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共同富裕的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

2023-05-27杨剑刚朱巧玲

江汉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杨剑刚 朱巧玲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数字经济的热潮,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型,不同经济主体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条件上的差异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以及数字治理体制不够完善,诱致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妨碍了共同富裕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将包容性发展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美好生活的权利,坚决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终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系统思维的着力点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完善数字经济接入条件,促进弱势群体的数字平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同富裕;包容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研究”(18@ZH00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统筹建设项目“构建中国经济发展学”(XKHJ202105)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23)05-0015-07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实事求是地说,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一方面要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社会整体性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要求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保障社會公平正义和避免两极分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因此,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演化脉络,对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释,试图厘清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并探讨了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问题。

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巨大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获得极大的丰富,特别是社会财富的大量创造和快速积累使得这个时代成为最好的时代,同时在这表象之下潜藏着一个社会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的现实。任保平和王新建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增长与不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无法真正消除社会贫困,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因此有必要针对贫困问题采取专门的政策和措施,而非寄希望于依靠经济增长来自动消除贫困(1)。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数字经济的热潮,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型,不同经济主体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条件上的差异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这也是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的根源(2)。对于这种不平等现象的愈演愈烈,斯蒂格利茨认为,从长期来看,不平等将破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以及社会有效运转的基础,从而导致更大的不平等,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3)。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倡导世界各国将对经济增长的过分关注转移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上(4)。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8月召开的“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将“包容性发展”作为该次会议的主题,自此包容性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新思路和新方向(5)。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数字技术、互联网资源应用程度的不同,导致知识信息的溢出和扩散在不同地区、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信息落差,即所谓“数字鸿沟”,这导致数字经济所产生的红利在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差异,在经济增长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以及财富积累差距的进一步扩大(6)。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普及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数字鸿沟”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其明显(7)。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因数字鸿沟所导致的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2006年欧盟第一次将“数字包容”纳入政策体系中(8)。

所谓“数字包容”,即个人或组织通过获取信息和通信技术、消除访问和获取障碍,有效地参与到知识社会的活动中来获取社会利益的意愿和能力。实施数字包容性战略有助于弥合数字鸿沟,还可以促进互联网向全社会的渗透和利用,扩大数字经济市场和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9)。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被隔离在家进行工作生活,这种隔离的状态使得大家对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依赖加深,导致人们热烈讨论现在鲜明可见的数字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数字包容作为社会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和完善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制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0)。

我国对于数字包容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数字信息服务的包容性上,政策目标早期偏重于社会弱势群体,重点解决公共图书馆基础服务的接入问题,如闫慧等(11)、张娜娜等(12)、张娅琼(13)的相关研究。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学界开始关注老年人群体,侧重于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如徐倩(14)和刘育猛(15)的研究。这些文献丰富和拓展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研究,但是仅局限于数字服务的包容性方面,而对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如何助力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的考量缺乏系统性研究。

实际上,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是指个人和组织通过均等地获取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参与知识社会和经济的所有层面,消除访问和获取信息的障碍,平等地享受到发展机会,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公平、均衡、充分、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人获得全面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基础,同时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脉络

共同富裕是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则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一)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涵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要求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割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作为数据生产的主体,通过数字劳动将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转化为物化形态的数据,而人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以包容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开放、共享、合作为特征的数字平台吸引了全民的社会参与,使得知识的社会化生产传播成为可能,因此数字经济发展是社会共建的产物,其成果理应由全民共享,这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所以包容性发展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6)。

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面对少子化危机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要实现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通过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来为人力资本积累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不断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技能水平,优化和升级人力资本结构,更好地促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而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17)。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数字市场的支撑,要促进数字市场的发展就要通过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来挖掘市场潜力,将更多生产要素纳入到数字经济要素市场中,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以市场需求拉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为数字经济提供市场动力和增长空间。

(二)共同富裕是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保障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这也是中國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18)。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是要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消除人与人之间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和分化,使全体人民可以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集中体现“包容性”的本质。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将全体人民的利益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保障每一个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权利,最终实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正是共同富裕的本质体现。从这一点来看,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与我们奉行的“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致的,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核。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包含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个方面的条件,这正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更加注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既要促进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和机会均等,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又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相对贫困是阻碍共同富裕的主要症结,要克服相对贫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其基本要求就是促进包容性发展(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16.2%,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4.4%。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引擎(20)。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较长时间内都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将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造成不利的影响(21)。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将数字经济与包容性发展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促进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和机会均等,以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一)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要求以数字经济为手段,通过调节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1.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

在数字经济参与初次分配的过程中,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参与到了社会收入分配的机制中,数据要素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已经成为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现实路径。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将更多的个人和企业组织,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个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纳入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系统中,从而扩大初次分配的覆盖范围,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2.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极大地提升了其跨区域获取各种数据处理服务和无形资产的能力,而无须在消费者所在地设立实体机构,这就使得税收与税源发生分离,破坏了税收体制的公平性,削弱了社会再分配机制的有效性。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要求完善数字经济的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防止因数字经济发展而加剧区域经济失衡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3.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在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三次分配以鼓励自力更生和劳动致富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改善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22)。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降低基础公共服务的成本,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自觉自愿参与到对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之中,让所有人享受到普遍的、无差异的数字服务。

(二)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发展理念,将发展视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延伸到微观主体,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蕴藏着对社会公平正义、个体人格尊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1.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反映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全体人民都实现了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将公平正义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原则,使得所有区域、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红利,这既是对共同富裕理念的遵循,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包含了“个体人格尊严”的价值选择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富裕,这代表着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尊重和满足,回应了每个人作为人而拥有的独立人格尊严的诉求,让每个人能够体面、优雅地生活。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是以人的个体人格尊严为价值选择,尊重和保障了每个人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追求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权利,更加注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人的道德素养、健康状态、智力水平和审美情趣等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使得每个人都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价值的体现。

3.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

实现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满足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价值指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实现从“富裕的人” 到“全面发展的人”的跨越。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归宿,从追求数字经济规模扩张转变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

一方面,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条件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只有建立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为精神生活的丰富提供物质保障,进而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平等享受发展机会创造有利条件。物质上的富裕要依靠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内涵。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这与西方的现代化存在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由人民利益、社會利益、公共利益驱动的现代化,摆脱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及其固有的内在危机,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提供了中国答案和中国经验。

四、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一)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以充分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构,拓展经济增长的空间。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使得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接入数字空间的权利,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数字经济相互融合,促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形态逐步过渡,从而推动经济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充分发展

公共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社会思想活动的精神产物,不仅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思想指引,还为实现共同富裕拓展发展空间。数字技术的广泛介入使得公共文化的创造、传播和消费产生了跃迁式的变革,以智能硬件、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数字化不断深入文化创造、传播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为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场景应用,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实现文化创意的工具和传播文化思想的载体,促进了先进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同时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动力,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充分发展。

3.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充分发展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充分发展,保证了全体人民均等地拥有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强调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促进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全体人民都可以享受到无差异的公共服务,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现实基础。在教育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线上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优质教育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在医疗方面,数字技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使得医疗服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系统的整体绩效。同时数字技术也强化了知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平等地、无差异地获得知识信息,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劳动技能的提高以及个人文化素质的改善,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本保障。

(二)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以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扩大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以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均衡发展。

1.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长期存在,主要表现是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距。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配置,推动了东中西部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和数字红利的共享,为缩小区域差距提供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还促进了市场范围的扩大,推动了数字市场的全面覆盖,通过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来创造新的市场和竞争格局,有助于打破不同区域之间固有的市场壁垒,打造更为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农村地区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面临着数字化建设落后的问题,制约着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农业的数字化水平,通过农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提高了农民在数字技能方面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引导城市资源流入农村,实现资源分配的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3.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加强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有利于促进三次分配的公平合理,通过数字技术帮助劳动者以更加灵活的就业创业方式参与数字經济的价值创造,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风险,增加低技能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缩小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通过数字技术对社会资金流动进行监控,促进税收政策的合理化和精准化,完善转移支付政策,提高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数字技术有效衔接社会弱势群体和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匹配精度和服务质量,使得社会弱势群体可以平等地享受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利用数字平台发展互联网慈善平台,拓宽网络公益的捐赠渠道,完善第三次分配。

4.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传统经济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帮助传统经济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变革和市场竞争。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无差别地、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促进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还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识别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有效管控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把发展的目的回归到人本身,将发展过程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包含了三个维度,分别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发展。

1.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精神需求的满足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通过每个人的“生产性努力”来扩大社会再生产能力与提升生产率水平,从而促进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一方面要激励各要素所有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将每个人的“生产性努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人与人的协同和共享。这既需要政府引导,也需要基于个人合作秩序自发扩展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强调和尊重每个人的社会权利和平等地位,有助于促进每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包容性,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发展。

2.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共生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丰富性创造了社会的丰富性,社会的丰富性同样作用于人的丰富性(23)。实现共同富裕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在推动人的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和协调性,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社会各界公平合理地分享数字经济增长成果,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成长空间,而社会发展是人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成果,社会的不断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实现的过程。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协调,驱动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共生发展。

3. 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包含在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之中,又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和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本身就是以数字经济为内在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而数字经济发展就是以数字化为契机,通过提高各个要素的配置效率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蕴,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则进一步强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决定数字经济可持续定发展的基石,也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以推进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二是提高数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数字服务质量,尤其是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服务供给,缩小数字服务在不同区域之间供给水平、供给质量的差异。三是促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相互衔接,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增强数字经济面向医疗、教育、生态治理等特定场景的应用能力。

(二)完善数字经济接入条件,促进弱势群体的数字平权

数字经济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是也会造成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化,使他们无法充分享受到数字时代红利。因此要通过促进数字平权来弥合弱势群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让弱势群体也能平等地享有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一是要保护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的权利,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对老龄和残障人口的禁止歧视条款,为弱势群体平等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创造有利环境,降低数字技术对弱势群体的应用门槛。二是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教育,保障好弱势群体的数字受教育权,提升弱势群体的数字素养,为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和保护力度,为弱势群体进行数字创业就业提供政策、税收、技术的扶持,优化弱势群体的创业就业环境。

(三)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数字治理体系尚未完善,平台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对大型数字平台的监管,坚决遏制数字平台垄断现象,保障数字平台规范竞争。二是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力度,强化对中小微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三是健全平台市场准入制度和平台营商规则,防止“店大欺客”“平台二选一”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保护入驻企业合法权益。四是规范线上市场劳资关系,确立线上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基本处理准则,确保劳动争议裁决的公平公正,保护平台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和逐步集中,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扩大,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更好地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对偷税漏税的处罚力度,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二是针对新兴商业模式开展数字服务税的征收,在征收过程中要注重征税的效率和公平问题,以鼓励数字经济发展为优先,以强化数字红利共享为侧重,注重税收利益的公平分配。三是针对电商、直播等行业加强监管,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代扣代缴责任和义务,利用数字技术对交易行为进行监控,防止偷税漏税。

注释:

(1) 任保平、王新建:《论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生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1期。

(2) 薛伟贤、刘骏:《数字鸿沟的本质解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2期。

(3)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季节:《不平等的代价》,《东吴学术》2013年第4期。

(4) 郝辑:《人类发展指数研究现状及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4期。

(5) 王翼、王岩:《“包容性发展”: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6) 熊光清:《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第9期。

(7) 魏琪瑛:《ICT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比分析》,《软科学》2019年第10期。

(8) 宋戈:《欧洲数字包容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图书与情报》2014年第6期。

(9) 杨巧云、梁诗露、杨丹:《数字包容:发达国家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3期。

(10) 杜鹏、韩文婷:《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内涵、意义与实现路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11) 闫慧、张鑫灿、殷宪斌:《数字包容研究进展:内涵、影响因素与公共政策》,《图书与情报》2018年第3期。

(12) 张娜娜、邰旭阳、梅亮:《如何实现数字包容:基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年第11期。

(13) 张娅琼:《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促进数字包容路径探赜》,《图书与情报》2022年第1期。

(14) 徐倩:《老龄数字鸿沟根源剖判与数字包容社会构建方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15) 刘育猛:《数字包容视域下的老年人数字鸿沟协同治理:智慧实践与实践智慧》,《湖湘论坛》2022年第3期。

(16) 蒋晓丽、刘肇坤:《以数字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论坛》2022年第16期。

(17) 王春英:《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模式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23年第1期。

(18) 柯艺伟、张振:《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与核心要义》,《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4期。

(19) 洪银兴:《区域共同富裕和包容性发展》,《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6期。

(20) 刘坤:《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0日。

(21) 黄雨晴:《中国数字鸿沟的成因与赋权式治理》,《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9期。

(22) 孙建华、黄子萱:《共同富裕视域下三次分配的理论基础、本质要求及路径保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0期。

(2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37页。

作者简介:杨剑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3;朱巧玲,中南财經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 李灯强)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