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
2023-05-24汪京莉武秀文
汪京莉 武秀文
要办好学前教育就要遵循学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认真组织和切实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是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如何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呢?下面谈一些我们的实践体会。
一、找准核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幼儿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并非所有的教研活动都能促进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有实效的教研,才有利于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根据我们的经验,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最重要的是找准核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
首先,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何谓坚持实事求是呢?从幼儿园角度来说,至少要符合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其一,园本教研活动中所研讨的问题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其二,组织园本教研活动的动机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其三,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真实的提高。所以,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为了保证教研活动能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服务于本园的发展。
其次,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必须坚持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就是园本教研活动要达到的目标,“矢”就是园本教研活动的方案、计划等。教研活动方案、计划等是针对目标设计的,是服务于目标的。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确保教研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才能使教研活動有序地进行,并能随时检验教研活动的效果。目标从何而来?自然是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并且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来。所以,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为了保证教研活动能够确立明确的目标。
最后,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必须具有创新性。有创新,才能给人以启发,才能推动教研的发展。创新的起点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所以,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为了保证教研活动富有创新性,充满活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起到导向作用的。只有核心问题,才具有导向作用。什么是核心问题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教师把自己精心挑选的玩具提供给幼儿,结果却无人问津。这是经常出现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有的教师会想:为什么幼儿对这些玩具不感兴趣呢?他们对什么样的玩具感兴趣呢?这显然是浮于表面的现象性问题,不是核心问题。如果我们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一步,那么,即使教师调整了玩具,也仍然不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真正的问题在于“教师选择玩具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依据是不是适当”,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那么玩具设计、选择、投放中的其他问题也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幼儿对玩具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了。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成为核心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核心问题,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该问题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产生的;二是该问题不是一个表面的现象性问题,而是一个深层次的本质性问题;三是该问题制约着其他问题,随着该问题的解决,受其制约的其他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发现并抓住核心问题,是园本教研活动是否高质量、有实效的重要前提。
我园在实践中积累了抓准核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的一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在开展问卷调查和召开专门的意见征求会、讨论会的基础上,运用分析与追问的方式,发现并找准核心问题。分析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最关注什么、忽视了什么、不同群体的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是否存在差异等。追问调查中发现有两个数据差距最大,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调查中发现有两个数据差距最小,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调查中发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的变化呈现相关性,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能不能对最初发现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进而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呢?随着某个问题的解决,相关的其他问题是否能够相应地得到解决?追问建立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目的是通过追问引导教师进一步思考,在不断追问中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再从这些问题中找到核心问题。
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提出了很多两难问题不知道如何回应。其中有一个问题情境是这样的:幼儿在教师帮助下,成功孵出了一只小乌龟,他们对刚刚出生的小乌龟十分喜爱,每天都会将小乌龟捧在手心里和它聊天,还经常会将小乌龟放在玩具盒中带着它游戏。有客人老师来班里时,他们还会将小乌龟放在手背上向客人老师进行展示和介绍。有的教师认为幼儿的行为表现出了对小乌龟的喜爱,应该鼓励;有的教师则认为幼儿的行为会伤害小乌龟,应该阻止,但是又害怕伤害幼儿对小乌龟的情感。面对这样的情境,教师该如何做呢?我们采用了追问的方法,逐渐明晰核心问题(见下表)。
二、精心设计,切实准备
在明确了核心问题后,我们就要以核心问题为导向,进行系统的思考,设计和确定系列教研内容,组织和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园本教研活动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园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在设计系列园本教研活动的实践中,我园主要采用了“三思三研四看”的策略。
“三思”:一是思考通过系列园本教研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二是思考系列园本教研活动如何满足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三是思考如何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研”:一是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二是研究系列园本教研活动的框架,通过可选择的教研内容解决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现实问题;三是研究系列园本教研活动的管理机制,保障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四看”:一是看系列园本教研活动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二是看系列园本教研活动是否路径清晰、联系实际;三是看系列园本教研活动内容是否聚焦问题,有没有价值;四是看系列园本教研活动中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性、专业性。
下面是我们经过“三思三研四看”设计的系列园本教研框架。
为了使精心设计的教研方案或计划能够真正落实,我们还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计划文本准备
重视每一次教研前的计划文本编写,是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园本教研的必要条件。编写教研计划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提出明确的、可完成和检测的教研目标;二要能根据教师已有经验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研形式;三要能使教研的各环节环环相扣,一步步引领教师在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提高认识。
2.信息、资料准备
教研主持人需要了解教师的现有水平、现有认知、工作实际、近期兴趣和需求、心理特点、儿童观及教育观等,需要提前查阅教研内容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提前给教师发放需要了解的相关材料等。
3.主持人能力准备
教研现场主持人(管理者)是开展园本教研的灵魂人物,主持人对现场教研节奏的把握、时间的掌控,对教师现场提问的回应,对教师现场情绪的把控与引导等做得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教研是否能够有效开展。这需要主持人有较强的专业自信、随机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等。
4.物质准备
教研现场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准备,包括多媒体电子设备、音响话筒、纸笔、桌椅等,以及对整个教研现场环境的设计和准备。
三、尊重教师,关注教师
教研活动归根到底是教师自己的学习研究活动,不应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因此,在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尊重和关注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1.尊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體地位,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事先对教研的主题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只是被动地参加教研活动,即兴地说上几句话,那么这样的教研活动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要想取得教研实效,关键在于充分尊重教师,让他们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而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我园在园本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园本教研所要解决的是教师当前非常关注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是教师反复探讨后确定的,教师充分参与制订系列园本教研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他们对开展系列园本教研活动应做好哪些准备、自己期望的目标是什么也心中有数。
2.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兼顾教师不同心理预期
在设计和选择教研策略时,一定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教师的心理预期,帮助教师放下心理负担,轻松地参与教研活动。例如,对于不善于口头表达的教师可以让其采用写小纸条等方式进行表达,以实现人人参与表达的目的。教研中我们采用辩论会和小组研讨的方式,也是在分析年轻教师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年轻教师的特点是有自信、敢于表达,辩论会的形式符合年轻教师的特点。小组研讨能帮助年轻教师共享智慧,弥补个人认知不足。
3.保护教师自尊心和积极性,正确引导教师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
在教研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当教师间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不以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方式加以评判,而是感谢和鼓励每一位教师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有不同才会有比较,有比较才会引发讨论,有讨论才会促进发展。我们认为,教师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有其特定的出发点或依据,这些出发点或依据能够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可能获得全新的认识。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我们非常注意坚持“研事不研人”,只针对不同意见本身展开讨论,而不涉及意见是谁提出来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又可以维护教师的积极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主动引导教师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引发他们不断质疑、讨论。例如,在以“喜欢与爱”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A组教师说:“我们发现幼儿和小乌龟玩游戏时小乌龟并没有受伤,伤害只是教师的主观认知。”从教师的表达中可以看出:A组教师没有意识到幼儿的行为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他们认为,在没有发生看得见的伤害时,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当时,我们特意重复了A组教师的观点,但没有表达有倾向性的意见和态度,希望其他教师可以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C组教师马上提出了不同意见。由此,教师间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都在相互借鉴他人的观点,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
四、回顾、反思和实践跟进
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研究就完成了,后续还要不断回顾、反思和实践跟进。
1.回顾、反思让教研质量实现持续提升
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会及时组织教研管理团队对教研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回顾整个教研过程,检查教研目标的达成度,分析、评价教研中实施的策略。通过回顾和反思,让教研组织者看到在教研过程中自己哪里做得好,为什么好,哪里做得还不够好,为什么不够好;思考自己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开展教研活动,我们都会让教师运用板书、思维导图等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样做一是可以使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和同伴的思维轨迹,二是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三是有利于教师及时梳理自己的观点。
2.实践跟进让教研成效真实可见
评价园本教研是否有实效,需要我们在教研后持续进行实践跟进。在日常进班时,观察教师是否真正认可和接受教研中提出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策略,教师的观念是否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保育教育行为是否得到改进,教师是否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教研中所获得的策略,在运用过程中是否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等等。在实践跟进的同时,照样可以运用前面所提到的各种观察记录和分析汇总的方法。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的。
我们深知“善待教师,就是善待教育”“读懂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只有不断研究教研、研究教师,才能形成最终指向教师成长、幼儿成长、办园质量提升的园本教研的最佳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