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护理新模式对脑梗死后多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2023-05-25赵莉娜林琳

贵州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协作医师病情

赵莉娜 林琳

(铜川市妇幼保健院内科,陕西 铜川 727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常并发多器官、系统并发症如肺栓塞、肺感染、心衰、脑水肿、消化道出血等[1]。脑梗死后并发多并发症患者,心脏、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治疗和护理难度加大,患者预后较差[2]。鉴于脑梗死后并发症的普遍性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严重影响,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3]。如何提升脑梗死后多并发症患者的预后质量,成为神经外科治疗护理的难点和研究热点。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在临床部分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4]。本方案对脑梗死后多并发症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观察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完善优化此类患者治疗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多并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8.84±6.36)岁;脑梗死至入组时间(9.15±1.08)d;并发症情况:脑水肿33例,心衰25例,消化道出血11例,肺感染9例,肺栓塞6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8.79±6.39)岁;脑梗死至入组时间(9.09±1.12)d;并发症情况:脑水肿34例,心衰25例,消化道出血12例,肺感染8例,肺栓塞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中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合并至少两种并发症;年龄≤75岁;患者或(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梗死前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代谢障碍等严重疾病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神经内科医师拟定治疗方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护理观察至出院或死亡。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1)组建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神内资深医师名、神内护士、物理治疗师、运动训练师、心理医师、营养师等涵盖康复医护的多学科成员,共同分析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护理重点,制定护理方案。(2)定期多学科协作查房:患者入组后第一天及后续每周组织一次多学科协作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实地查看护理措施与患者病情的匹配情况,责任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虑,不同科室资深医师针对患者情况及责任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并提出护理方案的调整内容及原因。责任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小组组长汇报,小组组长判断问题所属科室专业方向,直接与相应科室小组成员沟通,了解原因、应对的护理措施,情况允许可安排实地查看调整护理内容。(3)加强人文关怀:加强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了解患者心理情绪方面的关注点,并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情绪干预。患者语言功能有障碍时可通过握手、抚背、拍背、摸手臂等方式,安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支持。了解患者想法,鼓励患者配合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满足患者对日常生活、饮食、亲属探望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护理1周、2周、4周后的卒中量表(ESS)、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ADL)评分,入组时及护理4周后营养指标(AMC、ALB、PAB、HG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2 结 果

2.1ESS、Barthel 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ESS评分、Barthel ADL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2周、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组时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S、Barthel ADL评分比较分,n=40]

2.2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两组入组时AMC、ALB、PAB、HG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呈下降(P<0.05),观察组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2.3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39例患者成功出院,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35例患者成功出院,5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患者成功出院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χ2=4.681,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后多并发症患者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背景、护理技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而要养成过硬的护理技能及具备多专业背景,对于普通的神内护士而言难度极大。因此,集合多学科专业人士的护理模式是脑梗死后多并发症患者护理的发展趋势。

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是近年来临床兴起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将神经内科自身医生、护士、康复医学、运动康复训练、心理、营养等多学科人才集中在一起形成小组[6],可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方位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7]。同时通过定期的多学科协作查房,实地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由相应专业的医师护士做出护理方案的变更,使其更适合患者实际情况,使护理措施全面覆盖患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康复所需,提升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及对患者病情康复的有效性[8]。

本方案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对脑梗死后多并发症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患者在神经功能康复、自理能力提升及营养状况等方面提升效果更具优势,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可是更适合脑梗死后并多学科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协作医师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