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德育工作探究

2023-05-26刘金玲

天津教育·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理念

刘金玲

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开展,核心素养理念被应用在德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要制定完善的德育方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结合德育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水平,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德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按照核心素养要求制定教学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入手,阐述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德育现状和发展机遇,针对如何提高德育工作中核心素养理念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探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应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既要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也要强化学生的知识吸收和理解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要想保证实际的德育工作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就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在立德树人这项工作中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精准把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创新,在保证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核心素养理念概述

(一)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了保证实际课程体系符合现代教学要求,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目标。德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素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德育内容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部分。“文化基础”注重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既要让学生掌握和应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也要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让学生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重点强调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认识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以有效应对多变的环境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发展成为有明确方向和良好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注重强调学生处理好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严格按照现代公民应遵循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做好各项工作,在不断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作用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教师开展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不仅要保证日常教学内容符合核心素养要求,也要突出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与德育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拓宽渠道。首先,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互动沟通创造机会;其次,教师要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保证德育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效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要将德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结合,积极开展植树、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理念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机遇

(一)应用现状

德育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应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为了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德育中,在引导学生积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德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但是在实际开展德育的过程中,首先,一些教师深受传統观念影响,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更没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状态,降低了德育中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应用效果,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低下。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能将开展实践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不利于深层次讲解德育知识,甚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无形中增大了学生错误行为发生概率。最后,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随意性,德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结合深层次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形成等内容合理设定课程,难以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影响了学生创造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二)发展机遇

核心素养理念下德育工作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诸多新机遇,不仅能够保证德育工作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也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首先,德育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较多,为德育这项工作多元化发展提供基础性依据,打破时空界限的基础上,弥补传统课堂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不足。这就要在实际开展德育这项工作时,将微信、微博多个平台作为基础依据,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收信息,打破传统单一模式的束缚,结合德育内容,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德育活动。主要就是将电子媒介作为主流方式,提高及时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基础上,保证具体落实的德育工作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德育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高效德育课堂。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传统形式下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极易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还会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效果造成影响。核心素养理念下,德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并且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基于此,德育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做好时事热点讨论多个方面的引导作用之后,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差异。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不断强化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传统形式下的德育工作向新方向进行转变。

最后,德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一些德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束缚,实际落实德育评价这一环节的工作时,过于依赖自身经验。但是,依据核心素养理念中的各项要求开展德育教学评价工作,能够使这一方面的机制变得更加细致和完善。主要因为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依据。既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监测,也要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为后续全面精准评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要想进一步提高德育效果,教师需要总结产生各项教学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尤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德育,教师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丰富德育内容,做好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开展德育,存在分散教学、随意教学、科学合理性低等问题,难以保证学生高效学习德育知识,甚至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德育,要求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合理开发德育课程体系,具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德育课程、扩展性德育课程、创造性德育课程三个层次,保证每一种类型的课程体系都能围绕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不仅要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也要使德育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为后续提高德育水平创造条件。

要想显著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将加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力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提出严格要求,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也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知识,从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做好思想道德知识渗透工作。

(二)提高德育能力,做好领导和组织工作

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德育工作,一定要保证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养,保证德育过程中的各個环节有序开展。对学校而言,应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使德育教师扮演“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积极承担德育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不断细化德育内容。对德育教师而言,自身应具备关心爱护学生的情怀、读懂学生的能力、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及与时俱进的行动,保证实际的德育工作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和现代化教学要求。

例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四个一”,即每天读一些书籍、每周做一点反思、每月写一个案例、每年做一个课题。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到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展现德育的体验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着重开展文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应认识到教学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健康成长。实际上,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学生高效学习德育知识,形成优秀品质。例如,教师可以提高校园内各个资源的利用率,如在长廊墙壁及楼梯台阶上张贴名言警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在学校的花坛和草坪中设置“禁止踩踏”等警示牌,将“热爱植物、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运动会、参观博物馆等,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结合理论知识与核心素养,既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也要让学生高效学习德育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可以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德育经验,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应注重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平台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效果

大部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确定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扬传统文化等内容落实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部队宿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整齐摆放各类物品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既要精准确定德育目标,也要结合核心素养体系制定完善的德育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多个角度出发细致分析核心素养的内容,总结产生教学问题的原因,将德育工作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全面结合,保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