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清源”回归“本源”
2023-05-25张晓东
文/ 张晓东
专题复习 图形的变化 图形与坐标
领衔人:龚 辉
组稿团队: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中学
图形的变化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在学习中,如果我们对各种图形变化的“本源”理解不到位,对不同图形变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楚,会给我们应用图形变化知识解决问题带来偏差甚至错误。下面就以几道典型例题和大家一起剖析,期待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概念“本源”理解不清晰
例1 如图1,已知AC是矩形纸片ABCD的对角线,AB=3,BC=4。现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图2 中△A′BC′,当四边形A′ECF是菱形时,平移距离是_____。
图1
图2
【易混点】本题是平移背景下求线段长度问题。很多同学能够根据“四边形A′ECF是菱形”这一条件求出相关线段长度,但如果对平移距离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便会出现错误。
二、性质“本源”掌握不牢固
例2 如图3,Rt△ABC中,∠B=90°,AB=3,BC=4。将△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且点D恰好落在AC上,连接EC,则sin∠DCE的值为()。
图3
【易混点】有的同学在观察图形后得∠DCE=∠BAC,然后通过计算得sin∠DCE=。错解的产生,一是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仅从直观感受得到结果;二是对旋转变化的性质掌握不牢固。
【解析】在Rt△ABC中,得到AC=5。根据旋转性质可得AE=5,AD=3,DE=4,所以DC=2。最后,在Rt△ED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EC=,从而求出sin∠DCE=。
三、变化过程“本源”分析不透彻
例3 如图4,有一张矩形纸条ABCD,AB=5cm,BC=2cm,点M、N分别在边AB、CD上,CN=1cm。现将四边形BCNM沿MN折叠,使点B、C分别落在点B′、C′上。在点M从点A运动到点B的过程中,若边MB′与边CD交于点E,则点E相应运动的路径长为cm。
图4
图5
【易混点】在点M的运动过程中,除了图5(点M与点A重合)和图6(MB′⊥AB)两个特殊情形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形是点B′落在DC上,对图形变化过程分析不透彻就很容易漏掉。
图6
图7
四、题意“本源”运用不到位
例4 如图8,点A的坐标为(0,2),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将线段A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AC。若点C的坐标为(m,3),则m的值为()。
图8
图9
【易混点】对于旋转90°,很多同学容易想到构造“K”字型解决问题。但此题是旋转60°,有的同学无从下手,随意猜测答案。
【解析】本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设置问题,同学们解读题意时要充分利用旋转60°的条件,由“线段旋转60°”联想“等边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纽带。故可以连接BC,过点C分别作CD⊥y轴,CE⊥x轴,垂足分别为D、E,如图9。易证四边形CDOE是矩形,所以CD=m,CE=3,AO=2,AD=1。设OB=x,则BE=m-x,分别在Rt△AOB、Rt△ACD、Rt△BC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2=4+x2,AC2=1+m2,BC2=(m-x)2+9。又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AC=BC,所以AB2=AC2=BC2,即4+x2=1+m2=(m-x)2+9,消去x,整理得3m4-22m2-25=0,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