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科研赋能发展 真研究引领成长

2023-05-27蒋建春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一体化

蒋建春

【摘 要】百年来,江苏常州市横山桥中心小学以“真”文化为百年办学之魂。学校教科研工作以“求真务实”为工作方略。本文从教学是研学、问题即课题、研学教一体三个重要维度,实践并升华了学校教科研工作,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真问题” “真研究” 一体化

横山桥中心小学始创于1912年。百余年的薪火相传,办学先贤为学校注入了“求真”校魂。“真”,是横小发展的根脉,也是横小办学的基因。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拥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秉承“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理念,把“求真务实”作为学校教科研的工作方略,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教师成为研究者”逐渐成为学校内生性发展的动力,有效促进了学校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一、教学是研学,真研究走向常态

教学即研究,课堂是研究室,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我们研究课堂,其目的是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真课堂”研究“真学”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研究与教学相关的一切,才能实施有效、高质的教学。通常来说,学校教科研就是在做教学工作之前,想想学生的需求,猜猜学生会有怎样的课堂反应和表现;教学之后再反思“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是什么原因”“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学情境设计有问题”等。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甚至改变一些教学习惯,改变长期以来“行得通、还有点儿效果、用起来也顺手”的“老办法”“老套路”。学校号召教师在教前写学情分析,课后写教学反思,并把此举作为考核教师教科研的重要内容。教师每天对这些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这就是在做教科研。好的教师应当是研究学问的“学科专家”和研究学生的“发展专家”。立足课堂、读懂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识。科研与教学要做到不离不弃、相伴始终,使科研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二)学科组浸入“真研”

教学与研究合一是教科研的重要特点。学校贯彻教研组即课题组的理念,把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都当作研究改进的过程。学期初,各学科组根据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商讨确定本学期的研究主题。在各学科的主题议课日,教师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上,进行同构异教下的真研究;学校举行以课例为载体的磨课、观课、议课活动,打造研究型学科组。课题教研日,我们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无缝对接:语文学科关注群文阅读,数学学科研究深度学习,英语学科关注“读者剧场”,艺术学科关注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参与度高了,思维火花多了,研究的氛围浓了。教学研究不是“教学”与“研究”的简单相加,而是与教学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教研活动形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参与式、讨论式、沙龙式等研讨方式深受教师的喜爱。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等教研组先后获得了市、区“优秀(示范)教研组”称号。目前,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深化教学研究已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大特色。

(三)管理團队深入“真论”

“相约星期二”源于美国作家的一部小说。当下,“相约星期二”已成为教师集体教学研究的代名词。每逢星期二,学校的行政团队选择一个年级、进入各个班级进行教学调研,观摩教师教学,讨论教学得失,把脉研讨教学问题,发现提炼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如针对课堂互动、学生学习样态和教师课堂调控等主题进行专题观察调研,为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指明方向,借此提升教师研究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相约星期二”现已成为学校教学学术日的代名词。多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把研究课堂作为课堂转型、提升质量的主阵地,学校连续获得市、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以及市、区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二、问题即课题,真研究走向系列

学校倡导“真问题、真研究、真成效”的科研之风,支持教师通过“问题和课题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当下与未来结合”的三结合路径,把研究的主体凸显,把研究的重心进行下移,把研究的效益进行推广。

(一)科研管理体系化

学校浓郁的教科研文化氛围的形成,得益于扎实的日常化管理过程。一是分层领衔——所有校级领导、中层行政必须领衔或参与一项课题;二是智慧导向——学校每年约请教科研专家、学科领军人物来校指导,把脉问诊、引领研究;三是完善过程——学校规定每个课题组每学期均要完成“五个一”常规研究任务,一次期初研讨会、一次公开展示、一场沙龙活动、一篇研究论文、一次期末总结会;四是课题评价——学校通过课题网页的线上调研,实时了解各课题的研究动态,关注研究过程;五是成果奖励——学校根据平时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参与度,研究成果的分享贡献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评价考核,每学年评选校级“教科研先进个人”,给予绩效考核奖励。

(二)课题研究系列化

学校重视对课题的持续研究,努力把教育教学研究做细、做深、做透,最终形成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教师从儿童立场出发,着力打造“求真课堂”。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基本形成了“五段式”“求真”课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学教互动—总结提炼—练习反馈)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科特点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范式。学校从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入手,继续探索横小“真课堂”,深入建设“真情、真学、真知”为特质的“真学”课堂。2021年,即“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在上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申报了新课题“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互动型倾听教学研究”。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与学,使得我们越来越“主题明确、研究系统、话题集中”。自2016年以来,学校主持完成市、区级以上课题共计13项,所有结项课题获得了市、区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

三、研学教一体,真研究赋能生长

教学、研究、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三种基本职业生活方式,当下,学校研修、研训一体化等概念的提出,更多地意味着在学校实践中,研究与培训正趋向合一。近年来,学校围绕常州市“求真至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依托学校“真书院”这一平台,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开展学习分享、交流展示活动;组织“名师进校园”,邀请优秀教师“送课、送培”上门,共享教育智慧;推行“青蓝共舞”师徒结对,安排师徒教师展示公开教学、主题教研、展示能力;与兄弟学校“联合教研”,合作研讨,实现教师发展同频共振。

(一)学与研结合

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教师应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从某个角度来说,教师做科研其实是持续阅读学习的旅程。学校依托“真书院”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打造“求真至善”四有好教师团队。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和方法论知识,学习他人开展教科研的成功经验,邀请省、市专家来校做教科研的报告;成立“青年教师云读书俱乐部”,组织教师开展“三个一”读书学习活动,即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周写读书心得,每个月由领衔人带领共读一本书,阅读时做好批注;每学期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专业阅读需要教师静心阅读甚至反复阅读经典之作,唯有如此才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學校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真书院读书思享会”。教师在读书分享会上,绘思维导图、讲读书感悟、说教育实践,教师们分享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嚣》《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读书的30种体验》等专业书籍。通过阅读,教师才能成长得更快,教师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二)研为教所用

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学校教育科研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学校号召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时,要把目光和行动朝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发展,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作课题,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当作研究动力,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研究成果的验证。教师勤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身的研究与职业成长才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科研成果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形态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才是衡量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最终标准。

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改进实践、发展学生是学校教科研的真正旨归。学校把研究、学习、培训、教学四者综合融通,踏踏实实地去做实实在在的研究,实实在在地做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