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安全与新能源消纳”特约专栏寄语
2023-05-26
特约副主编简介
司大军:博士,教授级高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建设研究中心一级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电网分析研究、电网规划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云南电网公司项目7项,参与项目研究10余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2018年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4-2018年度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电网“百名专家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特约专栏寄语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掀起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热潮。随着大量新能源的接入,充分消纳新能源以及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成为新的挑战。为分析、研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本专栏从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稳定影响及解决措施、新能源接入与电力供应安全与网络安全、通过负荷调控提供灵活性调节资源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安全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案。
特约专栏文章摘要
文章一摘要:新能源集中接入滇西北电网,外送需求加大,主要断面潮流加重,与此同时,系统故障期间,新能源的有功、无功出力特性也会影响重要交流断面的潮流、电压,间接影响系统功角稳定性水平。本文建立了滇西北区域的新能源机电仿真模型,开展了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滇西北电网稳定特性分析。针对500 kV黄仁双线N-2切机后仍有暂态低电压,导致新能源大规模脱网等问题,从稳控切机措施、新能源参数优化、SVG参数优化等角度提出控制措施,提高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文章二摘要:针对地区电网中大规模风电场可能引起的稳定问题,根据云南电网结构、风电分布特点和规模、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风电孤网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风电场不同出力,以及不同规模风电孤网的暂态稳定性问题。
文章三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网-源-荷”的协调与控制对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显得极为重要。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攀升,以风、光为主体的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电源侧的调控能力较常规能源机组大幅降低,电网调控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然后,与“网-源”协调技术形成的相对规范的运管模式相比,目前电网的“网-荷”协调技术则相对空白,特别是在以电解铝为代表的大容量工业负荷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大用户用电特性的稳定性,进一步压缩电网调控的灵活性,加剧电网调控风险,负荷侧参与电网调控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本文针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背景下“网-荷”协调控制需求,结合电解铝负荷不断增长对电网的安全影响,基于电解铝大用户的生产工艺,分析了电解铝用户的负荷可控技术及应用情况,为“网-荷”协调技术的突破、“网-源-荷”协调控制水平的提升以及电网与用户的运行安全的保障,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与借鉴。
文章四摘要:本文从目前云南现状电力供应的形势出发,详细分析各类型电源在电力保供方面的作用,结合云南中长期负荷发展及用电特性,提出即满足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又满足电力保供的后续电源的装机配比方案。
文章五摘要: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研究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水平,确保其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未来,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完善和更新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