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大港工业遗产本体价值评价*

2023-05-25王润生王大为

工业建筑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港遗产要素

王润生 王大为,2 刘 敏 秦 康

(1.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山东青岛 266033; 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 210096)

青岛因港兴市,是我国典型的滨海、山地、港口城市,而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港作为青岛市建设的原点,时至今日承载了大量青岛港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记忆[1]。随着城市空间及产业布局的调整,大港将面临由航运产业空间向城市生活开放空间转型的新机遇。纵观悠久历史,大港具有鲜明的港口工业遗产特征和文化属性,其滨海空间环境及殖民历史文化与独有的航运产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色的港口工业遗产。因此,在青岛胶州湾东岸的城市更新中,对大港工业遗产特征的充分认识、价值的深层挖掘及精准客观评价,对于青岛工业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特色文化传承、城市新亮点的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1 大港工业遗产现状及价值认知

1.1 大港历史概况

大港作为青岛市的重要发祥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兴,历经清、德、日、民国以及新中国等一系列时期[2]。从大港建设、航运发展、政权更迭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分析,将青岛港口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图1):起始阶段(1891—1914年)、快速发展阶段(1915—1949年)、过渡阶段(1950—1978年)、成熟阶段(1979—2000年)以及转型阶段(2001至今)。

图1 历史沿革分析Fig.1 Analysi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起始阶段(德占时期),从选址到建设,奠定了大港基本骨架和格局,迎来大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并促进了青岛城市第一次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修筑码头坝体和防波堤,建成了一、二、四、五号共4个码头,同时还采用先进的海铁联运,修建了分支入港的胶济铁路及大量港口配套设施,如当时亚洲最大的16 000 t浮船坞、150 t塔吊、大港进口左右灯桩、验潮井等。快速发展阶段(建国前的两次日占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基本格局下进行局部改建和少量新建,进一步完善了大港基本格局。民国政府建成了六号码头及其防波堤,日军南移验潮井,建设日本宪兵队警方股办公楼并保存至今。过渡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大港的产业发展走上了自主研发与机械化道路,自行设计建造了机械化煤炭专用码头(七号码头),增设了客运功能,建设了青岛港客运站、边防检查站等。成熟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提速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大港的货物吞吐规模不断攀升,航运功能不断被挖掘完善,呈现产业多元化、运输专业化趋势,港区陆域建设也迎来大发展,港区空间格局更为完善,运输及仓储功能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建成八号码头并购进先进生产设备,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大港迎来第二个高潮期。转型阶段(自21世纪以来),由于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大港逐步实现了功能转移,大港区的结构、功能、定位、动力均发生根本性的更新。运输商品种类从工业产品向民用产品转变,并为解决了堆场不足的问题对一、二号码头进行连体改造[3]。

1.2 大港工业遗产要素现状概况与分类解析

大港蓬勃发展的工业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产资源。由航运、物流、临港加工产业等组成的港口工业遗产群,历史底蕴丰厚、产业特色鲜明,是延续青岛城市历史文脉的物质载体,更是未来港区特色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近代港口城市中,港口工业遗产很少如此全面集中、格局完整、脉络清晰、规模巨大地保留下来,青岛大港的海港港口遗产在格局和类型上不同于上海沿江码头遗产,且德国人前瞻的可持续性规划设计也有别于沙俄一次性设计的在日占时期港内码头便已建设饱和的大连港,而后期的湾内加建也与天津港的外延扩张式建设有异,近代港口格局得到了更好的保留,边界和脉络更清晰[4-7]。这些源于港口码头的遗产类型在青岛工业遗产中亦是独有的,在遗产形态、空间组织和滨海环境特色等方面,均有别于青岛其他类型的(如纺织、食品等)工业遗产,更与以居住为主的13处青岛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迥异。大港水陆交织的滨海环境地域特色,不但使凸显了遗产本身的特色,也使遗产具有场所精神。

大港工业遗产要素数量庞大,根据普查总共121项(图2)。工业遗产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工业生产和生活办公两类,按性质可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按形式又可以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类[8-9]。首先根据物质遗存是否具有可移动性,将遗产要素分为建筑和设备设施;又根据人与遗存要素是否直接发生关系和是否有供人使用的内部空间,将广义的建筑进一步划分为建筑物与构筑物;再根据与产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建筑物分为生产性建筑与非生产性建筑。通过二分法,逐步对重要的部分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最终将遗产要素分为四类,即生产性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构筑物和生产设施(图3),且发现生产性建筑是研究的核心,存在最大的经济再利用潜力。生产设施的产业特征浓厚,构筑物往往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图3 大港工业遗产要素分类体系Fig.3 The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elem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其中,生产性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的房屋,包括生产用房和服务于生产的附属用房,主要分为仓储类建筑、生产类建筑、动力及辅助类建筑等。生产性建筑所占数量和面积最大,约占大港工业遗产总量的41%,仅仓库和车间就有20多座。为便于运输,用于临时性存储的仓库多分布在岸域的铁路沿线,而临港加工车间多集中在离岸的陆域。生产性建筑外部造型、内部结构和空间独特,大跨空间的尺度往往以内部生产设施为依据,结构材料适应大跨需求,反映当时技术水平,多为桁架结构、刚架结构和筒体结构,以坡屋顶、连续券为主,清晰展现我国70—90年代的仓库、车间等工业建筑的特色,桁架露明设计带来了强烈的工程力学美、极简美、韵律节奏和大尺度震撼,是港区最重要的遗产类型(图4)。其中,20世纪70年代的车间有5栋,均为排架结构——钢桁架为水平支撑、混凝土柱为纵向支撑,屋架为三角形无檩体系,有鱼腹式吊车梁。20世纪80年代的仓库有5栋,也以排架结构为主,但屋架多为梯形或折线形无檩体系,804库的拉杆拱为港区孤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仓库约15栋,多为门式刚架,屋架有檩,开始采用预制装配式。这些不同结构特色的仓库、车间不但完整诉说历史,集中而全面地展示技术水平的发展,也使大港成为城市工业建筑结构的汇集地。

非生产性建筑是“生产性建筑”的对称,指用于实现港区日常管理等非生产性工作的场所及满足港区职工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民用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居住、公共及其他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多于陆域组团分布或位于生产用房一角,空间较生产性建筑小,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仅大港派出所一处为砖木混合结构。它们是厂区工人主要的生活活动空间,符合当时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文化意义较大,立面风格体现当时人们的审美,往往带有复杂线脚。

a—航修分厂结构与空间(1970s); b—804库结构与空间(1980s); c—201库结构与空间(1990s)。图4 不同年代仓库的内部结构与空间元素提取Fig.4 The interior structure and space elements of warehouses in different ages

构筑物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实体,外部空间功能大于内部空间,是人工建造的有一定功能性(如导航、防护、固定船只等功能)的结构,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构筑物,有基础性的堤坝、辅助性的结构以及纪念性的雕塑小品等。码头坝体、系船柱及灯塔等构筑物多沿岸线分布,具有悠久的建设历史,大多始于港口建设初期,历经多次改造,由于一直在使用故保留较完好,像位于码头端部灯塔甚至成为港区标志景观。

生产设施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工人操纵的可以使原材料的属性、性能、形态、外观或位置发生直接改变的劳动资料或器物。港口工业遗产中的生产设施大多为起吊、运输设施和专用仓储设施,以及少量的维修设施,如门机、龙门吊、传送带等。它们体量较大、颜色鲜艳,具有可移动性,大多沿铁路线和码头岸线分布,由于数量较多故以类型作为统计单元。生产设施的质量及其技术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精度、产量和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生产水平的标志。非常可惜的是,也有一些设施不复存在,德占时期建设的位于五号码头的亚洲最大的浮船坞被日本人拆解运回国内。

总体而言,大港工业遗产具有与城市发展密切、产业风貌典型、产业类型和遗存数量众多、建筑物的建设年代较近等主要特点。生产性建筑数量多、空间大,建造技术先进,结构典型独特且露明,外部造型简洁,具有工业美学特征,分布结合生产和运输需要;非生产性建筑类型多、空间小、线脚复杂,造型体现当时人们的审美,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多集中分布于陆域;构筑物多具有功能性或纪念性,尺度差异大,外部空间功能大于内部,建设年代久远且保存较完好;生产设施与产业结合最为紧密,科技性强、更新换代快,具有可移动性,颜色鲜艳且具有标志性,多与生产性建筑结合,沿铁路线和码头岸线分布。

2 大港工业遗产本体价值评价

大港工业遗产不仅承载了青岛城市和大港港区发展历史,是构建青岛“山、海、岛、城、湾”城市空间格局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文化源头;也是航运产业的典型代表和根脉所在,代表了当时较高的科技水平,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还是市民百年情感记忆的代表,因此对其科学的评价尤为重要。

2.1 价值评价思路

大港工业遗产建设年代近、数量众多、分布散乱、尺度悬殊、类型独特,有坝体、岸线、铁路线等非常规形态遗产要素,且超越了厂区尺度具有工业遗产群的特征,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其本身的港口与航运产业特色,建立科学地价值评价体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空间与时间的整体性,更要正确认识年代较近的遗产要素的价值。

首先,应认识到航运产业的核心地位,将与航运产业发展有直接关联的遗产要素作为保护的核心,突出港口核心产业的特色,因此应最大程度保护灯塔、系船柱、验潮井、浮船坞、门机等与运输相关的设施(图5)。其次,在评价体系中应重点关注港口产业布局、空间格局的完整性,各时期的遗产也应最大限度的纳入评价体系,这不仅能展现较为完整的港口和产业发展的脉络,也是构建产业链的基础,还是维持临港产业运营的关键。坝体、岸线、铁路线等不仅与航运产业息息相关,它们形态独特、相互关联,建造贯穿了发展的各时期且遍布港区,可以反映各时期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构成整个港区的保护框架,需要整体保护。

另外,要对大量建设年代较近的工业建筑遗产要素的价值有科学的认知,尤其是数量多、分布广的20世纪80—90年代的遗存。目前将现代建筑纳入遗产遴选范围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如英国巴比坎(1981年)等被列为欧洲建筑遗产[10],国内的陕西历史博物馆(1997年)、上海金茂大厦(1999年)等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根据科技进步与设计手法更新的规律,业界普遍将30年以上作为遗产选定的时间界限[11]。因此,对于大港工业遗产要素的判定,应拓宽其年代界限,将距今30年(1990年以前)的有价值和特色的遗产要素划为工业遗产[12]。此外,在注重物质性遗产的同时,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非物质属性也应被充分挖掘和展示。同时,应遵循生态理念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

a—大港进口右灯桩; b—浮船坞; c—门机; d—系船柱。图5 与航运产业直接相关的遗产要素Fig.5 Heritage element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hipping industry

2.2 价值评价方法及步骤

目前,工业遗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经验判断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法。其中,经验判断法和专家打分法效率高、可操行较强,但高度依赖专家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积累,主观性很强[11]。综合评价法是基于隶属度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的定量化方法,可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客观性较强,结论更加科学,但工作程序较复杂、工作量大[13]。由于大港遗产要素数量多、类型复杂特殊且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要素价值做出更为客观科学的判断意义重大。为避免专家主观判断造成较大偏差,因此本次对大港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以综合评价法为主,同时,对于相对主观的美学评价采取专家打分法和经验判断法,以主观判断作为客观评价的补充和修正。

面对大港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不同类型遗产要素评价的侧重点不同,采用“分类分层的方法”分别对4种类型的遗产要素建立价值评价体系并进行量化评价。生产性建筑常与生产设施结合,科技价值突出;非生产性建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重要程度大于科技价值;构筑物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重要程度均衡。价值评价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关键环节(图6):第一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形成有序的递阶层级结构,厘清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及重要程度[14];第二步,综合不同专业专家意见,根据大港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出可操作性的指标评价标准,以此作为评价打分的具体参照,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第三步,利用德尔菲法构造判断矩阵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第四步,建立相应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主要包括各项遗产要素的各指标得分、总得分计算与排序以及价值等级划分[15],其中各项遗产要素的历史与科技价值得分依据指标标准判定,艺术价值得分通过专家打分获得。

图6 评价步骤Fig.6 Evaluation procedure

2.3 价值评价要点

目前,业内普遍认可将工业遗产价值划分为遗产本体价值与再利用价值,遗产本体价值参考文化遗产,划分为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13]。由于社会文化价值往往具有区域整体性,单体要素难以体现,外加港区的封闭性管理等约束条件,使得对单体遗产要素的社会文化价值评价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确定评价价值为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是大港工业遗产的首要价值,科技价值是大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艺术价值是大港工业遗产的突出价值[11]。

根据不同类型遗产要素的性质、特征和各类价值的内涵,选取不同评价指标,分别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表1)。生产性建筑的评价重点在建筑技术,其次是通过其内部的工业流程和设备对其进行间接评价;非生产性建筑是民用建筑,评价重点是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特殊性、时代性以及丰富的建筑细部往往是其价值的来源;构筑物通常具有标志性或功能性,整体保存较为完好,评价应兼顾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生产设施是影响航运效率的关键工具,迭代性强,因而历史价值最弱,科技价值最强,美学特征有异于建筑。

表1 青岛大港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仅指标,无评价标准)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Qingdao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index only, no evaluation standard)

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作为关键步骤,其细化思路如下(表2)。历史价值的指标标准按发展阶段及影响力范围划分;科技价值按影响力范围来划分,主要考虑代表性、稀缺性、时代与地域性等,并结合要素自身的重要程度以及对港区生产的影响程度;艺术价值按程度划分,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分值。其中,影响力范围,从全国、全省、全市、港区等行政区划上考虑;重要程度划分为突出、较突出、一定程度体现、局部或较弱、普遍或冲突等5个程度。代表性,即典型性,指是否能代表航运物流产业和青岛城市发展特色;稀缺性,指遗产价值在数量、质量、性质等方面,在青岛或更大空间范围内是否稀有或唯一[11];时代性,指当时先进的技术水平;地域性,指本地的建造水平、是否就地取材以及与场地和环境的融合程度。

各项遗产要素的历史与科技价值得分依据指标标准判定,艺术价值得分通过专家打分获得。专家通过参考不同类型遗产要素指标体系中艺术价值的2~4项指标,以遗产要素现状调查表(含照片和对风貌特征、空间特征的描述)为依据,分别对各项遗产要素的艺术价值给予1~5分。结果表明,各个专家对于各项遗产要素的打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既存在普遍偏高和普遍偏低的现象,也存在扁平化(2~3分偏多)和差异化(1~5分均匀分布)现象。因此绘制堆积折线图(图7),将各专家意见叠加,得到总体意见,并通过取平均数的方法得到各个遗产要素的艺术价值得分。

图7 关于大港工业遗产资源要素艺术价值的专家打分堆积折线图Fig.7 Expert score accumulation line chart of artistic value of the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 elements

3 基于价值评价结果的保护与再利用建议

通过专家经验法,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模型解释与修正,挖掘聚成的每个群组的普遍特征,最终将大港工业遗产要素按本体价值大小划为4个等级,即“一级-有较大价值的遗产要素、二级-有一定价值的遗产要素、三级-价值较小的遗产要素和四级-基本没有价值的遗产要素”(表3)。根据聚类结果所示,一级有33项,二级有12项,三级有48项,四级有28项。整体来看,从海岸线到陆域,遗产要素本体价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具有一级价值的遗产要素主要分布于码头坝体沿岸及交通枢纽处,大多与航运产业有直接联系;二级价值的遗产要素多与仓储物流相关,主要为仓库和筒仓;三级价值的遗产要素多以组团出现,具有临海加工功能,主要分布在陆域地区(图8)。聚类结果整体符合初步特征认知,因而认为本研究采用的综合分析法及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较为科学合理。

对不同价值等级中各类型遗产要素数量进行统计,绘制各价值等级的大港工业遗产类型分布柱状图(图9),以了解各价值等级中的不同遗产类型的数量和占比情况。一级价值的遗产要素中,构筑物占绝对优势;二级价值的遗产要素中,生产性建筑较多;三级价值的遗产要素总量最大,类型最丰富,其中生产性建筑最多,构筑物最少;四级价值的遗产要素中,非生产性建筑最多。

图8 大港工业遗产资源要素价值等级空间分布Fig.8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 element value grades

一级价值,即遗产要素往往在一方面或几方面遗产价值较为突出。如码头坝体、铁路线等,不仅具有历时性还能体现当时先进的规划设计思想和技术,一、二号码头的木桩混凝土承台式的坝体砌筑技术,铁枕轨到木枕轨再到钢筋混凝土枕轨的铁路修筑技术,体现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建造水平[16-17]。验潮井曾是我国水准零点的监测点之一,自德占时期建设,日占时期随码头扩建南移,体现了不同时期专业的水文检测技术。大港派出所建于1939年日占时期,是建国前唯一的建筑。码头端部的灯塔及码头沿岸的门机,颜色鲜艳、造型独特,体现了先进的导航、起重吊装技术,并对形成特色的厂区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具有一级价值的遗产要素整体保留、保护与整治并行。

图9 大港工业遗产资源要素价值等级类型分布Fig.9 Distributioin of value grade types of the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s

表2 大港工业遗产价值中生产性建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ive building value of the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表3 大港工业遗产不同等级特征及保护再利用建议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Great Harbour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sugges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reuse

二级价值,即遗产要素多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一定的遗产价值。如803库、804库、筒仓等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科技价值和工程美学价值,803库的折线形钢桁架跨度更大,804库的拉杆拱纤细轻盈、极富韵律美。筒仓的筒体结构是抗剪受力的结构典范,且具有特色标志性的柱体组合的外型和内聚性高耸的大空间。201库、202库虽建成年代较近建于1992年,但其所在位置原为3座德占时期的仓库,且紧邻胶济铁路支线,能够记载和表达出当时及后期改造的海铁联运布局的状况,其承重的门式刚架质量较好,可以保留成榀结构改造利用。因此,对于具有二级价值的遗产要素,建议部分保留、改造利用。

三级价值,即遗产要素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特点但价值不够突出者,建议结合规划弹性利用。市提、灌包房、控制室等虽是生产工艺的一环,但艺术性较差。渤海油脂,建设年代很近,但形式特殊,有完整流线,为建筑的特色设计提供了机遇。

四级价值,即遗产要素没有鲜明的遗产价值,建议拆除。如变电所、简易仓库及小型候工楼等附属类建筑,建设杂乱且结构耐久性差,影响港区整体的美观。

综上所述,保护的主体为构筑物,保留改造的主体为生产性建筑,拆除的主要为非生产性建筑。岸域以保护正在和保留改造为主,陆域以弹性利用和拆除新建为主。

4 结束语

大港工业遗产产业类型独特,见证了青岛城市、大港港区和航运产业的发生和发展。在城市和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新规划为大港工业遗产的研究提供契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应立足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充分发挥特色遗产的优势,打造成新的引爆点。通过前期资料梳理和现状分析,充分挖掘遗产特色,为价值评价奠定基础;以综合评价法为主,经验判断法和专家打分法为辅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大港区工业遗产本体价值评价;最后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划定了大港工业遗产要素的价值等级,划定了需要整体保留的遗产要素以及适合部分保留与改造的遗产要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后期的保护与再利用打下来坚实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大港遗产要素
《大港连云》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遗产怎么分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10亿吨”超级大港的“重量”——《世界首个“10亿吨”超级大港诞生》采写体会
千万遗产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