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秦皮散治疗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3-05-25申时顺冉忠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血尿酸痛风尿酸

申时顺,冉忠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痛风是一种慢性晶体性炎症性关节炎,主要是由单钠尿酸盐浓度增高而形成结晶沉淀导致。此病患者的常见表现包括关节红肿热痛、高尿酸血症、痛风石、关节畸形等[1]。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在0.03%~10.47%之间,在成人群体中,男性的痛风发生率高于女性[2]。同时,痛风极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若治疗干预不及时,不仅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应对痛风给予充分的重视。有研究指出,痛风主要是由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尿酸盐过饱和结晶析出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尿酸生成增加、排泄减少、易感基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尿酸是由自身核苷酸分解代谢而来[3]。高嘌呤食物和自身核苷酸的大量分解是导致尿酸生成过量的主要原因,而尿酸的产生与体内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活性有关。肾脏是尿酸的主要代谢器官,其对尿酸的重吸收作用主要借助于肾小管实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阴离子通道功能的紊乱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尿酸在人体内呈钠盐形式,钠盐随循环沉积沉淀于关节、软组织等部位会生成结晶,生成的尿酸钠盐结晶可通过活化Toll 样受体、吞噬细胞、炎性物质及其他方式导致痛风炎症[4]。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由风寒湿盛、外邪入侵机体、正气不足、劳倦过度所致。外邪阻遏经络,湿阻日久化热入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生发为痹[5]。此病初为实证,久之则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产生、对炎性介质的表达产生影响、调控基因表达、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途径起到治疗作用。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0 例痛风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中药复方秦皮散治疗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10 例在2021 年1 月至2021年12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患者纳入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完整、有效;(2)对于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同意书;(3)经临床检查后确诊为痛风急性期。患者排除标准如下:(1)合并肝肾器质性疾病;(2)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3)对本次研究所用的药物过敏。本次研究得到本院伦理会批准通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 例。观察组:男39 例,女16 例;年龄23 ~62 岁,平均(38.26±4.01)岁。对照组:男37 例,女18 例;年龄21 ~60 岁,平均(38.85±3.94)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在疾病急性期:每隔1 ~2 h 给予患者秋水仙碱0.5 ~l mg 口服,连续口服至患者关节不适症状有效缓解或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24 h 最大口服剂量控制在6 mg 以内。停服72 h 后,将剂量调整为0.5 mg/ 次,1 次/d。同时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0 mg/ 次,1 次/d,连续用药7 d。在疾病缓解期:待患者关节疼痛症状缓解2 周后,予以秋水仙碱维持治疗,0.5 mg 次,1 次/d,连续服用7 d;同时服用别嘌醇片,50 mg/ 次,1 ~2 次/d,依据患者疾病状况增减用量,通常每周递增单日用药剂量50 ~100 mg,直至达到200 ~300 mg(分2 ~3 次口服)。每隔2 周测量1 次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若患者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则停止增量,若仍持续增高,则酌情增量,但每日最大量应低于600 mg。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6 个疗程。观察组给予复方秦皮散治疗。方药组成如下:秦皮15 g、秦艽15 g、独活15 g、土茯苓30 g。采用全自动中药煎药机对上述药物进行全自动水煎,每剂装2 袋,每袋含药剂150 mL。在疾病急性期:温服复方秦皮散药剂,1 袋/次,2 次/d,早晚餐后30 min 服用。同时口服秋水仙碱,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在疾病缓解期:停用秋水仙碱,继续服用复方秦皮散药剂维持治疗,1 袋/ 次,2 次/d,早晚餐后30 min 服用。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连服5 d,停2 d),共治疗6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结束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痛风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①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 及以上;血尿酸水平降至380 μmol/L 及以下,或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0% 及以上。②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3.3% ~94% ;血 尿 酸 水 平 下 降 至381 μmol/L ~440 μmol/L 之间,或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5% ~29%。③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3.3% ;血尿酸水平在440 μmol/L 以上,或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不足1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2)分别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计算各项指标组内平均值。(3)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胃脘部不适、肝功能损害、急性间质性肾炎、皮疹等,计算组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治疗结束后,继续对患者展开随访,共随访6 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两组复发情况,若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血尿酸水平在420 μmol/L 以上、关节腔积液中有大量尿酸盐结晶的情况,则判定为复发,计算组内总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 软件,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表[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相当(P>0.05)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变化比较表(±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变化比较表(± 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 血尿酸(μmol/L) 血沉(m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5) 8.71±1.14 4.03±0.48 559.41±43.10 375.50±32.05 47.68±11.39 24.23±6.06对照组(n=55) 8.53±1.47 6.19±1.13 558.30±44.19 431.95±38.27 47.29±10.96 31.57±7.28 t 值 0.019 24.305 0.204 22.573 0.306 21.48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表[例(%)]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的比较

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在6 个月随访期内,观察组中有3 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5.45% ;对照组中有16 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29.09%。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30.195,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痛风所使用的西药普遍存在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常用的抗炎药物秋水仙碱,其毒性很大。而非甾体抗炎药也存在胃肠道、肾脏毒性等副作用[6]。另外,目前西医治疗对痛风的疗效也不够理想,停药后很容易复发,而且患者常会出现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病、肾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同时还会导致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综合征,这使得痛风的根治成为一个难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7]表明,单一的中药和中药复方都可以抑制炎症相关因子,如IL、白细胞等,从而减轻关节炎症;同时,还可以降低尿酸相关酶的活性,促进尿酸排泄,从而减少血清尿酸,并能够有效保护肝肾组织。本次研究中,我们结合中医对于痛风发病机制的认识,选用了复方秦皮散对观察组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更低(P<0.05),C- 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方秦皮散治疗痛风有积极价值,有效率高,安全可靠,且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避免疾病复发。复方秦皮散中包含秦皮、秦艽、独活、土茯苓。秦皮总香豆素对大鼠尿酸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肝脏和肾脏的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印证了中药安全性良好的观点,也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符。除降尿酸作用外,有研究发现,秦皮总香豆素对痛风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 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可明显抑制炎症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8]。另外,药动学研究还表明,秦皮中的香豆素(七叶苷、秦皮苷、七叶素、秦皮素等)在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的浓度- 时间曲线(AUC)和最高血药浓度(Cmax)都比空腹正常组高,但其血清氯(CL)低于正常组,说明高尿酸血症大鼠对香豆素的吸收更好,有利于治疗。秦艽为龙胆属植物,根据《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其味苦,性平凉,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凌丽等[9]的研究表明,秦艽的浸提物可使大鼠尿液中OAT1、OAT3 蛋白的含量增加,使URAT1 蛋白的含量降低,从而使大鼠血清中尿酸的水平下降。姜卓希等[10]的研究表明,秦艽提取液能显著减轻痛风模型大鼠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理与TNF-α、IL-1β、IL-6 等炎症因子的下调有关。唐海倩等[11]的研究表明,秦艽散能减轻由蛋清引起的小鼠足跖肿胀,并能显著地减轻由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证实了秦艽的抗炎、镇痛效果及对痛风的显著疗效。梁欢等[12]发现,土茯苓总黄酮能明显减轻急性痛风大鼠的关节肿胀,并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这与其能明显降低IL-1β、IL-6、TNF-α 含量、NOD 样受体热蛋白区3(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有关。有研究指出,土茯苓除了可抗炎之外,还具有降尿酸的功效。有研究者采用土茯苓单味汤剂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与单纯应用依托考昔的效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土茯苓单味汤剂联合依托考昔具有更好的疗效,能进一步降低白细胞、血沉、CRP、血尿酸水平,这进一步证明了土茯苓的降尿酸及抗痛风作用,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 反应蛋白、血尿酸浓度以及血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符。以上几味中药联合使用,相互配伍,可共同发挥消炎、镇痛、降尿酸、降白细胞、降血沉之功,因而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避免疾病复发。这些药物之间无相互配伍禁忌,合用不仅可进一步提升药效,同时还不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采用复方秦皮散治疗痛风有显著疗效。与西药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相比较,复方秦皮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同时,可更好地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避免疾病复发,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尿酸痛风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喝茶能降尿酸吗?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