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3-05-25赵娜李雪艳

贵州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延续性初产妇盆底

赵娜 李雪艳

(1.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妇产科,陕西 榆林 719000;2.汉中市中医医院妇产科,陕西 汉中 7231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指盆腔脏器错位、神经压迫、肌肉松弛等原因导致的盆底功能异常,产生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盆腔疼痛等综合征。PFD是初产妇较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对产妇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负面影响[1]。产后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盆腔肌肉、神经康复锻炼可将因妊娠、分娩导致的盆腔功能障碍程度减缓或者并发PFD风险降低。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出院居家康复期间对其继续提供专业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2]。本方案通过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提升初产妇产后健康水平护理方案完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6.47±6.27)岁,分娩孕周(38.61±1.68)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35±0.39)kg。观察组年龄(26.51±6.32)岁;分娩孕周(38.59±1.71)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36±0.36)kg。纳入标准[3]: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初产妇;年龄18~35岁;符合阴道分娩指征,并成功阴道分娩;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高危妊娠因素或阴道分娩中转剖腹产者;既往有盆腔疾病手术史者;有性功能障碍史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由同一组助产师及妇产科医师助产并进行围产期保健、治疗方案制定,出院前均予以常规出院指导,定期随访。观察组产妇出院后再予以延续性护理: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及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内容涵盖产后身心变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注意事项、盆底功能变化及康复方案等内容,明确小组成员所负责的延续性护理内容,护理频次、方法。并将该延续性护理方案发放到观察组产妇,使其了解方案内容,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出院后第6周,产妇回院行盆底功能检查评估,并由康复医师对产妇进行Kegel运动训练示范,使产妇能掌握收缩盆底肌群、肛门、阴道的动作,每个动作持续时间5 s,然后放松10 s,为一次完整的Kegel训练内容,8~12次为一组 ,3组/d,根据产妇训练耐受情况逐渐加长收缩、放松时间,增加每日训练组数;每个月由责任护士开展一次上门随访,了解产妇日常锻炼情况,及时纠正锻炼中的误差行为,指导产妇产后保健。两组产妇出院后3个月均回院随访。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肌力、观察期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生活质量(WHOQOL100)。盆底肌肌力检测及盆底功能障碍类型:产后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产科医师对所有产妇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采用手法测盆底肌力,测试医师发布收缩阴道口令,记录收缩时间、连续完成次数,并进行分级,0级:未感知盆底肌肉收缩;1级:盆底肌肉轻微蠕动,持续时间较短;2级:盆底肌肉收缩明显,持续时间大约2 s,可连续完成2次;3级:盆底肌肉收缩能推动手指向上、前运动,持续时间3 s,可完成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可抵抗手指压力约4 s,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可抵抗手指压力约 5 s,完成至少5次。3级以上说明盆底肌张力较好。生活质量(WHOQOL-100)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100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盆底肌肌力比较 对照组产妇盆底肌肌力1级9例、2级15例、3级15例、4级9例、5级5例,3级及以上29例(54.72%);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1级6例、2级10例、3级15例、4级14例、5级8例,3级及以上37例(69.81%)。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3级以上的产妇高于对照组(χ2=3.964,P<0.05)。

2.2盆底功能障碍率比较 产后3个月观察期内,对照组产妇出现压力性尿失禁7例、性功能障碍4例、盆腔器官脱垂2例、盆底功能障碍率24.53%;观察组产妇出现压力性尿失禁3例、性功能障碍2例、盆腔器官脱垂1例、盆底功能障碍率11.32%。观察组产妇发生不同类型盆底功能障碍率低于对照组(χ2=4.692,P<0.05)。

2.3WHOQOL-100评分比较 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WHOQOL100量表中自身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自身健康状况总主观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WHOQOL-100评分比较分,n=53]

3 讨 论

生育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最大危险因素,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不断长大,对盆腔肌肉牵拉越发严重,直至妊娠后期,可导致部分肌纤维断裂,产后也无法回复到完整状态,导致盆底肌松弛,憋尿功能受损导致压力性尿失禁[4]。据临床数据统计,我国已育女性中约40%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5]。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盆底肌肉和神经受损,对于初产妇来说,盆底神经肌肉通过特定的盆底肌肉及神经锻炼可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6]。但临床绝大部分初产妇产后在医院短暂恢复后即回家康复,因此如何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是产妇保健面临的难题[7]。近年来,随着延续性护理在慢性疾病康复保健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部分医院在产后康复护理中引入了延续性护理模式,以期为产妇康复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8]。

本方案采用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实施出院后护理,结果显示,较之于单纯的出院产后健康指导及定期回院健康检查及保健方案,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具有明显优势,明显降低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水平。说明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保健提供专业支持,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提升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率,提升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是促进初产妇全面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猜你喜欢

延续性初产妇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