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巧落地,法治观念入童心

2023-05-27顾君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顾君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本文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例,探讨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故事讲一讲”“情景剧目演一演”“模拟法庭辩一辩”“专栏海报秀一秀”“宣讲标兵当一当”等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法治意识 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新课标,较之以往版本,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其中,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树立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本文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

一、案例故事讲一讲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要用故事教学法,以故事作为知识呈现的载体,将晦涩难懂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且富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并讲给他们听。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法治理念。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高效地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实现培养课程核心素养、提升法治意识的目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主动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防范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就呈现了“爷爷的悔恨”“花季少年的噩梦”“危险的好奇”等多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教师可以把这些故事通过口述或者播放录音等形式讲给学生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真切感受到烟酒和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生活、社会大众甚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危害,进而产生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的意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参与故事创编。比如,“爷爷的悔恨”这则故事结尾讲到“几十年的烟瘾使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的牙齿全黄了,肺炎、冠心病等接踵而来。”教师可以由此组织学生开展故事续编活动——“这时,我想对爷爷说……”“我遇到了几十年前的爷爷,这时……”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对抽烟有害的看法,从而激发他们内心产生远离烟草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一些真实小故事。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故事,或许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加有利于课堂目标的达成。

二、情景剧目演一演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课本剧是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具体的道德和法治现象通过表演这种最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教师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绎,增进他们对教材所涉及的道德与法治现象的理解,有效拉近课程和生活的距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能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让核心素养培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尊重”中有一个“‘好脾气‘坏脾气‘急性子‘讲道理”的小故事就非常适合改成情景剧,并让学生演一演。在剧中“急性子”大妈不讲规则,抢着上公交车,还用不礼貌的语言冒犯别人;“坏脾气”男孩不遵守社会公德,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还辱骂他人;“好脾气”先生面对他人的冒犯和侮辱,一味地逆来顺受,不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讲道理”先生指出了他的问题。剧中人物个性都非常鲜明,非常适合四人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演绎。当学生投入情景剧的表演时,他们自然会意识到不讲规则、破坏公物、言语冒犯、辱骂他人和不主动维护自己权益等行为存在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思考,自己面对这些情况时该怎么办?最后,学生进行交流,并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表演—交流—总结”,自然地提升了法治意识,让学科核心素养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演一演”活动中自然形成。

三、模拟法庭辩一辩

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逐步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和意识往往比较薄弱。而“辩论”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模拟法庭”,围绕道德与法治的众多议题,巧妙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更深入、透彻、客观地看待各种道德与法治问题,并在实践中形成解决它们的智慧,切实做到围绕课程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

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网络新世界”时,教师可以针对网络游戏的是与非,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小法庭辩一辩——“有些人认为:玩网络游戏特别耗费时间、易伤眼睛,沉迷虚拟世界易造成心理问题等,所以弊大于利;也有人认为:网络游戏有趣,能让人产生满足感,让我和小伙伴有共同的话题,所以利大于弊。那么谁说得有道理呢?”学生在辩论中,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弊,尤其是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众多影响。通过辩论,学生一同探寻如控制玩的时间、用体育运动替代、只玩一些益智小游戏等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

四、专栏海报秀一秀

受限于每周道德与法治课有限的课时安排和课堂时长,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有所取舍。这也往往会让学生一堂课上完感觉意犹未尽,觉得很多案例小故事没有听够,想更深入学习许多法律条文。有时,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课后拓展作业,如查找的相关背景资料、绘制的手抄报及小海报等能有地方予以呈现,想让这些材料起到教育、警示和启发更多人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与学生一起,在班级板报上专门设置了“道德与法治学习专栏”,用于陈列课程相关材料,如法律文件、案例小故事、背景资料、调查成果以及学生亲手绘制的手抄报和小海报等。这个学习专栏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学生非常乐于将自己或者小组搜集到的课程相关的资料、制作的作品等展示其中,与大家分享。此专栏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又一个窗口。

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受特殊保护”时,课堂上笔者布置学生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文件,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并分组摘录部分法律条文以及解读,张贴在学习专栏中,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更多学习活动。同时,笔者还指导他们搜集了诸如与校园欺凌、网络安全、隐私权保护等相关的案例和小故事,将其陈列于学习专栏中,学生一有时间就前往阅读学习。这样的举措,始终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无痕地拓展了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程学习自然地融入班级日常生活中。

五、宣讲标兵当一当

教师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动员家长力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与此同时,笔者还在班里开展了“争做‘道德与法治宣讲小标兵”的活动,由学生做宣讲员,向家长传播最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及理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财产安全。为了面向学生和家庭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的教育活动,笔者所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了“反诈宣讲小标兵进家庭”活动。学生事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电信诈骗特点、防诈办法及被骗后的应对措施等知识,并进行宣讲排练。回到家里,孩子们面向家长,尤其是家里的长辈,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电信诈骗案件的新形势、新手段,详细讲解各类高发电信诈骗案例特征、易受骗人群等。有的学生还教爷爷奶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这样的“小手拉大手”教育活动,学生不仅把反诈宣传带进了家庭,自身也经历了一次系统的反诈教育,提升了反诈意识、反诈能力,收到了双倍的效果。教师通过这样有声有色的宣讲实践活动,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切实落实了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落地,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也应当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聚焦核心素养,更加重视通过各种课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然地形成法治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