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捷化程度是衡量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维度

2023-05-24赵志宏

银行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硅谷流动性存款

赵志宏

2023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被金融监管部门关闭。硅谷银行向高科技初创企业及相关私募股权/风险投资(PE/VC)机构提供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是敏捷的,但其基于这一业务模式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进化却失于敏捷。2023年3月以来,从硅谷银行到瑞士信贷,欧美银行业发生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风险失控事件表明,敏捷化程度已成为衡量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维度。就此话题,本文以硅谷银行风险失控事件为例进行深度剖析。

发生过程

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PE/VC、高科技企业,在前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美国的PE/VC市场快速扩张,给该行带来大量低息存款,其存款规模、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2022年5月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一方面,PE/VC市场流动性收紧,企业存款增长乏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硅谷银行在资产端配置了大量长久期的持有至到期债券(HTM)和可供出售债券(AFS),当利率快速上涨时,债券价格暴跌,硅谷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面临巨大压力。

3月9日,硅谷银行宣布大规模再融资,包括以亏损18亿美元的代价出售210亿美元债券,增加150亿美元定期借款,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等。这引发了市场对其流动性不足、财务亏损的担忧,恐慌性抛售硅谷银行股票,当天股价下跌60%。同时,PE/VC机构提醒被投企业将存款转移,一天之内挤兑420亿美元。3月10日,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被关闭。

原因解读

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负债端,硅谷银行存款结构不够稳定,在1731亿美元存款中,定期存款加上个人储蓄存款只有66亿美元左右,占比为3.9%,其他都是企业活期存款。资产端,在利率下行周期,为获得更高收益,硅谷银行将大量资产配置长期资产支持证券和国债等非信贷资产。负债端短期存款占比大,资产端配置大量长期证券,在美国对中小银行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净稳定融资比例很低,无需进行监管资本压力测试,使其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风险集中度较高。硅谷银行的客户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VC、PE这类投资机构,另一类是科创企业,客户群体过于集中。风险投资机构和科创企业的资金特点是,没有商业化、市场化的产品,缺少经营性正现金流,投资人的投资和科研支出等容易形成大额存款和大额支出。此类客户集中度过高,增加了硅谷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

美国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较为宽松。2019年,硅谷银行的总资产只有712亿美元,存款只有617亿美元。疫情发生后,美联储实行量化寬松政策,造成美元泛滥,大量资金投向科创企业,所以突然之间存款多了起来。这些存款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形成的,对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根据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硅谷银行处于第四档银行范畴,不需要设置逆周期资本缓冲,无需进行监管资本压力测试,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也没有监管要求。

信息披露不当导致客户挤兑,引发流动性危机。硅谷银行贷款风险并不大,资产方没有太多的不良,是声誉风险扮演了其倒闭的直接导火索。数字经济时代的挤兑以小时计,速度方面呈几何级数提升,一旦挤兑,银行闪崩。硅谷银行贱卖资产导致了市场恐慌,为弥补亏损发布新股募集计划又进一步加剧了负面信息的冲击,储户提款导致现金余额降至-9.58亿美元,股价单日跌幅超过60%,风险因素的多层级多维度叠加,导致硅谷银行自出现危机至倒闭仅仅历时3天,几乎是顷刻坍塌。

复盘分析

商业银行具有天生的脆弱性,在银行倒闭案例中,流动性危机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经济环境下,银行面对的风险传导特征已经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风险变化速度及传染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极端情景出现的概率上升,风险程度也有所加剧。

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转化为声誉危机的警惕性。从表面上看,是信息披露引发了市场担忧和挤兑,事实上,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科技企业存款减少,大额取现现象时有发生,存款持续流失,硅谷银行负债端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采取新的融资手段,从而导致信息无法掩盖,引发挤兑。负面舆情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扩散,极大地缩短了处置声誉风险的有效时间。同时,如果单一机构发生重大声誉风险却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恐慌情绪的蔓延将给社会秩序和金融稳定带来重大系统性风险隐患。因此,要前瞻性地分析风险信息披露可能引发的负面舆情,做好声誉风险评估,完善处置预案和应对措施,着重稳定和恢复社会信心,避免风险向其他金融机构传染,引发系统性风险。

坚持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实施特色化经营策略,仍要始终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硅谷银行开创了以投贷联动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不良贷款率常年处于1%以下,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却因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导致流动性危机。这提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开展特色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以合理确定风险边界为基础,主动安排各类风险结构,实现风险控制与经营业绩、当期收益与远期价值之间的合理平衡。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硅谷银行显然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及应急处置方案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要以此为鉴,在强化负债结构多样性管理的同时,贯彻前瞻性和主动性管理思路,全面监测和分析各项流动性风险因素,细化应急演练方案,检验流动性风险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全面考虑宏观和微观经济变动因素、交易对手信用变化,评估银行潜在流动性风险水平。

强化跨周期经营理念。硅谷银行的危机与美联储宽松政策刺激下科创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紧缩政策下的行业收缩密切相关。商业银行要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能力、经济周期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应行业、产品的选择能力,根据宏观政策变化和行业内企业经营情况波动,适时调整经营发展和风险管控策略,做好跨周期经营。

管理启示

上述对硅谷银行风险失控的复盘分析表明,其风险自变量在于硅谷银行负债端和资产端都存在集中度过高,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资产端大量配置了长久期的HTM和AFS,同时,负债端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大额不稳定批发存款,这类客户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未受保存款比例过高(91%);其因变量在于数字化环境下流动性危机舆情传播烈度呈几何级数提升,多层级多维度叠加快速挤兑,顷刻坍塌;干预变量在于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美联储加息节奏过快,利率快速上涨时债券价格暴跌,但硅谷银行却可不受美联储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率、补充杠杆率的压力测试约束。

风险管理思维方式无非是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线性思维倾向于用因果关系理解系统,有时会陷入多元问题一元化、拿过去推未来、局部用于整体的窠臼;非线性思维可用于解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的、多元、非连续的问题,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数字化时代的风险管理不能仅依赖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线性思维,而是应打破单一因果论(如考虑经济生态环境的差异性),识别非匀速发展曲线的基本形态(如经济周期理论),采取考虑多维度干预变量的非线性思维(如监管压力测试),也就是进化的思维。

历史上诸多银行风险失控的教训在于业务拓展超出了风险管理能力的边界。1994年,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失控》中提出了当时少有人理解的“生物学进化逻辑”。虽然要掌握复杂理论、生物论或系统论中的任何一种都绝非易事,但好在掌握非线性思维的目的不是掌握这些理论,而是认识到由自组织、非线性、反馈机制等因素构成的系统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和被控制的,并将这样的理念转化为日常决策与行为的指导。拥有非线性思维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进化”。

风险管理升维,需要依托面向生态的开放式金融数字系统,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敏捷性,“敏”锐感知生态环境中风险因子及其交叉影响变化,迅“捷”转变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变化,真正融入银行价值创造的全流程。

(作者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

猜你喜欢

硅谷流动性存款
追回挪走的存款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