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的确定与实施

2023-05-24王立新施利娟

体育教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王立新 施利娟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体育课堂育德目标制定时常见的问题,梳理了中小学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的确定方法与实施策略:如“上”“下”呼应,明确育德目标确定的指向;系统渗透,关注育德目标的类别与贯通;“四步一体”,着力育德目标确定的操作路径等。最后结合“攀登绳架”这一课例对育德目标关键育德点确定的思路、育德目标与行为动词的选择、育德目标达成的方法与策略、促进育德目标达成的相关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厘清体育课堂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育德目标的确定与实施。

关键词:体育课堂;德育教育;育德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4-004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国家颁布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也要求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程目标之中。但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教师对育德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存在问题——过于强调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当体育融入德育,才能彰显体育本质,体育课堂有了育德目标的引领,教学活动才更有意义。因此,要厘清体育课堂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育德目标的确定与实施。

一、体育课堂育德目标制定时常见的问题

(一)学科德育意识不强,育德目标的制定比较随意

教师对育德目标的制定比较随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德育意识不强。制定育德目标不能严格对照国家要求,有一定的经验惯性,要么更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体现,要么忽视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两个维度的融合,未能秉持大德育、大体育观。第二,缺少对学科学段目标的深切领会。各学段的育德目标没有充分体现学段特征,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之间的育德目标差别不大,没有对应国家和社会对各阶段学生的育人要求,没有对应不同学段的学情落实中小学体育课堂德育要求和目标任务。第三,缺乏系统的设计路径,没有基于单元视角进行统一规划、整体设计,不能保证其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忽视了方法手段和教学策略能促进育德目标的融入。

(二)缺少有效的设计策略,育德目标大而空泛

教师对育德目标的制定大而空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急于总体目标的快速达成,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能力和需求,没有去分析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水平劃分,不能基于教材内容特性设计相应的单元育德目标、课时育德目标。第二,一味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育德目标过于繁杂,大而全,用词模糊,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不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一节课内难以达成。

(三)遣词用句欠规范,育德目标的表述不够清晰

育德目标的制定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为主体混乱,把目标达成的主体表述成“教师”,而不是“学生”,诸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怀。培养学生刻苦奋斗、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等。显然本节课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第二,育德目标的表述模糊,没有厘清育德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条件以及达成到什么样的程度,即在什么条件和背景下,学生的行为表现到什么程度等,这些内容不够清晰和具体,就使得无法有效检测目标是否达成。

二、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应来自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他的学生塔巴在《课程设计的一般技术》中指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即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材内容的研究。这些观点虽然是针对教师确定各学科教学目标而言的,但对于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的确定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合目前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要求,教师在确定每节课的课堂育德目标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 “上”“下”呼应:明确育德目标确定的指向

1.基于“学科纲要”,落实大德育课程观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德育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可见,“大德育目标”是宏观的、系统的学科概念目标,如国家意识、公民人格、文化认同等。

2.体现教材特质和学生特点,明确教学重点

在教学设计时涉及到细化和分解,就是所谓的“中小学课程目标”。要将育德目标落实到“中小学体育课堂目标”中,就需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质及学生的需求,它是中观和微观的,需要根据各教材内容的特点入到单元总目标以及与之匹配的课时小目标,从而在课堂中加以落实。总而言之,在确定体育课堂育德目标时不能依据个人的设想随意确定,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以下这些因素:国家、社会的育人指向;学科纲领性指导文件;教材的内容;学生的需求等。依据这四个方面,进行“四项融合、彼此匡正”(图1)。

(二)系统渗透:关注育德目标的类别与贯通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目标领域。美国海德洛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把体育教学目标分为四个方面: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增强体质目标。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观点,结合中国《教育大辞典》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四类:一是认知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思维能力;二是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三是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审美观等;四是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些分类观点告诉我们,目标无论分为几类几个维度,他们之间都是彼此相连的。体育教师必须明白,中小学体育课堂贯彻落实育德要求,绝不是外加的任务,是应有之义,育德目标是蕴含在课程方案所提出的素养目标之中,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与之相融相合、浑然一体。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关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体育课堂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如“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運动认知、技战术运用以及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要表达的是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教学以及展示与比赛,在知识方面要收获多少,在技能上要达到合成标准,需要身体发展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达成;“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强调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仅要明确知识、技能获得要经过哪些步骤、程序和阶段,还要注重练习过程中相应选取某一种具体的方法,使学生身体练习达到最佳效果,而这个过程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等支撑;“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是学生学习各种运动项目时的体验性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体育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

从目前现状来看,体育教师在“育德目标”的表述时更多体现在“体育品德”这一维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品德”是体育课堂育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对学生的一生来说意义更加深远,但一旦离开了“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就成了“空中楼阁”,“体育品德”是根本,对其他两个维度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和催化作用。所以说,体育课堂育德目标不是单列出来的,是融合在素养目标之中,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结构。

(三)“四步一体”:着力育德目标确定的操作路径

布鲁姆在《教学评价》中指出,教学目标有两种制定模式,任务分析模式和泰勒的探索模式。任务分析模式的编制程序是:先描述出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终极目标,然后按照目标层次体系,逐级下降,把它分解为若干亚目标,直到落实到具体的行为目标为止。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构成了目标体系: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泰勒探索模式的实施程序是:1.确立一个一般目标,用相当广义的术语来表述。2.将每个一般目标分解为内容和行为两种成分。3.制成一张规格明细表,表的横轴列出每种行为,纵轴列出不同内容,每种行为与每个内容交叉,即构成了一张行为一内容明细表。它主要用于定义一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法用在特定技能训练上效果显著。为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确定育德目标,参照布鲁姆和泰勒的研究成果,结合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确定了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确定的操作路径。

操作路径流程基本可以分“学习相关的文件—课程文本的分析—教学实施—反思改进”四个步骤具体实施。首先,学习相关的文件。确定育德目标时,需要学习国家要求、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分析等相关文件,教师提高育德意识、掌握育德方法。其次,进行课程文本的分析。包括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明确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身学科不同学段的要求,分析本班学生的原有现状、基本状态和发展水平;对照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喜好,分析教材内容本身对于学生育人价值,然后确定单元育德目标和课时育德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将育德目标融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然后,再进行教学实施。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的确定不是“单行道”,而是“多通道”闭环思考和实践的过程,需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学内容促进育德目标达成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改进,再打磨和优化育德目标(图2)。

三、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确定的案例分析

上文分析了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确定的相关因素、分类及操作路径,那么在具体课堂中是如何落实和体现的呢?下面以小学二年级“攀登绳架”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一)聚焦发展重点:育德目标关键育德点确定的思路

在制定育德目标时,既要综合考虑,又要有所聚焦。如学生在“攀登绳架”学练过程中会出现“爬不高、不敢爬、爬得慢、爬不远、怕脏、怕疼”等一些具体表现,这些都应该是大家所要关注的育德内容。要善于挖掘育德内容以及关键育德点,同时也关注到一堂课中其他诸多“隐性”或“生成”的育德资源。如本课将培育“勇气”作为本课关键的育德点,这是基于怎样的思考呢?其一,儿童阶段是勇敢品质培养的黄金时期。其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具有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其三,“攀爬”教材本身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自信、勇敢、顽强等方面。其四,攀登绳架中的“爬越”动作,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会产生胆怯心理。综上所述,本课将主题定为“让攀登成为培育勇气的阶梯”。

(二)强化检测性能:育德目标与行为动词的选择

表述体育课堂育德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使用能够体现目标达成与否的、可检测的行为动词。如体验性目标表述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欣赏、称赞、喜欢、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等。结果性目标表述的行为动词:(1)知识类:知道、了解、理解、懂得、举例、识别、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区别、检索、收集、整理等;(2)技能类:掌握、学会、完成、运用、尝试、创编等。根据“攀登绳架”单元中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育德目标具体表述为:了解“攀登绳架”的知识与技能,在同伴互助下尝试翻越绳架,经历不同场景、不同高度的攀爬活动,具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增强直面困难的信心。

(三)实现多维助力:育德目标达成的方法与策略

当了解了如何确定育德目标的基本思路以后,如何让培育勇气这一目标育德目标融入到体育课堂?采取何种方法与策略促进育德目标的达成?勇气看不见、摸不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发展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培育勇气要有三要素:困境中磨难、杰出的行为、具有鼓动性。可以结合“攀登绳架”这个教材内容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设置困难的条件让学生去磨练(困境中磨难);二是要有正确科学的行为方式去练习(杰出的行为);三是要有带领同伴一起练习的行为表现(具有鼓动性)等。因此,为促进本课时育德目标的达成,笔者设计了“四个策略”将育德目标融入课堂(图3)。

1.在困难条件中“突破”——促勇进

“攀登绳架”是一项枯燥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直面问题或困难的情境,让他们感知置身于危险之中,但内容的难易程度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障碍的设置要具有越过的可能,让学生有战胜这种困难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师把这种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困境”转变成有趣的情境,引入了“蜘蛛侠丛林探险、蜘蛛侠勇闯三关、蜘蛛侠英雄联盟”三个充满趣味的情境,教师披上斗篷化身“蜘蛛侠”,学生则穿上蜘蛛侠的服装变身“小英雄”,完成了一项项从简单到难的攀爬任务,通过模仿、体验、协作,一次次克服恐惧,在困境中不断突破极限,在“情境”中尽情享受快乐,最终获得成功。

2. 在多样练习中“思考”——促智进

执教教师的策略应是“化整为零”,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易于实践的阶梯式小目标,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就实现一个小目标,最终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在“蜘蛛侠勇闯三关”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若能在平地上手脚协调快速地进行“蛇形爬”,就闯过了第一个小目标。若能在不同高度的器械上运用三点固定的方法进行各种攀爬,即闯过了第二个目标。闯第三关“爬越绳架”,这也是最难的一关,对学生来说,翻越“顶峰”时,绳架的最高处只有一根直线,爬越时只有一个支撑点,如何克服“倒置”的恐惧,关键时刻又如何选择最佳的体式,迈出最稳的一步安全落地,才是难题所在,学生在闯关中攻克难关获得了成功。所以说,困难并不是无法翻越的“大山”,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体育课堂需要用多个“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智慧前行,不断提升他们增强勇气的信念。

3.在人际关系中“互助”——促共进

勇气的培育方式要贴近学生,最有价值的勇气不仅能鼓励自己还鼓励了他人。如在综合活动“蜘蛛侠英雄联盟”环节,要进行异质分组比赛,不但需要勇气和智慧,还需要合作互助才能形成“英雄联盟”集聚“超级能量”。这样以合作推共进,让合力成为增长勇气的“阶梯”。

4.在即时评价中“改变”——促奋进

让学生从小就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客观的评价,要知道自己努力的空间,以及可能达到的目标,所以应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从动作技能和意志品质两个维度,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当然这个评价是鼓励性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哪里还有进步空间,借“评价”进行激励,使勇气达到更高的目标。

(四)力求有的放矢:促进育德目标达成的工具表

需要关注的是,无论是在课堂育德目标的确定,还是为促进育德目标达成的教学实施,整个过程中始终要有目标意识,育德的目标需要落实在整个教学环节,无论是为了利于引导教学,还是为了促进教师展开自我评价,“体育课堂育德目标融入教学实施的自評表”(表1)之类的评价工具都是育德目标设计和实施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自评表可以根据“体育课堂育德目标确定的操作路径”,从“对应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落实育德目标的教学设计”“实施育德策略的课堂实践”“体现育德目标融入的教学反思”“强化育德目标达成的教学改进”五个方面的评价要素引导教师展开自评,便于教师从育德目标确定的每一个步骤出发,检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和要求,总体判断是否做到这些相关要求,从而来反思教学设计、课堂实践等,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育德能力。

四、结语

总体而言,在确定和实施体育课堂育德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的育人指向、学科纲领性指导文件、教材的内容、学生的需求等相关因素,根据“学习相关的文件—课程文本的分析—教学实施—反思改进”的操作路径具体实施并且要兼顾到育德目标融入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所确定的体育课堂育德目标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才能进一步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发挥指导、规范和评价的作用。应坚守体育课程自身的特性,品质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增强育德意识,提高育德艺术和能力,提升育德目标制定和实施的能力,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功效。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