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023-05-27张玉俊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

张玉俊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现已成为主要的教学工作。作为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需要强化语文课程的教学,了解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建立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0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需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传统文化在教学环节的渗透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目前小學语文的教学情况,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方面,未能正确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价值,导致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核心素养应该是目前的重点问题。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其中“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继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的学习,拓宽文化视野,树立文化自信。此外,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对语文课程文化底蕴的提升也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传统文化可以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内容和素材,为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本身的内容就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操作性较强,对于语文教学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一些传统的文化内容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与沉淀,多数文化内容中都包含大量德育元素,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在语文课上有机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的教学工作都是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主,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基于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低。教师也未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教育的功利性一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该问题既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也和学校的教育有关。虽然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一些教学内容也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辅导资料,针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答案和内容过于死板,模式化问题尤为严重,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使用这类辅导资料作为参考以获取高分数。如果只为获取高分而选择模式化的分析方法和答案,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会使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固化思维,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第三,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愿意主动转变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当下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1.建立传统文化课堂情境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课堂的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教室内张贴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和熟悉的名言警句等。例如,《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杜荀鹤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名言警句进行解读,既可以营造出文化氛围,又可以通过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单独设置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板块,每天在正式上课之前搜集一些古诗词或名言,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营造较为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提前进入文化学习的状态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介绍背景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适合朗诵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词音律美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古诗词中包含的文化内容。

2.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语文课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载体,课本中不仅包含汉语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将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忽视了从教材内容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文化品格进行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

例如,爱国主义作为情感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可以通过语文的学习,从本质上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示儿》的核心内涵就是体现作者渴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介绍作者的历史背景,并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让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为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教师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实际情况,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

(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需要不断深挖课程资源,教师还要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知识的讲解,很难在课堂上直接收到学生的反馈,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强化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历史资料影像以及事件亲历者的采访视频等,让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影像信息,体会到在特殊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相比于单一的文章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其他的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现阶段美好生活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理念和价值观。再如,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学习难度设置自学课堂,提前将下节课的重难点以大纲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答疑,当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检测的方式,判断学生的自学情况,再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减少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时间,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体会作者的深意等方面。

(三)完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

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实现语文教学体系的优化,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取对个人成长有益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针对现存的教学问题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由于语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以及情感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给予学生时间、空间,使学生能从知识学习中获得有益启迪。例如,教师需要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语文基础以及基本素养,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不足等信息进行记录。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可以在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并应用传统的文化资源,从而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可以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完成《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所在单元的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主题班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诗朗诵、红歌演唱、红色故事分享等方式,在班会中进行表演和展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班会的整个环节都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在学习文字书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彰显文字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也可以选择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几个人为一组,对该故事进行编排和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关注古人的行为举止特点,尽量做到还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使其了解到我国传统礼仪文化。

(五)强化古诗文的学习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古诗文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

1.阅读积累

一直以来,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对必备古诗文进行背诵,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记忆能力,直接背诵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不利于长久记忆。因此,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记忆,相比于死记硬背,该种方法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语感。例如,教师可以每天要求学生进行早读,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帮助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优先选择课本中的古诗文,例如《题西林壁》《少年中国说》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课本之外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反复阅读,针对课外的古诗文,语文教师可以单独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将自己对诗文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

2.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多数传统文化知识都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强化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传统节日中的很多习俗和特点都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很多传统的节日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传统节日的诗词,作为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一些关于该节日的文化内容,像端午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背景、主要风俗、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学习。相比于严肃的课本知识,学生对于开放类的学习任务会更感兴趣,在搜集信息、分享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开阔其文化視野,令其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与语文教育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六)利用课外阅读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传统文化包括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地域性文化特色等,只依靠课内教学,无法呈现出较为全面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近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读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正确意识到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语文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文化中获取知识和精神营养,从而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永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数码设计》2021年4月。

[2] 王树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新课程》2021年第32期。

[3] 何金莲《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策略探究》,《读与写》2020年第24期。

[4] 张玉兰《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29期。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传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