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金融科技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2023-05-24耿黎
耿黎
发展普惠金融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临“两高一低”等困境,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与金融科技的发展,“科技牵引、数据驱动”的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开始深度融合,标志着普惠金融进入发展新阶段。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年轻的国有大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打造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邮储模式”。
发展普惠金融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两高一低”对传统普惠金融业务的挑战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因其面向群体的广泛性与金融服务的普遍性备受关注,在长期实践中,普惠金融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集中表现为“两高一低”的特征,即风险高、成本高、回报低。
一是风险高,普惠群体中的小微企业经营脆弱、抗风险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同国企相比,风险较高,或会因经营扩张、压货、大额订单流失等问题而无法继续经营。经过调研发现,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5年左右,能够经历各类生存挑战迎来柳暗花明的小微企业占比较少,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映射出普惠金融的风险高。
二是成本高,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种类多,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差别明显,以传统的银行信贷服务为例,服务一家贷款50万元或者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同样需要完成申请、调查、审查审批、签约、担保条件落实、放款审核等十几个环节,需要客户经理等经办人员很高的参与度,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收益低,风险高导致传统普惠金融业务的综合收益覆盖风险成本面临挑战,而且随着市场定价竞争日趋激烈,普惠金融领域的收益空间被不断挤压。
信息不对称及数字化水平差异制约普惠金融发展
信息是否可以有效共享,影响着金融机构的评价成本。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规范的披露机制及财报体系,普惠金融领域的小微企业往往存在信息难以被有效收集或采信的难题。信息化时代下,小微企业很少参与数字化转型,为数很少的SaaS服务也局限在记账等软件上,各类数据非常分散,“数据壁垒”广泛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进行辅助判断,只能依靠“三品”“三表”来分析小微客群的经营情况,陷入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一些违规中介通过“包装”数据或者伪造信息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良影响。
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的平衡形成压力
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为各类有需要的金融群体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同样包含“可负担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要秉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来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同时也要协调好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让渡收益,在履行好社会责任的同时推动持续发展。
平衡好这对关系,就要关注好“规模”“成本”“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规模要增长,才能做大“蛋糕”,实现发展;成本要控制,才能在综合金融服务收入空间被挤压的前提下完成收入计划;风险要管控,才能预防出现风险客户导致的资产质量压力。如何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营收、可持续的发展,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重要挑战。
数字化是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难题的“锁钥”
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通过数据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服务,成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的通用做法,数字化转型也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以数据要素、科技驱动等元素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以消费场景的互联互通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就是数字产业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个行业都在寻求数字化转型,搭建本行业的“产业互联网”。
“科技—产业—金融”密不可分,科技催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快速成长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方兴未艾的产业互联网挑战着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大量处于产业末端的小微客群亟须更加智能、精准的金融服务来破解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也正是数字金融的不断创新与延伸,带动着B端企业客群进行相应的数字化转型,反映了产业互联与数字金融的共生关系。在“传统产业链要强链”“新兴产业链要建链”的时代要求下,发展数字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深远意义。金融机构恰是这场数字革命的主力军,运用数字科技推动普惠金融深度转型,能快速破解普惠金融发展的难题。
数字化解决普惠发展难题的路径及表现
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带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升级,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提供了路径。
移动互联技术发展使远程服务成为可能。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手机银行、线上贷款、即时支付等服务的应用,使金融机构能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远程服务,从而使金融机构能以较低成本下沉服务,触达大量分散的农户、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与便捷性。银行可以通过各类线上渠道,也可以依托合作方的渠道,实现主动授信等。邮储银行围绕“智能化、个性化、开放性、安全性”宗旨,推出手机银行8.0,实现支付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的线上化,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为数据的智能场景应用夯实基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普惠主体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动态与静态数据,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及迭代,可以实现对小微客群数据的抓取、分析与精准画像,将传统的税务、发票、政府采购等信息实现批量处理。数据上云,智能分析,使得金融机构建立智能化评价机制及风控体系成为可能,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的系统化程度显著提高。近年来,邮储银行广泛引入征信、税务、发票、工程等多維度数据,依托大数据金融科技手段,构建了贷前客户精准画像与识别模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触发式贷后预警体系,实现全流程全领域的数据标准化管理和应用。
金融科技应用可以实现模式创新与流程优化,有力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使普惠金融运营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能推动实现场景获客、移动展业、自动审批、智能风控,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邮储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推动模式与流程创新工作,打造了“线上+线下”综合营销和批量获客模式,通过数据分析,采用“二维码营销+主动触达+场景获客”等多种营销模式,以实现主动授信或批量授信;“移动展业+无纸化作业+信贷工厂+触发式贷后”的数字化运营模式,有效节约了传统业务办理的时间。据估算,与传统模式相比,新运营模式的业务办理效率提升了50%以上,数字化的业务办理方式优化了客户体验,也增强了信息安全。
邮储运用数字化方式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的实践
作为一家立足普惠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一直奋战在普惠金融服务的第一线,既有“大行”的科技优势与资源禀赋,也有同“小行”相似的“服务下沉”与“深耕场景”的特质。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大趋势下,邮储银行争做先行者与引领者,搭建了独具特色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并在技术应用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搭建普惠金融服务的数字化“5D体系”
备预不虞,善之大者。十多年前,邮储银行便着手探索普惠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小微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理念,随后就启动了长期的数据接入、场景搭建、流程改造等互联网转型工作,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经成功搭建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数字化“5D”体系,即数字化营销体系、数字化产品体系、数字化风控体系、数字化运营体系和数字化服务体系。
搭建数字化营销体系。邮储银行通过迭代行内系统、接入外部场景,已经建立了面向不同类型客群的触达渠道。通过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中心实现客户触达及营销。与启信宝、百望等平台对接获客,同海螺、神州、红狮等核心企业搭建合作场景,同地方政务平台合作进行渠道引流。通过智能分析、隐私计算等技术运用主动授信等方式搭载“营销地图”等智能服务,实现了“系统触达+平台引流+主动授信”的数字化营销方式。
建构数字化产品体系。一方面,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分类研发,依托样本进行充分的模型训练,研发对应产品;另一方面,深耕不同行业与差异场景,理清场景节点,推出专属产品,形成极速贷、小微易贷等线上产品体系。以小微易贷为例,邮储银行共打造了银税互动、发票、海关、首贷户、政务政采、信易贷等十大项目,为小微客群提供了丰富的线上产品。
打造数字化风控体系。构建了勾勒客户画像的模型体系,从“人防”向“人防+技防”的方式转变,结合客户所处的行业、区域、产业等进行丰富的模型演练,实现线上贷款的自动化审批与非现场
预警,使用数字化技术把控风险,构建了“客户画像+模型规则+风控策略+自动预警”的风控体系。
推出数字化运营模式。推动传统金融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推进移动展业,数据授权、资料收集、合同面签等功能通过移动设备得以实现。持续推进信贷工厂建设,实现自动评级、自动分配、自动重检等系统功能,提升了信贷工厂的数字化水平。改造系统流程,实现了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股东会决议等业务单式的无纸化,提升业务效率,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确立数字化服务方式。聚焦小微客户的多元系统使用需求,推出H5轻型化服务,运用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合作方平台搭建了“线上+远程+线下”的渠道服务体系。通过各类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包含线上信贷服务、小微寄递卡、生意圈撮合、咨询类等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
打造以“ABCDIX”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应用模式
数字化转型“5D”体系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具体应用,在不同生态对接与场景挖掘的过程中,邮储银行充分运用数字化科技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小微客群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可概括为“ABCDIX”的数字技术应用模式。
其中,A指的是人工智能。邮储银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及业务样本进行充分训练,推出了自动审批模型、预警模型,持续推进模型迭代,快速推动了小微易贷“十大项目”的升级与贷后集约化建设。B是指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在价值创新、风险管理、开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邮储银行采用区块链底层技术,通过搭建WEB前端、管理平台、数据集成和监控平台四大子系统,构建了区块链基础系统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业技融合优势,在票据、供应链金融、数字政务、数字货币等8个业务场景均有项目落地。C是指云计算,即实现应用上云,提升数据场景对接效能。接入外部场景,通过应用上云,实现外部场景稳健、敏捷开发。运用云计算等方式,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D是指大数据,接入全国各地税务、政采、海关、科技等数据,打通同核心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接口,与近百家地市的政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不断创新推出各类数据产品及服务。I是指“物联网+5G”,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贷押品的实时跟踪。通过物联网设备部署,实时监控抵质押物状态、位置等信息,实现风险监测预警。X是指前沿技术,运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同信通院等合作方共同搭建营销评价和风控跟踪等体系,对特定维度客户进行数据评估。
邮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差异化“增长极”
科创金融
科技兴,产业兴,金融旺。科技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与创新的重要群体,其中的小微企业更是日常工作中较为活跃的群体,邮储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及市场呼唤,重视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对接工作,对接企业专利数据,经过充分的模型训练,创新研发推出“科创e贷”,破解科技企业客群开发瞄不准、看不透、风控难、周期长等痛点、难点问题。自助申请、自动审批、自主支用的线上信贷服务产品流程便捷,体验良好,自上线以來便成为客户满意、市场认可的“明星产品”,上线一年多的时间,累计服务客户近5000户,累计发放贷款近200亿元,实现了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的精准开发。
在研发专项产品的基础上,邮储银行启动了科技产业链的研发与推广项目,结合企业专利数据,对产业链技术节点进行层层解析,构建产业技术图谱,搭建专利检索式寻找各科技产业链的专利清单,再刺破专利数据面纱找到背后的、在科技产业链底层实际经营的真实科技企业,围绕国家战略性新興产业导向、科创发展布局,圈定价值高、潜力大、前景好的科技产业链,推出人工智能、医药、5G、智能制造等十大科技产业链,对链上企业针对性营销“科创e贷”,定制评级模型,开展客户精准画像,构建“看未来”评价方法,完善服务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
产业金融
产业是基础,金融是核心,科技是工具,通过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产业的效能与质量,推动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产业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邮储银行聚焦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破解传统供应链模式在“确权”“占用授信”等环节的难题,利用产业链场景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深度分析各类信息反映的小微客群经营情况,借助场景切入、生态建设,主打“去中心化”与“数据驱动”的优势,推出“产业e贷”“平台e贷”等产品,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或产业集群客户提供便捷的线上融资。截至目前,已经合作超30家核心企业。
在与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数据、场景的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行内外的多维度数据,赋能前端的产品设计、团队推动、营销推广,借助场景切入、生态建设,在区块链平台植入企业手机银行、H5等链接,推动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运用GPS监控管理、物联网等技术进行信息数据整合,提供综合服务。
主动授信
传统营销模式往往需要线下触达,沟通困难,营销效果也不佳,更无法让真正有需求、数据表现良好的客户“脱颖而出”。为解决这一痛点,邮储银行充分运用金融科技,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启动主动授信模式,依托智能风控技术,从目标客户中筛选数据丰富、风险可控程度高的客户,精准化、低成本触达客户,为客户提供全线上、秒批秒贷服务,实现风险管控、业务发展、客户体验的有机平衡。聚焦行内结算无贷户、科创企业、政务政采客群、产业链客户,进行针对性开发,依托“普惠服务代表+网格化营销+营销地图”,进行全面覆盖营销。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责任编辑:孙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