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在肺结节单发中的诊断意义

2023-05-24应明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7期
关键词:单发薄层征象

应明露

(射阳县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300)

单发性肺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类,多数单发性肺结节为良性,如肺结核、真菌感染等,但恶性肿瘤仍需放在首位考虑。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预防其发展为恶性病变,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研究表明[1],早期手术治疗的单发性肺结节病变患者,5年内生存率超过90%。因此,早期鉴别单发性肺结节良恶性尤为重要。多排螺旋CT诊断能显示出结节形态、大小,其中薄层靶检测、重建处理技术能为肺部小病灶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图像质量更高,所获得的三维结节阳性征象优于传统二维图像[2-3]。为此,本研究选取射阳县中医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单发性肺结节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探究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的诊断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射阳县中医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单发性肺结节患者81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6.55±6.2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 kg/m2,平均BMI(22.71±2.27)kg/m2。患者及家属为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经胸部检查发现存在单发性肺结节,需进一步检查确认其良恶性;③在本院首次发现肺实质内结节;④病灶直径<3 cm;⑤基本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者;②有多排螺旋CT检查禁忌证者;③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④具有其他肺部疾病者;⑤中途主动退出研究或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多排螺旋CT平扫:采用美国GE公司Optima 680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单发性肺结节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持续屏气的过程中实施CT平扫,扫描层距1.2 mm,层厚5 mm,扫描范围:肺尖至纵隔角。

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经过CT扫描发现单发性肺结节后,以该结节为中心进行小视野薄层靶扫描,扫描层距0.8 mm,重建层厚0.625 mm,扫描范围:距肺结节上、下1 cm,扫描野(FOV):20 cm。扫描后进行CT图像处理。处理方法:将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最大密度投影处理后重建图像。由2名影像科医生对已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以不同观察角度剖析单发性肺结节的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牵拉征。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检查和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对单发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结果。单发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标准:主征象为分叶征、毛刺征,次征象为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牵拉征。恶性结节:符合所有主征象或者符合1项主征象和2个以上次征象,未达到恶性结节诊断标准则为良性结节。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所有单发性肺结节中,恶性肺结节患者共49例(60.49%),良性肺结节患者共32例(39.51%)。恶性结节患者中包括浸润腺癌、腺鳞癌、微浸润腺癌、大细胞癌,分别对应20例、11例、16例、2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球性肺炎、隐球菌感染肺炎、腺瘤样增生、炎性肉芽肿、错构瘤,分别对应4例、7例、4例、10例、7例。

2.2 多排螺旋CT平扫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的单发性肺结节检出征象

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对单发性肺结节的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牵拉征检出率均高于多排螺旋CT平扫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对单发性肺结节征象检出情况比较分析[n(%)]

表2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2.3 多排螺旋CT平扫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

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检测结果中,阳性46例,阴性35例,阳性检出率为56.79%;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检测结果中,阳性49例,阴性32例,阳性检出率为60.49%,见表3。

2.4 多排螺旋CT平扫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的诊断效能比较

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多排螺旋CT平扫检测,其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分析[%(n/m)]

3 讨论

肺癌是在肺部腺体、支气管黏膜发生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与发展阶段、肿瘤大小、转移情况等有关[4]。在早期阶段,肺癌无明显症状,约有5%~15%的肺癌患者在常规体检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症状,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威胁生命安全[5-6]。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需尽早诊断肺部结节性质,为临床医生的定性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单发性肺结节是良恶性病变的共同表现,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准确诊断单发肺结节良恶性可以避免实施不必要的手术和检查,预防病变和转移[7]。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是目前临床诊断中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质量高、影像层次分明等特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8]。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析该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对单发性肺结节的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牵拉征检出率高于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其结果说明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单发肺结节的形态特征检出率更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处理后能充分清晰地显示出单发肺结节的细节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等,也能够明确肺结节和周围组织关系,可准确判断肺部结节的恶性特征和良性特征,能为临床医生对高代谢、低代谢结节解剖特征提供有力依据和准确判断[9-10]。另外,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结节形态、轮廓、密度、结构情况,能很好反映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11-12]。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对单发性肺结节的阳性检出率为56.79%,其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方法,表明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在肺结节单发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分析其原因在于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检测的影响学表现在扫描角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会表现不同的单发性肺结节影像学特征,并且不能充分显示出肺结节的三维形态特征,其诊断效能较低[13-15]。而与常规平扫检测相比,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具有更多明显优势:①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为小视野扫描,当扫描视野中像素变小时,其图像更精细、质量更高,能显著提升多排螺旋CT图像分辨率,清晰表现出单发肺结节的各种形态特征,反映解剖细节[16-17]。②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后通过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重建图像后,能更加立体、形象地展现出单发肺结节的结构、胸膜受累情况、边缘形态等。其上述应用优势弥补了常规CT平扫检测技术的不足,有利于单发性肺结节的定性判断[18-20]。

综上所述,针对单发性肺结节,通过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处理技术能更好地反映出患者结节形态特征,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较高,成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单发薄层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芪参清幽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