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创造人才红利的澎湃动力

2023-05-26

天津教育·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国政协红利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较上年末减少85万,这是自1962年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变化将给教育带来哪些影响?人口红利减弱后如何以高质量教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些问题受到代表、委员们广泛关注。

新生人口减少趋势与城镇化并行

低生育、老龄化、高流动的人口发展态势构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人口背景。“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决策大数据实验室预测,到2035年,我国0—17岁低龄人口存量将比2020年减少1亿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表示,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人口预测,既要增加学位以迎接人口“洪峰过境”,又要做好适龄入学人口变动的科学应对,统筹安排学校的合并、资源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认为,低生育率情况下,家长对教育“质”的需求提升。同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推动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

科学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势在必行

在教育链条上,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将在未来受到来自“上游”的递进式影响。教育供求关系将发生巨大变化。代表、委员们认为,前瞻性考虑人口变化、科学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势在必行。

首先是教育投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针对城镇化带来的入学适龄人口的变化,进一步推进中央有关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口流入地吸纳外来人口落户的数量、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就读数量挂钩。督促人口流入地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中小学教育逐步覆盖外来人口随迁子女。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1800多万名教师群体的结构调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表示:“伴随学龄人口的不断迁徙,教师资源出现了人口流入区域缺编和人口流出区域超编并存的现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短缺与过剩问题反复交替出现。”

对此,张志勇建议,一是尽快出台公办幼儿教师编制配备标准;二是各省份要重视对人口导入区教师编制资源的专项供给,每年根据学龄人口增长情况,给予专项编制指标;三是实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配备专项行动;四是尽快调整优化县域中小学教师编制配置政策,逐步降低中小学标准班额,按照班师比核定教师配备数额。

加快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如何進一步释放人才红利的强大动能?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建议:“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基础教育、优化高等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方面,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行业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实用型人才。要积极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推动‘产学研创转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全国政协红利委员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