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与提升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3-05-24刘宇航陈家春
刘宇航 陈家春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贯彻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教育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发现,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对古诗词兴趣、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师占据主导以及缺乏对诗词分析和整合等问题。据此,论文提出了制定激趣策略、聚焦人物形象、改革教育理念以及整合诗歌逻辑等策略,以期希望古诗词教学能够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财富中绚丽的瑰宝,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壁垒,促进思维延伸,落实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本文依托于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素养,意在通过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来促进高中生思维发展。
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思维发展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极为重视,但是专门以古诗词教学作为研究客体的相关研究目前是较少的。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任务,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词的特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性。从而让古诗词教学成为促进学生思维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思维发展与提升与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2020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指的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论文选取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论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自身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存在问题
(一)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动力
在高中较快的学习节奏以及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缺乏空闲时间阅读并且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机会,无法培养出对古诗词的兴趣。目前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缺乏一定的兴趣,古诗词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的存在。因此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的动力。这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古诗词的知识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没有对古诗词知识进行一个基于自我思考的接纳、分析从而内化的环节。学习古诗词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无思考的接受过程。同时,由于高考考察形式的客观要求,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形式大多以背诵为主,缺乏主动思考的客观需要。这些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主动了解古诗词的意愿。
(二)学生缺少形象思维训练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璀璨的明珠之一,其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与感情。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形象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基于原有的认知与情感,在面对研究对象的形象时,联系或借助原有的经验认知,对研究对象进行联想、猜测、对比、总结、综合、辨析等[1]。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对于形象思维的训练。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不能有效针对古诗词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条件。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了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教学缺乏逻辑思维训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过往教师容易忽视在古诗词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将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形象思维作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事实上,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思维又是语言的内核,教师只有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从而与诗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作用[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针对学生学情,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建构激趣计划,塑造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只有古诗词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对古诗词进行思考。但是对于古诗词兴趣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也不能仅仅是针对某一篇诗词对学生进行激趣。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应该是一个循循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建构一个多層次的激趣计划。
1.关注学生兴趣,增进师生交流
针对高中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可以从由古诗词改编而来的流行歌曲入手。许嵩的《忆黄山》正是根据古代南宋文人汪莘的《沁园春·忆黄山》改编而来,《昨夜书》是建立在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基础上改编而来。二者充分的融合了流行音乐以及古代诗词,在形式上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由此为切入口,与学生探讨歌词之美,了解诗词背景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探讨原文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与学生的沟通,聆听学生的想法与兴趣。这一过程也有益于教师了解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2.活用当代媒体,充分交流意见
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诗词的故事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突破口。教师应尝试以诗词的故事性为切入口,让学生先从诗词的故事入手,先借助故事引发学生了解的欲望,从而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诗词本身上。以《诗词之旅》为例,这部纪录片都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阐述了诗词背后的故事,适宜用来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紧密活动,及时的与学生交流看法,并且分享自身的想法。走入到学生中,并且及时的进行兴趣上的引导。
(二)聚焦具体细节,培养形象思维
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体,诗人往往通过凝练的字词就能突出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并表达出诗人自身的情感,从而通过诗歌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形象。而基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要求,正是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聚焦重点字词,通过联想、猜测、对比等方法,赏析诗歌的文学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1.活用古诗留白,激发想象思维
古诗词的描写往往是精简的。留白性的语句总是能留给人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留白,让学生基于古诗词内容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丰富诗词画面,对诗歌所呈现的各种形象进行基于自我思维加工,从而锻炼自身的想象能力。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周瑜作为全文怀古的重要角色,诗人以一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就写尽了对周公瑾的形象,此外再无对周公瑾的描写。由此,也留给了学生一个对于周瑜形象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周瑜这一位古代豪杰的形象进行充分的想象,探讨他们心中的“周郎”是如何的“雄姿英发”,在赤壁上究竟是一番怎样的英姿。通过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采用口头或是自身演绎的方式,描绘他们心目中的“周郎”,这样一种形式既让想象力训练既基于文本,同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能够较好的锻炼他们的想象思维。
2.鉴赏重点字词,对比人物形象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形象思维,获得对语言的直观体验。而在古诗词之中,作者巧妙运用不同字词,在不同的诗篇中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字词的揣摩,我们可以领悟到作者想要勾勒出的人物形象。
以易安居士的诗歌为例,初中时期学生学习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而高中时期学习的则是《声声慢·寻寻觅觅》,二者皆是易安居士婉约风格的代表之作,都为我们塑造了的是孤身一人的妇女形象。但是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揣摩,运用形象思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形象上的细微不同。
《醉花阴》展现的是无人陪伴的婚后少妇形象,《声声慢》勾勒的则是凄惨飘零的老妇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两部文本所使用的不同意象,感悟二者在形象塑造上的区别,从而锻炼自身的形象思维。《醉花阴》与《声声慢》二者都以深秋的黄昏作为诗歌的时间节点。《醉花阴》使用的是凉爽秋风以及菊花漫香等意象,营造的是一种“冷”的感觉。此处要引导学生感受一种寂寥之感,体会一位婚后少妇在深秋独自在家的落寞感。而《声声慢》运用的则是“雨打琵琶”这一意象,要引导学生感受到的是“悲”的情绪。由此在学生心中塑造一位生命步入晚年,身无所依,心中又积满了国仇家恨的晚年老妇形象。
同样,二者同样之于有“酒”的描写,“东篱把酒”这一动作描绘的是一位在秋后黄昏的家里慵懒醉卧,丈夫不在家而独自赏菊的少妇。从动作中感受到的应该是一人独自秋后赏菊,无丈夫陪同的幽怨以及落寞,而到了《声声慢》则要体会的是老妇独饮“淡酒”之下的万千悲绪。淡酒之所以淡,是因再怎么醇厚的酒在作者的愁思面前都是如此的寡淡。一位满腹愁苦的晚年妇人形象也就由此进入到了学生心中。
(三)整合诗歌逻辑,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指的是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面。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诗词特点,通过上述方法充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
1.培养诗歌分析能力,锻炼逻辑意识
分析是指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或是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出来。诗歌的情感往往都是丰富且多层次的。在诗歌教学过程中[4],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拆分诗歌层次,层层解剖诗歌,在内容以及情感上都做到层层递进,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这首词表达的情感不应该简单定义为怀才不遇的落寞。而是要引导学生层层解剖诗歌内容,体会情感的多元化。首先,作者以年少时便称霸一方的孙权以及刘寄奴为例,赞叹了一番二者当年的豪情霸业。但是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也只是了“雨打风吹去”。南朝宋武帝又如何?都只是当年往事。作者第一层表达的是时光易逝,风流人物不再的惆怅。而作者如此推崇名留史书的英雄,也在暗示自身一事无成,羡慕他人的功成名就。短短上阙,就透露出作者丰富的情感与意味。随后借古喻今,借王旋茉的大败来警告当今统帅不可轻敌冒进。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回忆了当年的戎马生涯,如今多年过去,国土依旧没有收复,自己满腔的悲愤以及报国无门苦闷难以排解。再以佛狸暗喻异族统治者,警告当权统治者如果再不收复国土,民心以变,国家再也难以回到最初的样子。最后,作者以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表达了多重情感:一是表达自身对于国家的忠心,二者是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仍然有着能力,希望再次为国效力。三是借廉颇写自己对国家奸臣当道的忧虑,像廉颇这样想要为国效力的人还有很多,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
短短几十字的词,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要解析如此丰富的感情,必须深入原文,层层递进逐步分析,从而明确诗人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在逐步分析诗词内容以及情感的过程,正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
2.抽象概括诗歌意象,培养逻辑思维
抽象与概括能力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把握意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人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把性别、肤色、体型等个别的非本质属性舍弃掉,而把“能借助语言进行思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高等动物”等一般的本质属性抽取概括出来。这种思维方法就是抽象[5]。概括则是将通过抽象法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本质属性联系在一起,并能够延续到相同类别的事物中的思维的方法。而课本中的诗词存在着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既有着所寄托的情感的相似性,又在具体的诗歌中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让学生抽象出意象的普遍意义,并且能运用至诗歌学习中。对学生来说是需要掌握的提炼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必须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教师来说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同时通过这一过程,也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材中,“月亮”是被广泛应用的意象。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明明如月,何时可辍”,用月亮表达了无尽的愁思。此处要引导学生对于“月”的形象进行一个抽象,月亮此处寄托的是作者无尽的愁绪,而由此可以得出月是一個能表达作者愁绪的意象。而在日后学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时,对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处月的意象中的情感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同样,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月”表达的是自身狂放不羁,豪迈粗犷的情感。而此处也就可以抽象出“月”所寄托的情感,而在日后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对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月”的情感则也可以有着一个较为贯通的了解。通过抽象与概括的方法,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缺少针对逻辑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的专门训练以及思辨性思维发展受阻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活动,并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在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切实将课堂打造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高博.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2]林剑剑.逻辑思维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摭谈[J].语文教学之友,2019-06-08
[3][4]陈本钰.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研究[D].贵阳:贵阳师范大学,2021
[5]丁骥良、吴运友.语文学习方法博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46.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