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语用观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2023-05-25张娟祥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祥林嫂导游智慧

张娟祥

积极语用观是一种新理念,它包括听、说、读、写、视、思、评,是对过去听、说、读、写四个层面素养培育的进一步超越。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从“语言学”向“语用学”转型,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由此可见,积极语用观的显性特征是实践性、渐进性、情境性和效应性。在积极语用观下开展高中阅读教学,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能高效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面谈三点教学体会。

一、指导阅读,品味语用功能

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点,是解读文章的抓手。怎样品味文本语言,不少学生不得要领,思考方向比较单一,缺乏发散思维。我们要教给学生品词赏句的一些方法,如基于角度,可从用词、修辞、句式、标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品赏;基于内容,可从语言的精练感、严密感、分寸感、画面感、情味感、节奏感、畅达感等方面品读。学生掌握了品读方法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文本,领略语言运用的奥妙,感悟语言蕴含的情感,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

如《荷花淀》一文,其中写敌人追赶时女人们驾船飞跑,作家由此联想到小船像“打跳的梭鱼”,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学生对这样比喻的作用不难理解,从内容上看是突出小船前行的速度飞快和女人们划船动作的娴熟,从艺术效果上看是化枯燥的内容为形象的画面。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换一种比喻内容来理解作家这样写的妙处,学生品读中明确,这些比喻符合白洋淀水乡生活的地域特点和女人们勤奋劳动的特性,十分恰切。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明白比喻也要符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给人以接地气的实感。接着又写水声“哗哗,哗哗,哗哗哗”,这样写有什么意味呢?学生在阅读中体味,通过拟声词的多次重复和后一个叠词数量的增加强化了划船的急速,把场景写得有声有色,颇具画面感。仅听划船声音我们就能感觉到船速渐渐加快,若换成空洞的叙述语言,兴味就会大减。通过拟声词描摹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女人们的勇敢、机灵和能干。

再如戏剧《窦娥冤》中写窦娥面对公婆时有句唱词:“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换一种写法来比较品味:“婆婆,你不要啼哭烦恼了,只怪我命运不好,才受到冤屈。”这样一换是简练了,但表现力就减弱了。一个“也”字,表现出窦娥哭诉的亲切安慰语气,叠词口语的运用,强化了她对蒙受冤屈的无奈、愤恨的心情,也强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语言环境不同,语言功能也不一样,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语言建构形态上多加思考,感悟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挖掘到文章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主题。

二、结合生活,训练语用深度

语用有浅表与深刻之别,不少学生在解答教师预设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等方面往往停留于浅表层上,有的教师设计的语用训练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引导。积极的语用观理念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训练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在形式和内容的深入表达方面下功夫。

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姚鼐的《登泰山记》后,让学生将这篇游记改编成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学生准备了一会儿后纷纷发言,其中有名学生先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游览路线,而后依次介绍了登山途中所见景物、山顶观日出情景、泰山古迹等。应该说这样的介绍符合导游格式。教师的目的是通过此项训练巩固课堂所学,学习导游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可是学生的介绍显得美中不足。“导游者”只是对课文内容换了一种口语化的说法,没有新的内容发挥。教师关注了导游的形式技巧,忽略了导游的内容。其实,游客在登山过程中自己能观察到的景物,无须过多介绍,即便介绍也要有新的见闻弥补和阐发。这种重复性的“导游”是一种浅表性的语用,是无效“导游”,不符合生活实际,不会受到“游客”的欢迎。

而有位教师就不一样,在学生“导游”后给予了鼓励性的肯定,但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指出导游应介绍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如,游客不了解的旅游地域的特色景物、有典故的建筑物和相关历史知识等等,这才是有深度的语用。如游览泰山可以说:“大家看到山坡上高大的树木了吗? 那是乔木。它最高可达16米,开花期在4到5月份,孕果期是7到9月份。大家再看南面一片粉红色的花是什么花?那是映山红。看它们正笑盈盈地欢迎大家来观赏呢!大家会唱《映山红》这支歌吗?让我们一起唱唱这支怀念红军的歌吧!泰山也是一座名山,是百姓崇拜、帝王叩祭的神山,从秦始皇到清代已有13代帝王到这里封禅或祭祀。”这样的“导游”增加了许多新鲜的信息,这是游客们大多不知道的。语用有深度,就能长知识,“导游”就充满了魅力。

三、立足教材,提升语用智慧

积极语用观强调的是学生的“语用实践”,因而教师要把“语用策略”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学生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词汇和一定的语法知识外,还要具备语用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场合运用灵活、恰当的语言与别人交流。我们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可用于训练的元素,在提升学生的语用智慧上下功夫。

如学习《祝福》一文,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语用任务:假如你是小说中的“我”,又一次回鲁镇时看到了正在乞讨的神情麻木的祥林嫂,你该怎样劝说她?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对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设计这样的训练情境学生们很感兴趣,发言十分踊跃。有的大谈祥林嫂两次丧夫和失子的悲惨遭遇,表示对她很同情;有的说祥林嫂遇到的不幸不能怪自己,不要自责,要学会给自己心理和精神松绑,劝她不该把伤心事说给别人听,别人也帮助不了什么,那是自寻无趣;有的说当乞丐是下贱的事情,人活着就没有了尊严,劝她不要再乞讨了,“黑了东方有西方”,再换个地方找条活路。应该说这些都是简单的语用,没有智慧含量。大谈遭遇者,无异于给祥林嫂伤口抹盐,同情不是劝说,不能解决思想负担;后二者的“劝说”不能触及对象的心理,主要是指责和说大话。试想在当时的社会若能生活下去,谁还愿意当低人一等的乞丐呢?这种“劝说”,只会让祥林嫂心里更加添堵。而有的学生站在祥林嫂的角度上这样劝说她:在这个黑暗的社会,每个穷苦人都生活得不易,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幸遭遇。亲人的离世,我们无法挽回,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并且要好好地活下去。我们要放下一切悲伤,珍惜自己短暂的一生。况且你的身体健壮,年岁不大,又那么勤劳善良,只要振作精神去生活,完全可以找到生存之道。希望你和我们大家都能好好地生活下去。这种“劝说”,智慧含量就相对高一些。智慧语用,要明确自己表达意图,而后进行语言构思和合情合理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劝说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们还可以立足教材进行文本专题探究,如学习《逍遥游》《兰亭集序》,以“宇宙与人生”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六国论》《阿房宫赋》,以“盛衰之因”为主题进行探究,等等。探究之后写出文艺评论,語言运用得精彩,评论得中肯到位,这也是语言智慧的反映。类似这样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语用观,不断提升语用智慧。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能读懂语言,会表达语言,我们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情景对话、读写结合等方式来加强语用训练;还可以组织学生观赏各类访谈节目、读一些能开启人生智慧的书籍,这样能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积极语用能力。

[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规划课题“积极语用观下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实际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21〕GH089]

猜你喜欢

祥林嫂导游智慧
寻找火星导游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有智慧的羊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