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3-05-25孙秀良王新杰邵柳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镜胫骨

孙秀良,王新杰,邵柳彬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骨科,广东 佛山 528500)

骨性关节炎通常是因关节软骨退变而导致,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占比30%左右[1]。伴随年龄的增长,这一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而且女性多于男性,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因膝内翻所引起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会发生在内侧间室,之后随着髌骨间和股骨髂产生摩擦和疼痛感,出现关节肿胀,同时伴随局部温度升高,加重关节软骨退化程度,降低关节稳定性[2]。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需要对膝关节应力进行调节,并对下肢力线进行调整。伴随关节镜技术进步,关节镜微骨折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广泛,效果良好。为促进膝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减轻疼痛,需要探寻更优质的手术方案[3]。相关研究指出,胫骨高位截骨术作为保膝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为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提供可靠途径[4]。本次研究从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病例中择取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收治的40 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病例,以手术时间顺序为依据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 例。对照组:男8 例,女12 例,年龄范围43 ~67岁,均值(56.23±6.18)岁。研究组:男7 例,女13 例,年龄范围41 ~68 岁,均值(56.33±6.22)岁。两组的资料相比,P>0.05。其中排除有下肢手术史、存在髌骨异常、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存在风湿性关节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麻醉后对患肢实施加压驱血处理,分别选择在膝关节前内侧及外侧做切口,长度0.5 cm,将关节镜及相关器械置入,利用关节镜检查确认病变情况,实施关节清理,用刮匙在软骨缺损处建立垂直周壁,将表层硬化骨用磨钻去除,通过微骨折手锥对软骨下微小骨折予以处理。微骨折孔距4 mm,形成正方形连线,孔隙深44 mm,深入松质骨中。通过氯化钠溶液(0.9%)进行冲洗,使创口闭合,并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1)术前准备:手术之前拍摄下肢全长负重力线X-ray 片,对膝关节内翻角度进行测定,并对需要截骨矫正的角度予以测定,新负重力线位于经胫骨平台从内向外62.5%宽度位置,楔形基底长度以总矫正角度按角度1 mm计算。(2)手术方法:于胫骨近端内侧做切口,从内侧关节线下开始延伸至胫骨结节内下方,将皮肤及前筋膜切开,并将深筋膜切开,对髌下脂肪垫行剥离,将髌腱下至胫骨外侧皮质显露出来。在胫骨近端与关节线相距2.5 ~3.0 cm 位置将骨膜、鹅足前缘切开,将胫骨内后侧显露出来,钻入克氏针2 枚,针尖指向腓骨小头顶点。标记截骨平面,通过摆锯斜向截骨,之后在胫骨结节内下、胫骨中前1/3 位置与首次截骨面呈V 形截骨,撑开,矫正角度,注意保护外侧合页完整。在胫骨近端内侧放置锁定钛板,撑开间隙在1 cm 内无需植骨,若大于1 cm 则应实施自体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拧入锁定螺钉,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行镇痛、抗感染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1)测定手术前后两组胫骨近端内侧角和股胫角的变化,通过膝关节正位X 线片检查测定。(2)评估手术前后两组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评分0 ~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HSS 评分量表[6]评估,涉及6 项内容,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膝关节功能越好。(3)对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涉及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4)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评估,涉及4个项目,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胫骨近端内侧角和股胫角变化分析

术后,两组的胫骨近端内侧角增大,股胫角缩小,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胫骨近端内侧角和股胫角变化分析(°,± s)

表1 胫骨近端内侧角和股胫角变化分析(°,± s)

组别 胫骨近端内侧角 股胫角术前 术后 t 值/P 值 术前 术后 t 值/P 值对照组(n=20)81.78±4.45 90.12±1.45 7.969/0.000 187.10±7.34 170.66±2.23 9.584/0.000研究组(n=20)82.01±3.89 94.34±1.52 13.203/0.000 188.20±4.11 163.23±2.11 240.171/0.000 t 值 0.174 8.984 0.585 10.823 P 值 0.431 0.000 0.282 0.000

2.2 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术后,两组的疼痛评分下降,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分,± s)

组别 疼痛 膝关节功能术前 术后 t 值/P 值 术前 术后 t 值/P 值对照组(n=20)6.81±0.82 2.67±0.93 14.933/0.000 50.89±14.44 70.33±12.45 4.560/0.000研究组(n=20)6.89±0.45 2.02±0.44 34.605/0.000 52.13±15.10 76.93±12.11 5.730/0.000 t 值 0.383 2.825 0.265 1.699 P 值 0.352 0.004 0.396 0.049

2.3 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术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β 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ng/mL,± s)

表3 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ng/mL,± s)

组别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1β术前 术后 t 值/P 值 术前 术后 t 值/P 值 术前 术后 t 值/P 值对照组(n=20)34.73±5.16 21.49±4.22 8.883/0.000 1.43±0.44 0.73±0.13 6.823/0.000 24.16±6.19 15.83±4.75 4.775/0.000研究组(n=20)34.59±5.22 18.77±4.23 10.530/0.000 1.46±0.49 0.65±0.15 7.069/0.000 24.33±6.13 13.05±4.33 6.722/0.000 t 值 0.085 2.036 0.204 1.802 0.087 1.934 P 值 0.466 0.025 0.420 0.040 0.466 0.030

2.4 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术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分,± s)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分,± s)

组别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术前 术后 t 值/P 值 术前 术后 t 值/P 值对照组(n=20)43.20±4.11 55.73±4.23 9.501/0.000 43.77±5.13 54.99±4.78 7.156/0.000研究组(n=20)42.99±3.73 58.13±4.36 11.800/0.000 43.88±4.89 58.30±4.88 9.335/0.000 t 值 0.169 1.767 0.069 2.167 P 值 0.433 0.043 0.473 0.018

续表

表4 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分,± s)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术前 术后 t 值/P 值 术前 术后 t 值/P 值对照组(n=20)44.13±4.99 56.20±5.34 7.386/0.000 44.60±4.89 54.77±4.26 7.013/0.000研究组(n=20)43.88±5.46 59.33±5.26 9.114/0.000 43.78±5.23 57.99±4.56 9.210/0.000 t 值 0.151 1.868 0.512 2.308 P 值 0.440 0.035 0.306 0.013

3 讨论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是关节滑膜炎的复杂类型之一,发病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膝内翻畸形,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扩大内侧关节间隙,使内侧间室压力减轻,进而使内翻畸形得到改善,这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而且对于受损关节恢复有重要作用[8]。临床中,对于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手术通常是以膝关节清理术为主,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手术创伤严重,术后容易出现感染等现象。近些年,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关节镜技术得到发展,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关节镜手术的应用可以使手术创伤减轻,避免术后感染。另外关节镜下手术可以将骨赘去除,使关节腔内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得到清除,对症状有改善作用,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9]。尽管关节镜下手术可以对病变滑膜进行清理,但单一术式很难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出现膝内翻等情况进行有效治疗。相关研究指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等畸形,尤其是膝内翻,会使膝关节内侧应力过于集中,促使膝关节外侧出现退行性改变[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胫骨近端内侧角增大,股胫角缩小,疼痛评分下降,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见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促进膝关节恢复。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术可以调整膝关节轴线,使关节维持稳定状态,对受损的膝关节有改善作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具备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矫正膝关节畸形方面,同时因松质骨部位的血液供给丰富,通过在此处截骨的处理,有利于截骨愈合,避免畸形发生,降低愈合延迟风险。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通常会出现严重内侧软骨损伤,疼痛严重,还会使步态畸形,进而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1]。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可以对下肢力线进行校正,使内外间室受压发生改变,关节软骨磨损减轻,对疼痛有缓解作用。同时胫骨高位截骨术操作简单,手术之后不需要长时间制动,能够使患肢关节功能尽早得到锻炼,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肿瘤坏死因子-α 可以参与免疫及炎症反应,其表达水平与炎性反应相关。白细胞介素-1β 属于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同时也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对炎症表达和免疫性疾病有促进作用。前列腺素E2由巨噬细胞分泌,可促使血管扩张,导致疼痛,使炎症反应增强[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镜手术可以对关节内病变组织进行处理,对关节腔内炎性因子进行有效清除,使炎性反应减轻,对病情进展有控制作用。在关节镜手术基础上联合应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可以提高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病例而言,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可促进关节功能改善,减轻疼痛,避免严重炎性反应,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镜胫骨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