分析表明, 用户在各参与阶段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核心障碍主要出现于使用阶段, 且某些障碍导致部分用户放弃使用OGD, 并未完成完整的OGD 意义建构过程。本研究对各阶段障碍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3.2.1认知阶段: OGD 相对优势不显

认知阶段, 问题表现为: 用户对OGD 的了解不够深入, 难以体会OGD 的相对优势并构建其清晰的概念认知。此阶段, 多数用户对OGD 的需求源于特定任务或研究的需要, 用户参与表现为数据需求驱动, 而非主动发现OGD 价值。使用先行导致用户对OGD 的概念认知不深, 仅将OGD 平台视为获取数据的来源,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OGD 的意义。

究其原因, 用户对于OGD 概念认知不清的背后实际是OGD 利用氛围的缺乏。受访用户指出,其了解OGD 主要来源于两条路径, 一是各类数据创新大赛; 二是朋友同事的推荐。尽管比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开放数据的利用, 但大赛的促进影响是有时效性的, 无法形成持续性数据利用氛围。而目前OGD 的曝光度远远不够, 一般用户难以接触与了解OGD, 甚至根本不知道其存在, 更勿论发现自身对OGD 的需求。未能形成OGD 利用的良好氛围, 导致用户无法洞察到OGD 的价值。

3.2.2说服阶段: 数据开放和隐私安全难以兼容

说服阶段, 问题表现为: 用户对开放数据隐私安全存有疑虑, 与OGD 开放性存在不兼容, 在补充构建OGD 安全性的相关意义时存在阻滞。一是用户关注开放数据本身是否包含未经过处理的敏感数据, 数据在开放前是否经过合规的处理, 65%的开发者担心后续利用出现数据侵权等问题, 故而不敢轻易采用平台数据; 二是关注开放平台是否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了保护, 15%的用户担心OGD平台是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度规范的要求, 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保护。用户在安全性方面的疑虑,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对于OGD 的态度。

究其根本, 在于OGD 个人隐私保护的困难。首先, 数据开放与隐私安全之间本身就存在张力。提高数据的效用可能以牺牲数据隐私为代价, 同时数据本身的组合性与记忆性特征也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22] 。目前, 数据开放与隐私安全二者之间难以实现完美的平衡; 其次,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个人隐私政策尚不完善, 开放平台数据泄露偶有发生, 个人隐私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护[23] , 这也是引发用户担忧的现实原因。

3.2.3决策阶段: 程序和流程细节难以观察

决策阶段, 问题表现为: 用户无法观察到OGD平台上某些程序和流程, 导致其转向其他信息来源, 从而无法完整构建关于OGD 数据获取的相关意义。以OGD 平台上需要申请才能获得的“有条件数据” 为例, 有用户提出, 目前平台上并未公布有条件与无条件数据分类标准, 这使得用户难以快速评估数据的获取难度, 40%的用户对有条件数据如何具体申请、申请是否能成功通过, 以及申请是否能及时回复等问题存在疑虑。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麻烦, 用户会放弃使用有条件数据, 退而选择其他数据渠道。

OGD 平台上数据申请和使用等流程细节不够清晰, 导致用户难以正确评估OGD 数据获得复杂度。实际上, 根据政府数据分级分类规则, 有条件数据作为有限制获取的数据, 其获取流程确实会更加复杂。但平台忽视了此类复杂事项流程的制定,无形中再次为用户增加了相关数据获取的难度。

3.2.4使用阶段: OGD 可用性与有用性不高

使用阶段, 问题表现为: 用户数据开发利用受阻, 平台工具、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用户对OGD 可用性与有用性持负面态度, 用户构建的使用体验意义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偏差。平台方面,10%的用户表示平台存在偶发性故障和缺乏数据处理工具; 15%的用户提出搜索时难以检索到想要的数据; 25%的用户指出有申请无后续、反馈无响应等情況, 严重影响了其平台体验感。数据方面, 1/4的用户表示, 平台数据集字段数较少, 难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20%的用户认为平台数据不如统计年鉴等网站数据完整; 平台单个数据集的条数较少, 难以进行模型训练与挖掘。平台和数据两方面的不良体验阻碍了用户利用。

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平台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OGD 平台功能和服务响应支持不完善; 二是数据质量把关不严, OGD 数据广而不精, 且数据集时常出现更新不及时、不完整、数据有误、数据条数较少等问题, 无法满足用户开发利用需要而使其丧失对OGD 的信心。

3.2.5确认阶段: OGD 价值性难以传递

确认阶段, 问题表现为: 用户OGD 参与较为独立, OGD 的价值性难以在群体中传递, 用户在构建OGD 价值意义时信息来源有限。用户之间关于OGD 的交流, 仅限于对OGD 有所了解的用户之间的讨论分享。几乎所有用户表示, 只有在了解到他人具有政府数据需求时, 才会分享与推广OGD。即意味着, 用户若没有发现具有数据需求的用户则会放弃分享行为。同时, 访谈发现用户在参与中很少从外界获取帮助, 通常独立地参与OGD 活动。

究其根源, OGD 交流渠道不畅通以及交流氛围的缺乏, 导致OGD 用户与用户、用户与政府之间存在交流鸿沟。一方面, OGD 用户之间缺乏群体沟通渠道, 用户“孤岛” 的存在, 阻碍了用户之间OGD 信息交流和分享传播; 另一方面, OGD用户与平台运营之间存在“失信”, 用户沟通和反馈难以得到平台响应, 导致其丧失对平台的信心,从而放弃与平台的交流与沟通, 也就无从获得帮助。交流鸿沟的存在不利于整个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的繁荣发展。

4 OGD 用户参与的“使用”支持

调查发现了OGD 用户参与过程中各阶段“情境” 下的“鸿沟”, 并对其呈现出的障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归纳起来, “鸿沟” 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在用户参与前期的认知心理阶段, 即前3 个阶段, 由于缺乏良好的OGD 参与环境, 导致用户对OGD 的认知不足, 存在偏差; 二是在用戶参与过程中的使用确认阶段, 即后两个阶段, 由于平台建设、平台数据差强人意, 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基于此, 本文结合表2 中用户跨越鸿沟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期望架构起帮助用户跨越认知鸿沟的外部“桥梁”, 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对OGD 的意义建构。

4.1营造参与环境, 提升用户对OGD 的认同感

用户参与OGD 前期, 针对其存在的认知不足问题, 应重点围绕明确OGD 相对优势、改善OGD兼容性、增强OGD 可观察性3 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升用户对OGD 的认同感, 帮助用户构建积极的OGD 采纳意义。

首先, 如何帮助用户认识到OGD 相较于其他公共信息服务的优势? 一方面, 对于普通公众, 应充分重视媒介宣传和引导作用, 帮助用户感知OGD 优势与价值, 如四川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出的“大数据会说话” 栏目, 即以公众熟知的民生领域为例介绍数据如何支持各项民生服务; 另一方面, 针对OGD 数据开放利用的重点群体, 可通过开发者云集的技术交流平台或高校社交媒体等,以发布OGD 典型案例、增加OGD 平台链接等方式,提升OGD “曝光度”。

其次, 对于OGD 复杂性和兼容性的问题, 应通过相应措施降低用户对OGD 的顾虑。为解决用户关于隐私安全的两点担忧, 平台方面可遵循相关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规, 提供个人信息采集协议,保证用户知情同意, 消除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顾虑, 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在用户注册时提供了《用户协议》, 明确告知用户所采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数据方面, 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查机制, 确保数据经过严格审查, 实现个人信息去标识化, 数据安全得以保障。同时, 可运用数据沙箱、隐私计算等技术, 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进一步打消用户对平台数据包含敏感信息的疑虑, 提升OGD 平台可信度。

最后, 应满足用户对OGD 试用过程的细节关注, 使其可观察到更多的OGD 内容。针对当前有条件数据获取等流程难以观察的现状,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 为减小用户获取数据的难度, 平台应该注重此类复杂事项流程的优化, 并清晰展示各项流程, 消除用户的畏难情绪, 改善用户对此类使用过程的负面态度。

4.2优化参与基础, 创造OGD 用户利用的良好条件

在用户实际使用阶段, OGD 平台建设和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而沟通不畅则影响其对OGD 的价值传递。针对上述问题, 可从以下两个维度开展工作, 帮助用户构建良好的使用体验。

一是提升用户平台使用体验。首先, 提升平台稳定性, 各OGD 平台应确保功能运行正常, 并通过平台安全风险评估, 及时清除安全漏洞, 增强平台稳健性; 其次, 建立平台反馈通道、安排响应人员、考核处理时效及问题解决率, 及时跟进用户参与中的各项流程, 保持实现数据供给方与数据利用方的交流渠道畅通; 第三, 除基本的检索功能外,平台还应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检索路径, 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需求数据, 如贵州省政府开放数据平台提供基于主题、场景、部门以及专题的检索板块,为用户提供多样的检索方式, 且提供搜索热词展示功能帮助用户发现常用数据检索词; 最后, 为降低数据开发门槛, 平台可考虑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工具或插件, 如南充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在数据集展示页面嵌入可视化工具, 用以帮助用户了解数据基本情况, 在开发者工具板块为用户提供了数据分析、搜索和可视化的开发工具, 帮助用户一站式获取开发资源。

二是优化用户数据利用体验。首先, 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以网络技术与人工审查结合的方式, 强化数据发布前的督察环节, 确保平台数据在其生命周期内具有完整性, 同时保证跨平台数据的一致性; 然后, 为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平台数据集应标注更新周期以及最近一次更新时间等细节, 由对应的发布部门负责按时更新与维护, 并可将更新周期与更新时间纳入平台周期性考核指标, 注重考核报告反馈, 以此优化平台元数据展示的完整性; 最后, 应尽力提升平台数据的广度与深度。除政府开放的数据外, 目前非常鼓励各社会团体提交数据, 提升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同时,应细化数据采集环节工作, 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数据信息, 展示更多的数据集细节, 降低数据颗粒度,便于用户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此外, 政府可组织建立OGD 用户社区, 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立了互动社区板块, 加强用户之间对数据利用等问题的交流以及经验知识共享, 增强用户与政府之间反馈和互动的同时, 提升用户对平台的归属感, 使OGD 价值得到有效传递。

5结束语

本文从用户认知视角出发, 基于意义建构理论构建了“情境—鸿沟—使用” 分析框架, 全面呈现并深度剖解OGD 用户参与的认知变化过程。从“情境” 出发, 分析用户认知OGD 的5 个递进阶段及其参与特征, 进而调查各具体“情境” 下用户所遭遇的“鸿沟”, 最后定位关键障碍点并探索促进“使用” 的改进思路, 由此重构了OGD 用户参与的过程。

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 如访谈中主要以实际参与OGD 开发利用的用户为对象, 暂未考虑尚未进入OGD 实际使用的一部分用户, 因此, 可能存在对认知前期用户的特征掌握不够充分的情况, 未来将通过进一步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
主题意义建构在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
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