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安丸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消化道症状的效果分析

2023-05-25韩彩云马娇

贵州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胃炎

韩彩云 马娇

(榆林市星元医院儿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儿童胃炎是指因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造成的胃黏膜发生炎症改变的疾病。据临床研究[1]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黏膜炎性改变的主要因素。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以腹部疼痛、上腹饱胀、恶心、厌食、腹泻等为主,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成长。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周期长,药物不良反应率较多,使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的治疗难度不断加大。中医药成为近年来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方案采用胃肠安丸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观察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及消化道临床疗效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11.84±1.38)岁;病程(8.64±1.58)月。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1.75±1.53)岁;病程(8.59±1.62)月。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2]中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年龄6~12岁;均经C13呼吸实验检查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及家长均了解参加本方案内容及利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它胃肠道疾病者;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或(和)对本方案所用药物过敏或有禁忌指征者;因患儿原因未完成治疗方案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同一组消化内科医师共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患儿入组后对患儿及其家长行健康指导,向患儿及家长说明治疗周期长,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不能擅自更改药物品种、剂量等,严格遵医治疗。两组患儿均予以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577,20 mg/粒,剂量:0.6~0.8 mg/kg,温水顿服,不可咀嚼,1次/d );克拉霉素片(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044,规格:250 mg/片,剂量:5~10 mg/kg,早晚饭后服用,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586,规格:0.2285 g/片,15 mg/kg,3次/d), 铝碳酸镁咀嚼片(达喜)(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410,500 mg/片,3次/d)。观察组患儿再予以胃肠安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10880010,2~3丸/次,3次/d)治疗。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分,由经过培训的消化内科医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根据腹部疼痛、上腹饱胀、恶心、厌食临床症状的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对其急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3级,分别赋分0~3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症状越严重。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由经过培训的消化内科医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对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收集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2 结 果

2.1临床总有效率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34%;观察组显效例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761,P<0.05)。

2.2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腹部疼痛、上腹饱胀、恶心、厌食严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031、3.625、4.027、4.5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患儿出现腹泻2例、呕吐1例、恶心1例,发生率为9.76%;观察组患儿出现腹泻2例、呕吐1例、恶心1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12.20%。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P<0.05)。

3 讨 论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胃炎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临床对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式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主,四联疗法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四联疗法用药较多,用药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多,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患儿的健康影响更大[4]。且随着幽门螺杆菌对临床所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疗效并不稳定。中医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中医治疗以健脾清热化湿为基本治疗原则。

本方案采用胃肠安丸联合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胃肠安丸是由中药材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炙),人工麝香,巴豆霜,大枣、川芎按照一定比例精制而成的丸剂中成药[5]。方中木香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解郁,健脾消食之功,是中医治疗胃脘疾病要药;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行气止痛,燥湿除满消滞之功[6];两药合用,有理气健胃,消滞止痛作用,方中共为君。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降逆止呕之功;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檀香性辛,温。归脾、胃、心经,具有行气温中,开胃止痛之功;方中三药共为臣。大黄、巴豆具有攻积导滞之功;川芎化瘀通络;麝香消瘀止痛;朱砂清心安神;大枣健脾和中,方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胃、芳香化浊,理气止痛之功[7]。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胃肠安丸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有效改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率,且安全。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