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写作分类指导教学的对策
2023-05-26丁怡荣
丁怡荣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日益深化,教师逐渐自觉提升写作教学的设计性、策略性以及实效性,力求借助高品质的写作教学提升课堂互动的价值性与指导性,科学推动小学生缜密思考、多维思辨、优质表述,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安排记叙文与说明文两种类型的写作任务,因而需要教师立足两种不同的写作内容进行分类指导。这样,分类指导活动开启了写作教学的新策略与新局面,为小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思维点拨与思想启迪,有力地加速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也推动了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简介
在写作教学范畴内,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作文训练中逐渐习得的主体能力以及优秀品格,如理解能力、构思能力、表述能力、拓展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能够将写作任务有计划、有条理、有质量地表达出来。而且,小学生还会形成良好的写作兴趣与思辨能力,能够对自己与他人的写作内容拥有正确的科学评价与个人见解。因此,核心素养理念既涉及小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涵盖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文学爱好以及文化素养,对于写作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是教师应该自觉践行的教学思想。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特点
第一,核心素养理念立足小学生的人才成长目标与素质发展方向,为教师设定培养任务,帮助教师明确写作教学活动,提升写作教学活动的品质性与价值性。因此,核心素养理念是素质教育思想应用于学校教学的具体代表,能够为教师提供务实可行的阶段性培养目标。
第二,核心素养理念拥有较强的全面性,不仅要求小学生拥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还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爱好以及文学情趣,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素养与文化基础。所以,核心素养理念是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能够为小学生提供综合性实践,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
第三,核心素养理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以教学活动为平台支撑,以主体能动为发展动力,以教师智慧为智力保障,因而能够科学应用于写作教学活动中,在主体实践、互助交流中切实促进小学生的科学发展。
第四,核心素养理念内含优秀的实效性,立足教师的教学智慧、教育艺术以及职业素养,大力推动核心素养理念应用于写作教学活动之中,切实推动小学生在主体能力、写作兴趣、读书习惯以及文学爱好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这样,核心素养理念就能够促进小学生写作活动、成长环境的提质创新、增效转型。
三、核心素养对写作教学的指导要求
第一,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提升作文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以趣味元素诱导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及自觉表现,直接凸显小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为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充足的活力储备。
第二,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提升作文训练活动的开放性,允许小学生自由展示思想意识中的写作冲动与表达意识,以宽松自由的愉悦环境诱导小学生的真实生命律动,强化小学生的体验感与自然感。小学生就会将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利用文本信息表现出来,还能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与情感性,以此提升品质性。
第三,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提升作文训练活动的交互性,组织小学生对自我作品以及他人作品进行中肯评价与修改预估,实现小学生之间的思维交互、思想交流、灵感启迪以及方法互助。
第四,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提升作文训练活动的赏识性,鼓励小学生以写作任务为研究对象,自由展示个人的写作能力与语言素养,创作出较高质量的写作内容,并借助赏识教育给予良好刺激与动机强化。
四、写作教学进行分类指导的优越性
写作教学进行分类指导有助于小学生获得分类化、多元化以及具体化的教学指导,细致入微地帮助小学生看到写作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参考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科学改善,因而能够获得显著的发展效果。分类指导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教学指导信息,帮助小学生扎实有效地快速解决问题。因此,分类指导能够借助优质信息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探究效率。
分类指导能够解决写作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要引领小学生完成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活动,并获得一定的经验积累与能力发展。而且,教师还要引领小学生掌握一些议论与抒情的表现方法,以此为写作内容增色加分,提升写作内容的品质性与表现力。可见,分类指导能够实现写作教学的分区域活动,提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另外,教师还能够在分类指导中考虑到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与个性不同,立足生命的多样性有针对性地实施作文指导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有区别、专门化、实效性的思维启迪与方法导引。
五、写作教学中进行分类指导的有效对策
写作教学是展示教师聪明才智与教育艺术的技能舞台,也是小学生信息获取、知识积累以及能力训练的实践空间,能够直接惠及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发展。
1.立足文章题材进行分类指导
在小学阶段,记叙文与说明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写作任务,因而教师应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高效的分类指導,并渗透议论与抒情进行作品优化。
2.针对记叙文体进行指导
记叙文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写人记事,因而小学生需要对人物的外在特点以及内在品质介绍清楚,并在神态、语言、造型、动作等方面具体表现,还要对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说明白。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叙文指导时要格外注意小学生写作内容的过程性与顺畅性,能够详略得当地说清楚人和事。
以《快乐的星期天》的教学为例,小学生首先需要解读题目,时间是“星期天”,特点是“快乐”,因而小学生需要抓住“星期天”与“快乐”这两个关键词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故事讲述。例如,小学生可以将写作内容设定为“星期天看望爷爷奶奶”,并对购物活动、开车过程、开心谈话、美味大餐、快乐回家等内容进行讲述,以此来展示看望爷爷奶奶的完整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完成记叙文写作任务时要提醒小学生注意细节描写,着重刻画爷爷奶奶看到自己时的喜悦表情、激动眼神、温馨话语、动作造型等人物信息,以此表现出爷爷奶奶的快乐与惊喜。而且,小学生还要通过爷爷奶奶为自己精心准备的水果、糖果、饭菜以及精美文具,表现出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特殊关爱,以凸显写作内容的快乐主题。这样,小学生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快乐星期天,也表述了爷爷奶奶的快乐星期天,因而较好地突出了写作主题,也具备充实的故事素材。
3.针对说明文体进行指导
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件实物或一个活动介绍明白,因而要求小学生的写作语言具有一定的次序性与条理性,能够有条不紊地将说明对象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注意说明文语言的逻辑性,提醒小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性进行说明,先整体讲述,后局部细说,在粗细结合中完成讲述。
以“漂亮的教学楼”为例,教师应提醒小学生首先介绍“教学楼”在学校内的位置,还要介绍“教学楼”的高度、层数、颜色以及外部装饰等,以此塑造出“教学楼”的外形整体信息。然后,小学生还要按照“教学楼”的层数一一说明各层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教学功能。其间,教师要提醒小学生着重介绍一下自己教室的位置以及内部的主要实物,以此形成有点有面的说明过程,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低劣现象。另外,小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教室、微机教室、表演大厅、实验教室等功能室的信息稍微介绍一下。
4.针对议论抒情进行指导
虽然议论文与抒情散文不属于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文体,然而,小学生仍旧需要具备一定的议论能力与抒情能力,以此为小学生的记叙文提供有力的议论支持与抒情增色。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议论与抒情,为记叙文与说明文提供良好的观点支持与情感抒发,提升写作内容的品质性。
5.立足能力差异进行分类指导
小学生在主体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进行分类指导时就要因人而异。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主体能力去设定写作任务、指导活动与讲评标准,尊重与遵循小学生的能力差异与认知差异,不求全责备,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成长空间,提升写作教学中分类指导的品质性。
以“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分类指导时要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要求与指导方向。教师对于能力较好的小学生要求写明白“那一刻”到底是一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境与情感氛围,能够给予小学生怎样的情绪感染与心理冲击,才促使小学生产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幡然醒悟,真正在思考中有所收获,而明白很多人生哲理。而且,教师还要求能力较好的小学生讲究语言的品质性与表现力,还要考虑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与趣味性,为“我长大了”集聚充足的良好素材、语言精华与人生哲理。教师可以要求普通小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利用故事的教育价值提炼出“我长大了”,能够利用充实的故事素材支撑“我的顿悟”与“我的成长”。因此,教师应对能力不同的小学生实施不同的要求,并提供不同的作文分类指导活动。
6.立足生命个性进行分类指导
教师在进行分类指导教学时不仅要尊重小学生的能力差异,还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小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无忌表现,展示出最真实的生命律动,向外输出思想意识中的真实冲动。教师还要保护与优化小学生的个性区别,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存在意识与价值意识。这样,分类指导就会凸显出优良的人性化与生本性,实现分类指导的提质增效。
以“我的乐园”的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分类指导时应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促进小学生的个性成长,允许小学生在自由畅想中各显其能,直观展示个人的主观考量。小学生可以将“我的乐园”定义为“爷爷种的苹果园”,每年秋天与爸爸妈妈一起帮助爷爷奶奶摘苹果,共同享受豐收的快乐。小学生可以将“我的乐园”设定为“附近的公园”,可以在周六日跑到公园里打球、跑步、做游戏,还可以观看老爷爷们下象棋、拉二胡、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如此,教师自觉借助分类指导顺应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小学生的个性表现与个性成长。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目标导引、任务界定以及评价标准,能够直接提升写作教学的指导性、目的性以及人文性,科学推动写作教学进入良性开展轨道。而分类指导教学的出现,找到了写作任务、教学方法与主体条件的最佳结合点,既凸显了小学生的主体需求与实践能动,又能够科学实施写作任务。因此,教师以写作教学活动为实施平台,立足文章题材、主体差异、生命个性进行分类指导,为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活动提供务实高效、精准具体、有序有趣的科学指导,助力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以及实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