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家形象的塑造

2023-05-26田宇彭攀

关键词:一带一路

田宇 彭攀

摘 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不仅是时代之需,更是发展之要。当前,应正确认识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以及在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国家、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困境。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时应以“一带一路”发展为抓手,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企业层面落实党的领导,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个人层面注重道德培育,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着力塑造涵容互利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塑造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逐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惠及沿线各国,也为促进世界相通共进、互利共赢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也使“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这一议题被提上日程。

一、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一)国家形象建构的内涵

据考证,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最早提出“国家形象”这一概念,他在《国家形象与国际体系》中将“国家形象”视为理论进行相关研究。他认为,国际体系中一国之形象包含了本国对自身以及其他国家对该国的形象认知。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形象如何影响国际关系,他指出国家的地理空间,外部的敌意或友善,包括经济和军事能力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国家实力强弱是构建国家形象的关键因素[3]123-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稳定的进步,与此同时,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参与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的管理中。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塑造自己的大国形象时,其发展历程更为深远,呈现出东方情怀、全球视野和未来导向这三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东方情怀。东方情怀包含了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鲜明特点,这正是新时代以来“四个自信”在塑造大国形象时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4]443

其次,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全球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符合时代需求,对全人类的关怀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塑造国家形象时所重点关注的。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5]482

最后,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未来导向。未来导向表现为两点:一是中国如何加强国家实力,对此,我国制定了2025、2050中短期规划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二是中国如何承担国家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6]547这显示了中国将会维护世界和民族的利益,如“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一带一路”的发展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丝绸之路凝结着欧亚大陆发展的历史缩影,见证着东方古国与西洋各国文化交融的过程。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给构建“一带一路”带来新启发,新时代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各国的合作,更与全球化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深刻把握“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精神。

开放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则做出新的方向指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7]34-35,从宏观层面来讲,改进开放方式、增设开放区域、扩大开放规模;于微观角度而言,延展开放层级、提升开放效益、注重开放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包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特征。“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8]430“一带一路”的发展模式内蕴极大的理论主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球价值,展现出全球发展合作的包容性。

互利是“一帶一路”的发展动力。在这条陆海大动脉、大通道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为沿线各国及辐射国家地区、城乡港口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9]431。在全球化的今天,互惠互利是所有合作得以实现和持续的推动力,各国必须坚持互惠原则,才能保证持续合作的开展,并有效防范化解分歧等风险挑战。

共赢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共享发展机遇,寻求与沿线国家最大程度的合作,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好评。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经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订了200余项“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成员总数达180个。

(三)“一带一路”促进国家形象建构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它所提出的远景目标和精神价值,使得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加完整、丰富,更加具有大国风范。在国际交往中,与其他国家民众进行友好交流不仅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因此,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在构建有为政府的国家治理体制、促进合作各国的经济互惠、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政治方面来看,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构建有为政府的国家治理体制,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构建一个以义利观为主导的国际合作组织体系,不仅是拟建具有新时代鲜明特点的国际合作关系的需要,更是出于推进全面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财政支持、技术援助和人道主义帮扶,这些都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责任担当。

从经济方面来看,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实力稳步攀升,更快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当今社会,国家博弈都是以本国经济实力为前提,正面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构建稳固的商业体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据调查,“最优质的投资通常更愿意投向那些商业环境口碑不错的国家”[10]36,因此无论是政策的落实还是项目的推进,正面的国家形象都是更有力的抓手。“一带一路”倡议为带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

从文化方面来看,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增强成员国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政治学名家杰维斯认为,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经济和军队力量;反之,负面的形象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损害是没有力量可以补偿的[1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华文明创造了绝佳的传播条件,各国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将会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上一层楼,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则能增强国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进而深化国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我们也不能小觑国际舆论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诋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新殖民主义”的质疑层出不穷,他们认为中国修建道路是要扩张中国势力,建造码头是为了便于中国军舰停靠,而发放贷款则是用负债的方式把那些无法偿付的国家绑在一起,从而夺取别国资源,这给中国的经济、外交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投资计划,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各国在经济等硬实力方面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沿线各国在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交流。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家形象塑造的现状分析

(一)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一带一路”倡议出台已经八年有余,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带一路”朋友圈,各领域的合作成果颇丰。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指出,“中国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2]在“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并提出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参与国家人民“心联通”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取得了扎实而有分量的成果。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3],到“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14]506-517,再到“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15]。“一带一路”的发展始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参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凸显了国家之间和衷共济、命运共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孔子学院发展和增进国际认同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各成员国纷纷兴办孔子学院,以期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交流。建立孔子学院,旨在促进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各国文明互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通过汉语授课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一带一路”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根据2018年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成员国中,其中有53个国家已建成144所孔子学院和134个孔子课堂。

其次,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中,沿线国家对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的认同度也在增加。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文化认同是实现互利双赢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形态、日常生活、行为模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各国之间必须进行文化交往与合作,以增进相互信赖,从而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更加亲近中华文明,增进各国友谊,并进一步发掘各方的智慧,最终形成全面可靠的互信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建设“一带一路”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适应世界治理体制改革、满足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因而日益受到世界目光的重点聚焦。“一带一路”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互学互鉴,扩大了各国的开放协作位面,完善了地区和国际间的协作管理体制。开放、包容的“一帶一路”价值观已经深入到全球发展进程中,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球经济形势好转、国际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新的前进理路和实践方案。

(二)当前国家形象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面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剧了中国与某些国家的紧张局势,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到一定影响。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在塑造国家的积极形象时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传播效果不理想。中国的对外宣传大多数都依赖于大众媒介,特别是官方传播媒体,忽视了一些非专业的媒介。在世界一体化、信息多极化的环境下,民众对其他国家的形象认知往往来自当地的主流宣传媒介,而非印象国的宣传媒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深厚的民心基础,孔子学院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支撑的孔子学院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迅猛,而外国政客却认为孔子学院的设立带有政治性目的,这不利于中国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

其次,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受到部分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们与周边各国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我国的企业也积极拓展在国外的投资。相比于国外的大型企业,中国企业“走出去”才刚刚起步,与国外民众、政府打交道时缺乏经验,面临国际管理人才的匮乏的现实因素。同时,部分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不愿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承担社会责任上,使得这些企业难以融入海外国家,这不利于正面的国家形象的建构。

最后,从个人层面上来说,国民的道德水平影响了正面的国家形象的塑造。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出境旅游,但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游客持不欢迎态度。这些国家民众对中国游客的不欢迎,来源于部分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不礼貌、不文明行为。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某些公民在国外表现出来背信弃义、唯利是图、污染环境、不讲文明、不尊重其他国家民风民情的举止行为,这会对中国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伤害,对中国崇尚礼仪的“文明之邦”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毁损。

(三)国家形象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国家形象的塑造分为“自塑”和“他塑”。过去,我国专注于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注重中国对外形象的塑造,而对内在形象的形成却没有足够的关注,媒体的发声途径少、影响力较弱,很难给海外民众带去真正的中国声音,展示真正的中国风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在塑造国家的积极形象面临严峻的挑战的背后原因。

首先,西方某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学者、政客们对中国强势崛起的过分担忧以及武断联想。在全球开设办学的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的一道亮丽招牌,更是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舞台,是全世界能够全面认识、系统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时候,如果不能保持文化自信,不注意“巧用力”的沟通方式,很容易引起外国观众的“排他”想法,从而不能讲好中国故事,不能推动中国的文化交流,也不能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

其次,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情、民情不同,宗教信仰复杂,所以有些民众易受信仰的影响对中国企业的入驻带有宗教偏见,我国海外形象建构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困难极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工作效率不高、财政压力大、政策变化频繁,这些因素也不利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塑造。目前面临扑朔迷离的世界局势,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改变,这些都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

最后,中国的国家形象则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国家形象体系。众所周知,人类的所有社会行为都是为了某种道德的达成,国家形象的形成,自然而然地就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内涵和责任。公民的道德品質素养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具有重要的地位,公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会对国家的国际形象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有的国民道德水平过低,没有意识到个人行为与积极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在海外表现出的种种不礼貌行为阻碍了国家形象积极塑造的进程。

三、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一带一路”发展的具体路径

中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时所遇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周边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程度,因此,中国必须努力构建正面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声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国家形象塑造时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6]162当前国际社会“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盛行,和平发展的局面受到严峻挑战,党和国家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知道“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17]。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发展受到全球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18],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样的局面,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以世界发展趋势为导向,立足于各国民众的共同利益,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它把中国和全球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中国梦和世界梦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利益集群,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是我国与丝路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建立利益共同体,是一个相互吸纳和借鉴的过程。”[19]在国家层面,“一带一路”的发展将给孔子学院带来发展契机,孔子学院作为优秀的对外交流平台,是中国语言和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孔子学院要充分利用这个综合性的国际交流平台,借力的同时助力“一带一路”[20]。

孔子学院在文化和外交方面的作用,表现在通过加强人文交往,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从而讲述中国故事,真正做到民心的连通,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品牌化建设,推动孔子学院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一体化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讲述好传统故事,不仅要讲述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故事,还要讲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故事,让它成为促发展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故事,将“一带一路”的包容含蓄和开放发展结合起来,让沿线国家深刻体悟中华文化,看到中国“爱和平、促共赢”的发展理念,树立起“能担当、肯作为”的大国形象,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和平、开放、繁荣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范式。

(二)增强发展实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在推动“一带一路”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面的企业形象能够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是企业整体实力的展示,也是国外公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地方政府、国外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中国企业在国外的良好表现,既体现了中国兼容并包的胸怀,也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甚至消除某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抵触心理,从而正面回应“中国威胁论”。如何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正面的国家形象的建构,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思考。

第一,要加强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打造优秀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内部力量,积极“走出去”。通过精细的工程建设、社会服务和优质成果来树立国际品牌,是企业树立积极的国际形象的主要手段。企业在国外开拓业务的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品牌至上”的经营理念,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并重,用真诚和实际的行动态度来回应外界质疑。

第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式。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与地方的现实需求密切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事业和慈善公益等领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在“走出去”时,中国企业应具备国际化的眼光,要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民俗民风,尊重文化差异。寻找与当地文化交融互鉴的最佳途径,以提升当地民众对企业的好感度以及认可度,加强中国企业与外国民众的文化依托和精神纽带。

(三)加强道德培育,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谦恭礼让的文明古国,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是谦逊有礼。在当今世界,国家文明已成为衡量营商环境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中国民众在世界舆论报道中展示的往往是不文明旅游、污染环境、激烈冲突等不文明的行为。而通过这些行为所体现出的国民素质,对我国的正面国家形象的塑造会产生直接负面影响。礼貌能够体现民众的内涵素养,也是国家文明形象的反映。在文明礼仪方面,对公民进行文明教育,使文明行为引领新风尚。民众在与外国民众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礼节,尊重不同国家的习俗。同时,还要注重对民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促进以德治国。在日常生活中,民众要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国家形象的塑造贡献个人力量。

道德具有强大而长久的生命力,它是一个国家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也是塑造正面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通过观察生活在某一国家的民众的日常表现,可以窥见该国的整体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在与国外民众的交流中,要做到尊重民族习俗、守法律、讲信用、懂礼仪,政府努力提升公民素质,这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消除国际上的各种误会和成见,赢得国际社会的信赖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多渠道地塑造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展现一个民主文明和谐进步的现代化国家,树立自信、雅量高致、平等互利的国家形象,展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断创新、生机勃勃的中华文明。

总而言之,国家形象的构建要立足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国家形象的塑造非一日之功,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形象塑造方案。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形象塑造是每位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形象塑造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结交更多的朋友,国家形象也将更为饱满,充满中国特色和中国气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

[2]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4.

[3] K.E.Boulding,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J].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9(3):120.

[4][5][6][14]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9]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0] 乔舒亚·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 ROBERT JERVIS,The Logic of lma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0:6.

[12] 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22-04-22.

[13]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倡导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宣布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N].人民日报,2014-11-09.

[15] 习近平.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互利共赢——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0-11-20.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18] 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5-10-23.

[19] 罗兰烁.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0-01.

[20] 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1(2):33-38.

作者简介:田宇(1998- ),女,湖北宜昌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彭攀(1967- ),男,江西萍乡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