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根据地的红色金融精神

2023-05-24陕劲松

银行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根据地红色银行

陕劲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是创新开拓的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在战争年代相结合的具体实践,深深地刻上了中国革命事业的红色烙印,留给我们今天的是丰富的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永不枯竭的强大精神力量。山西是共和国金融事业发展和壮大的地方,积淀着浓厚的红色金融元素。作为革命老区,山西诞生了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我们追寻革命老区的红色金融历史,深刻把握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金融内涵,传承和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金融文化,需要努力做好红色金融基因的宣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追寻红色金融足迹

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夺取革命胜利和巩固红色政权而创建、发展和不断壮大的一种战时金融形态,是经济形式的财政金融与无产阶级革命适应战争形势而结合的特殊形态的产物。它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商业金融,既具有战时性与灵活性、政治性与经济性,也具有革命性与商业性相融合的特征。

为新中国的银行业奠定了坚固基石

为了配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开展生产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以各边区政府为主导的根据地银行相继成立。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各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纷纷成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边币和抗币,统一流通货币,驱逐日伪币和杂钞劣币,逐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战时金融体系。

晋察冀边区银行于1938年2月18日在山西五台县石咀村宣告正式成立,至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为止,历经10年5个月又4天。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开展对敌货币斗争、扶植和发展边区经济、保证军需、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冀南银行于1939年10月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正式成立。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众多红色银行中,冀南银行是其中管理最细致、运作最完整、制度最健全、内部机构层次最清晰的优秀银行代表之一。据统计,冀南银行率先建立了“总行-区行-分行-县支行”的四级管理体系,制定了各种业务管理方面的详细制度,开办了贷款、存款、汇兑等十多项业务。1943年,冀南银行总行还尝试向各区行派驻监察委员,监委制由此开始实行。1944年,冀南银行与工商管理总局合并。1946年1月,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直到1948年7月22日,与晋察冀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

西北农民银行是新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基石之一。1940年5月,晋西北行政公署以兴县农民银行为基础,在山西兴县组建了“西北农民银行”,发行了10种面值的“西农币”,流通于晋绥抗日根据地。该行总行设在兴县县城。1947年,晋绥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统一为西北解放区后,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统称“西北农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央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等其他根据地银行,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以此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

在创建、发展和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银行的艰苦岁月里,诞生于山西的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革命斗争精神,及其制定的一系列金融政策、规章制度和积累的丰富金融经验,对新中国的金融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方针政策和工作管理经验,至今仍值得银行机构遵循和借鉴,有着宝贵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党当家理财的金融革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和根据地银行内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金融革命家,毛泽民、董必武、陈云、高捷成、曹菊如、南汉宸、关学文、胡景澐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這些红色金融革命家们创业于民族危难之时,工作在枪林弹雨之中,冒着生命危险为党、为军队、为人民筹款筹粮,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封锁和“扫荡”,为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改善了根据地群众的生活,有力地支援了党领导下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他们无私奉献、出生入死的敬业精神,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廉政精神,不怕牺牲、坚定理想信仰的革命精神,凝结成了为民服务、为党理财的红色金融文化,为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发展新中国的金融事业提供了珍贵借鉴和丰富经验,培养了优秀的干部队伍和金融人才,并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递给了后来的金融工作者。

优秀宝贵的红色金融精神

在革命进程和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创造了杰出的金融文化,积淀了丰富的金融思想,展现出优秀的宝贵的红色金融精神。

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是红色金融的政治灵魂。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红色金融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事业,彻底贯彻“保障经济,服务军事”方针,采取适应根据地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在货币发行和货币斗争、打破日伪经济封锁、保障八路军军事供给、稳定根据地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身处何种困境,红色金融先辈们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信念,在面对根据地银行成立之初人员少、资金少、文化水平低的艰苦条件,面对缺纸少墨和“扫荡”“蚕食”的危险困境,将银行放在“扁担上”“马背上”,冒着枪林弹雨保护着来之不易的银行粮款和工具材料。在长征途中,从事财经管理的高捷成帮红军筹款、记账。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在这六年中东奔西走,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宽阔胸怀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正是源于革命家们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金融事业才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胜利。

忠于人民是红色金融的政治本色。战争年代的红色金融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长征途中,毛泽民带领下的国家银行每到一地,都要赶在红军撤军前,日夜不停地把流通在群众手中的“红军票”一一兑换回来,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这一独特的行为,充分体现了红色金融一切为人民的金融思想。从苏区国家银行、工人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各种类型的红色金融机构,到抗战时期的边区银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政金融总是想各阶层群众之所想,集中一切力量为严重缺乏生产资料资金的工农业进行生产贷款。红色金融事业严格遵守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因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为民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金融事业将保障抗战、发展根据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长期革命工作的中心任务,正是坚持了为人民的革命本色。

不畏艰难、廉洁奉公是红色金融的鲜明特征。在根据地十分困难的时期,印刷厂、银行、造币厂的职员主动要求不领工资,节约每一张纸、每一个铜元用以支持革命战争。在苏维埃国家银行瑞金支行,担任营业部主任的刘春发为了节省政府发的公粮支援前线,曾冒雨步行六七十里山路回家背着米去办公地点。为党理财的毛泽民,虽然经手无数的现银现钞,从没有伸手拿过一分钱,审查财务十分严格,一分一厘都要登记出处,人称“贫穷的富翁”。这个称呼不仅是群众对金融革命家的赞颂之情,更是他们廉洁奉公的真实写照。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红色金融工作者们的精神品格。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冀南银行对外号称八路军工作团,为避免暴露目标,首任行长高捷成对每个厂址和隐蔽点都实地反复查看,印钞厂建在太行山的深山沟里,机器设备、印钞纸张和油墨也分散在崇山峻岭的岩洞中。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他带领全行同志在黎城县太行山的深山沟里创建了三个印钞所,一旦面临日寇扫荡,这三个印钞厂可做到在三个小时内安全转移。冀南银行的物资和设备,大多通过迂回曲折的关系和渠道,从日伪占领下的石家庄、德州等地采购而来,时常要靠人背马驮的方式,日夜兼程,躲避敌军的围追堵截,冀南银行也因此被稱为“马背银行”。在那个无资金、无设备的特殊年代里,金融革命先辈们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红色金融史上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最终铸就了红色金融事业的奇迹。

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是创新开拓的伟大事业,许多红色金融机构先后创立和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在战争年代相结合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烙印,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永不枯竭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红色金融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革命家们勇于创新的智慧结晶。在异常艰苦的战争年代,老一辈金融革命家们始终坚定地贯彻党的抗战财经政策,一切从解决军事供给、人民生活和边区机构运行等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首先,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即“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和巩固根据地服务。”其中,“为革命战争服务”是首要任务。一手紧握枪杆子,一手狠抓钱袋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邓小平在《关于财政问题》的指示中指出“各行署区银行分行,各专区设办事处经管发行、兑换与贷款等业务,在工作上受同级政府领导。”业务方针、发行数量和预决算等各项规章制度都要报告请示边区委员会,确保正确执行党的货币政策,正确认识银行的作用,积极利用银行的各种优势去保障和调整农业、工业和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同时,在各类金融活动中积极总结经验,认识到无节制发行新钞并不是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加紧生产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事业,是自力更生的基础。”直到今天,重视和服务工农业生产,建立独立自主的商品经济流通等都是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政策的基本保障。

其次,严厉打击违反金融政策的不法行为。巩固金融既是根据地政府的重要经济任务和中心工作,也是战争时期金融事业的主攻方向。随着战争态势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贯彻根据地政府制定的关于巩固货币和稳定金融的各项政策方针,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动员各种力量,如何加强查禁工作,如何运用政治经济等各种力量”。

各边区政府从思想教育与宣传动员入手,逐步提出了具体的罚款、没收、处分和惩处贪污罪、诈骗罪等措施。1941年4月中旬,晋绥边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巩固农钞发展贸易的指示》的文件,提出了“严格禁止法币、白洋在市面的流通”。但到1941年11月,农钞的使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比以前降低了。经过调查,边区政府了解到,除了战争封锁的原因,某些党政军民机关的合作社和商店不顾大局,仍然在进行金融投机活动。为了确保金融政策的有效贯彻和执行,晋绥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健全分行、支行组织机构,坚决执行统一购买决定;各地组织缉私队,发放缉私牌照,成立金融游击队,严格确保政府法令的执行;严办金融汉奸,以儆效尤;针对走私法币,规定“法币在两万元以上者,除没收外,并处以死刑”。同时,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晋西北修正扰乱金融惩治暂行条例》(1941年11月1日施行)、《晋西北非法行使法币之缉查与惩治办法》(1943年1月15日施行)、《彻底禁止使用银洋的指示》(1943年11月)等一系列指示和条例。在恶劣的战争环境和窘迫的经济环境下,依靠共产党人的信仰、勇气和智慧,金融事业一切从实际出发,历经磨难,走出困境,不断创造着金融奇迹。

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

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发展的历史证明,金融事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金融价值观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金融的发展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红色金融与革命军队、人民群众同根共生,相辅相成。一方面,红色金融的实践是为了人民,根据地银行采取的各项金融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响应了人民的需求。邓小平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指出:“我们的货币政策,……大批地贷给人民和投入生产建设事业,取得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它的信用是很巩固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人民不断受到各种高利贷方式的剥削,深受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压迫。而此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符合人民需求的新的金融政策,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红色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建立离不开人民,由于战争而被迫进行的机构搬迁以及金融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帮助与配合。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今天,我国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方向也要继续以人民为中心,要在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产业等方面,继续谱写“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事业新篇章,进一步彰显金融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宗旨。

用红色精神塑造清廉形象

要扩大红色金融精神的传播力、引领力和渗透力,充分发挥红色金融精神的教育、激励、凝聚和引导作用,逐步将其渗透到银行业的监管和机构经营的各个环节,培育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行业道德风尚;通过宣传红色金融精神、红色金融文化,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让红色金融精神占领宣传教育阵地。通过红色文化宣传,了解革命先辈们白手起家、血雨腥风的革命歲月和革命事迹,学习他们面对恶劣和残酷的战争形势,不怕牺牲、历经磨难最终战胜困难、创造金融奇迹的大无畏的开拓精神,认识到我们今天金融事业和成就的来之不易,激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对红色金融史的认知、思考和感悟,提高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汲取红色金融精神,学习毛泽民、高捷成、南汉宸等老一辈金融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的精神操守,坚定对党忠诚、为民负责的初心使命。

把传承和发扬红色金融文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用红色革命精神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坚守精神家园,树立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打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确保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和作风纯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广泛开展的主题教育中,要将红色文化和金融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结合起来,将红色金融精神中党的领导、执政为民、为理想信念奋斗终身等思想元素融入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建设中来,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追寻红色金融的革命足迹,领悟红色金融的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红色金融基因,对于新时代推进银行业的红色金融文化、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定要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化等方面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行业新局面,让金融从业者思想政治再洗礼、初心使命再升华、担当作为再发力,激发新时代的奋斗伟力,打造具有金融行业特点和特色的红色文化和清廉文化品牌,在服务小微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上,以红色金融伟力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本文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YNYB202216)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杨生恒

猜你喜欢

根据地红色银行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追忆红色浪漫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