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思维”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05-25袁中学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理念初中语文文本

袁中学

阅读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方式,是知识获取与思维培养的关键路径。义务教育语文课堂充斥对阅读教学的依赖,毫不夸张地说:缺少了阅读,语文教学将丧失其最为基础且最为重要的途径。2022版新课标对阅读重要性及阅读教学革新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广大语文教育从业者不得不真正俯身下去,探究阅读课堂可提升教法,钻研学生阅读能力可提升方式,为核心素养培养建构基础。“象思维”以中华哲学思维为基础,根植物象,以意象来推演事物衍生规律,将人的感受、直觉、体验、想象等融于事物探究中,寻求对本质的开悟启新,是思维动态生成过程。由“象思维”引申而成的“象思维”理念在语文教学领域具有良好运用前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象思维”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话题,谈几点粗浅思考。

一、明晰概念,形成“象思维”教学理念

1.“象思维”与语文教学关系研读

目前国内熟知或遵循的教育理念多源于西方。西方哲学认为:万事万物有其内在结构特征,所有学科(或科学)均具有严密逻辑性,均可被度量或细化。在此思想指引下,形成了以系统化逻辑化为底层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以西方哲学思维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现代教育制度,在学科划分、流程规范、系统架构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但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是母語教学,既包含现代教育课程的共性,也兼具本学科区域文化特征及民族精神属性。除了为语言知识技能提供基础性服务外,语文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下方面的教学使命:促进学生内在精神建构、培养文化自觉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弘扬中华文明和继承文化传统。语文以汉字、汉语、汉文为载体,选文不仅包含大量点状语言知识,更蕴含深广文化启蒙价值(审美情趣、情感体验、情感熏陶等)。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整体性、模糊性、写意性、体悟性等特性,与“象思维”存在深厚内在关联。与西方哲学不同,“象思维”是一种非理性思维,它超越主客对立,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与洞察并非基于理性的分析与概括,而应从事物整体入手,通过感性领悟创造,获得真正经验。将“象思维”导入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跳出结构化或规定性概念思维(理性逻辑思维)拘囿,引导师生共同走入意蕴丰腴的物象世界,通过感受、体验、联想、领悟等途径促使语文重回感性本质,经过作者、师者、学生等多方生命体验交融,促使学生在不断递进与生成的探究中走进更加多彩无限的“内在之象”精神世界。

2.“象思维”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象思维”强调整体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语象(语言表述)来建构对文本内涵整体认知,促进对文章主旨全面理解,生成对文本整体感悟。“象思维”强调非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各类形象及形象间关系进行梳理,借助情境体验、类比隐喻、转嫁想象等方式,在多维层面展开语言延展,促进语言智慧生成。“象思维”强调创造性。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物象、事象、形象、意象等层次进行感悟转化及流动,通过进入、再造、领悟、生成等途径,形成阅读思维由点状向立体格局演进,促使语文阅读由知识概念总结向文化审美、情感熏陶、价值建构等方向转化,形成阅读新象再造,实现语文阅读创造性氛围生成。

二、探寻途径,“象思维”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阅读教学受概念思维影响,课堂呈现点状零散的知识传授形态,不利文本整体感悟与精神境界提升。将“象思维”理念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促进文本整体感悟,引起语言思维转化,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1.整体感知,营设阅读真实体验

阅读文本并非孤立存在,具有一定语言生成情境,这是作者假借文本形成的语象空间,也为与读者沟通交流创设了衍生空间。“象思维”主张全面整体感知,让学习者深入文本,形成对文本形象整体最初印象,为知识获取与语言建构奠定基础。

以《春》阅读教学为例。课文采用大量修辞(比喻、拟人)手法,通过诗意清新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体现大自然鲜活向上蓬勃生机。以上内容是教师经自我阅读体验或情感感悟而形成的主观认知,并将其列入教案,用以预设为课堂阅读教学内容,或是作者在写作中向读者传递的主旨意境。但在“象思维”理念下,上述内容无须对学生直接传达,阅读不是理性剖析或系统化概念输出,要基于学生人生经历,引导他们走进文本,进行自我整体感悟。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享经验、交流看法,通过借鉴他人经验来丰富个人感悟,形成对文本主旨整体感悟。因此,在《春》阅读教学中,倘若教师想要学生探究“春日美景”话题,则只要引导学生诵读全文,从整体角度感悟文本内容,在大脑或情感中形成对文本中所描绘春的一幅幅场景的自我感知,然后建立对主题“春日美景”自我品悟;假设教师想引导学生探究“探寻诗意语言”话题,也只需引导学生通读全篇,通过品咂、标识、分享等阅读方式,形成对课文《春》中语言意境的整体感悟,为理解与掌握文本语言手法奠定认知基础。

2.引导感悟,建构语言情感新象

经历过文本整体感知后,学生从最初印象形成对文本非理性阅读体验。这些体验是个性且不受约束的,因此也更珍贵。它建立在学生已知语言经验与以往人生阅历基础之上,是学生以“人”的生命本身参与文本探究的历程。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感悟进行评判,而应在接纳鼓励基础上,对其感悟进行发掘深化,借用多种途径拓展学生认知局限,延展学生生命经验,通过自省领悟等对文本进行再认识,让学生自我建构文本感悟心得,激发语言情感“新象”生成。

以课文《猫》为例。文章描述了三只猫的不同境遇,表达作者不同心情。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你饲养过小动物吗”“回想你心爱的动物丢失或死亡时的心情”等情境营造,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文本阅读,链接作者情感,深化阅读感悟。阅读后,学生纷纷表达见解,有学生认为:“第一只猫病死,作者的心情是辛酸难过,体现对动物喜爱;第二只猫丢失,作者的心情是愤恨诅咒,体现对坏人的痛斥;第三只猫死亡,作者的心情是不安难过,体现对自我反思。”也有学生认为:“第一只猫死后,作者只是可怜,因为那是别人的爱物;第二只猫丢失,作者心生痛恨,因为痛恨别人作恶;第三只猫死亡,作者内心不安,因为他误会了猫而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恶人。”上述表述,既源于学生阅读感悟,也与生活经验关联,反映了学生的情感感悟。由此,文本情感体验新象生成,促进学生阅读品质向更高层级进化。

3.内向转化,促进语言智慧生成

“象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并非限于语言情感的感性沉淀,更可在非理性情感带动下促进语言经验的流动与转化,帮助学生形成语言智慧,促进语言知识技能提升。

以《邓稼先》阅读为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有“两弹元勋”美誉。选文从不同层面展示邓稼先一生丰功伟绩,歌颂他忠诚纯正、无私奉献精神。在阅读感悟中,学生在情感上对邓稼先光辉事迹与伟大品格深度认同,因此在面对诸如《这样的人让我尊重》命题作文练习时,能将邓稼先事迹、精神等进行恰当总结与精准提炼,将其运用到主题写作当中,体现“象思维”理念指引下,深层阅读经验与语言知识的内在流动与转化,对促进语言智慧生成、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象思维”是基于中华传统思想与中国哲学智慧而成的一种非理性思维方式,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象思维”理念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应用做了初步浅显论述,抛砖引玉,期待更多人参与“象思维”理念实践应用研究,为全面发展语文学科素养,提升语文教学水平而共同努力。

[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象思维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批准号:GH14-21-Q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理念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