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功能锻炼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微循环中的效果观察

2023-05-25陈鹏崔小妮

贵州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肢体

陈鹏 崔小妮

(1.咸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咸阳 712000;2.西安北环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2)

目前国内外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很多患者在治疗中也伴随有肢体挛缩或畸形[1]。肢体功能锻炼为一种简便易行、应用广泛的功能锻炼方法,有助于缓解肌张力和肌肉痉挛,还可以通过促进机体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和增强肌力和耐力,增加骨骼肌的血液供应[2]。血清亚硝酸盐(Nitrite)含量可有效反映机体的微循环状况,特别是血红蛋白可以催化Nitrite使其还原为一氧化氮,后者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对氧化应激、白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有抑制作用,可以调节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3]。本文旨在探讨肢体功能锻炼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微循环中的效果,以明确肢体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3.42±4.24)岁;肌力分级:1级13例,2级11例,3级10例,4级9例;病程(9.25±1.85)月;体质量指数(23.26±3.18)kg/m2。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3.43±4.18)岁;肌力分级:1级12例,2级12例,3级9例,4级10例;病程(9.33±0.98)月;体质量指数(23.67±2.47)kg/m2。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者;年龄30~75岁;分型为肌张力低下型分型;右利手患者;肌力在1~4级之间,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评分≤40分;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显著遗传基因异常者;合并有心、肺、肾等器官疾病者;合并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的患者;伴有癫痫发作者;触觉、听力和视觉障碍患者;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锻炼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给予Bobath运动或Vohta运动疗法治疗,每周训练时间≥5 d,每天训练量≥4 h。观察组:在对照组锻炼的基础上给予肢体功能锻炼,(1)抑制性肢体功能锻炼: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进行康复,指导患者进行搭积木、手指收紧、伸展、十指交叉、捏橡皮泥等娱乐活动。(2)促进性肢体功能锻炼:增加患者抗重力的能力促进躯干直立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包括坐位立直、站位直立、颈立直等锻炼等,循序渐进进行悬吊练习、滑轮运动等,使肢体在去重力的前提下主动活动。(3)辅助性肢体功能锻炼:采用捏脊与推拿法进行辅助锻炼,患者俯卧位,暴露肢体,放松肢体软组织,按揉督脉及膀胱经,同时轻推四肢或按揉两侧夹脊及背腧穴,重点点按脾俞、胃俞、肾俞等部位,交替捏提捻皮肤前行,1次/d,45 min/次。两组锻炼观察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显效:肌力提高超过2 级或达到5 级肌力,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肌力提高1 级,临床症状改善;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甚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在锻炼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与记录肱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等指标。在锻炼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3 mL,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itrite变化情况。在锻炼后参照健康调查量表SF-36(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等8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7%。锻炼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962,P<0.05)。

2.2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对比 两组锻炼后的肱动脉血流Vs、Vd均高于锻炼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988、14.093,P<0.05)。见表1。

表1 两组锻炼前后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对比

2.3血清Nitrite水平变化对比 观察组锻炼前(11.03±1.47)μmol/L、锻炼后(16.39±2.13)μmol/L,对照组锻炼前(11.09±1.11)μmol/L、锻炼后(13.82±1.16)μmol/L。两组锻炼后血清Nitrite水平高于锻炼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9.822,P<0.05)。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锻炼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5.073、9.831、11.842、15.025、10.888、8.824、7.888、10.482,P<0.05)。见表2。

表2 两组锻炼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n=43]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姿势发育障碍[4]。常规运动锻炼康复训练虽然能在近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疗效持续性不强,很难长期减轻血管痉挛与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肢体功能锻炼可纠正异常姿势,改善四肢周围血液淋巴循环,改善机体抵抗力,疏通肢体经络,提高脑可塑性,改善运动功能,促进肢体痉挛状态的改善,促进韧带活动性增强[5]。本文结果显示,锻炼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锻炼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总体治疗效果。研究[6]显示,肢体功能锻炼可通过对机体相关组织与器官的刺激,实现对内脏功能的整体、双向调整,加强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恢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协调功能,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各系统的正常生长。另外结果还显示,两组锻炼后的肱动脉血流Vs、Vd高于锻炼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肢体功能锻炼通过刺激体表局部组织,可解除四肢肌肉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细胞供氧和代谢,可促进真正达到提高肌力,恢复四肢的随意自主运动。

Nitrite为反映机体微循环的重要指标,Nitrite表达水平升高可减少微血管阻力,修复血管内皮功能及扩张微血管,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7]。本文结果显示,两组锻炼后的血清Nitrite水平高于锻炼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可促进血清Nitrite的分泌。

综上所述,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可促进血清Nitrite的分泌,提高肱动脉的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本研究由于时间与经费限制,没有进行长期随访,且肢体功能锻炼过程比较复杂,在部分医院难以推行,可能有一定的偏倚性,将在后续分析中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