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

2023-05-24魏建财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魏建财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能够多维度、多层面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品德。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囊括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除了对课本知识进行教授,还应该将立德树人放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为着力点,衔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从思想、行为、知识、道德、情感、素养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184-04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建设基本思想道德的黄金阶段。教师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秉承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深耕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稳进、顺利、有序地推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充分凸显语文这一学科的育人赋能价值。

1.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将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课堂中以通常以填鸭式和灌輸式教学为主,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传授重难点知识和考点知识,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这不仅仅使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低迷,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很多学生难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而言具有不利影响。

(2)过度依赖班级管理制度

语文这一学科本身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元素,更注重知识层面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思想、行为、意识的正向引导,加之小学生比较爱玩、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存在不守纪律的情况,部分教师则过度依赖班级管理制度限制学生的行为,这样的教育形式与学生的天性、生理规律、法治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相违背,最终难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的任务。

2.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我国教学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各个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德育作为五育之首,融入学科教育中,推动德育的常态化发展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和使命。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实现学科教育目标凸显语文的育人功能,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而言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2)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性、启蒙新阶段,对世界、人生、自我的认知比较空白,而有效的德育引导,则能弥补空白,对学生思想行为、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表面探索文字所传递的思想、所承载的内涵、所弘扬的文化,以此带给学生思维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行为的指引,学生能够将正能量的德育元素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品质,指导自身的实践行为,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健康的身心迎接明天、走向未来。

3.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1)找准德育渗透契机,尽显语文化人价值

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相比于他的个人能力而言更加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为内涵和人文精神,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牢牢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把握学科特点,找准德育的渗透契机,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自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构建高尚的人格品质,充分凸显语文化人的功能。

其一,领悟自然风光,接受自然美学的熏陶教育。自然孕育着世间万物,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且大自然好似一个技术高超的雕刻家,将自然山水镌刻成为一幅美艳绝伦的画卷。语文教材中融入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自然风光,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用多元的思维、用简短的文字构建了一幅又一幅让人心驰神往的自然画卷。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则可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挖掘其中所囊括的自然元素,进而为学生打造一个美学世界,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尽情领悟自然之美、挖掘自然之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美学的教育和熏陶。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这一篇课文是属于写景的文章,主要围绕“富饶”这一关键词展开,用清晰的条例的逻辑、紧密的结构、精准的遣词用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依托于文本内容,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独特的魅力与姿态。教师展示课件:“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朗读这一段话,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想,借助“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些形容词,想象海水的美。

继而教师可以继续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衔接丰富的图片元素和视频元素,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官刺激。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阅读这一段话了解到了什么?有同学说:“西沙群岛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着富饶的物资、多样的生物、独特的色彩,这是西沙群岛最独特的美。”在最后环节,教师则可以进行总结提炼,借助多媒体出示西沙群岛的整体风景图片,展示整个岛的版图,以此让学生了解到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它也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教师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以此有序、顺利地落实德育工作,达成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二,走进大自然,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除了囊括诸多与自然风光有关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以浓厚的笔墨描写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教师可以立足于相关的文本内容,从“人与自然”这一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以此带给学生新的思考和启发,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一篇文章为例,这一篇文章主要是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和父亲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主题,说出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密切的关系,也表明了文本的中心内涵和思想,奠定了文本的情感基调。而作者在后续的写作中,并没有采用浓墨重彩的方式直接写父亲对鸟的喜欢,而是通过父子之间看似不经意等对话,写出了父亲只要看到林中有动静,闻到气味就知道树林中有鸟的存在,知道鸟什么时候喜欢唱歌,什么时候会受到伤害。

基于此,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带入作者的角色,从叙事者、旁观者、陪衬者的视角出发,通过感知父亲观察到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却显得茫然的时候,展开对比分析,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者的父亲对鸟到了了如指掌的熟悉程度,由此则能通过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父亲对鸟的爱,点名父亲是一个真正爱鸟的人。教师在这一系列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一文本,走进作者的世界,和父亲关于鸟展开对话,使学生深受感染,形成爱鸟的情感,继而引导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新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

(2)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内涵

其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定程度而言,阅读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从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切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文本实际,走进阅读世界,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教师则在阅读教学环节,全力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准教学指导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核,最终达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格同步发展的效果。基于此,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到慧眼识珠,加强对文本德育素材的挖掘,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领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爱家乡的杨梅》为例,这一篇文章是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在文章开头,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对故乡杨梅的爱,而在后续的环节则通过运用拟人手法等,描写了春雨中的杨梅树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等,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杨梅呈现在文本中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对杨梅深厚的情感。这一篇文章是德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丰富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以此激活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德育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谈话导入:我国地域宽广、地产丰富,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的特色水果,比如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有香蕉、椰子,那么同学都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水果吗?被称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的水果是什么?学生则可以在互动探究过程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家乡特产,同时也引出杨梅这一关键词。然后教师可以追问:“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喜欢杨梅的理由。”

师生之间通过有效问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自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对小小的杨梅如此热爱,让学生对杨美的魅力形成感情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读课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重要句子,领悟作者的情感。教师具体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的方式,引领学生加强对文本内容、作者情感的提炼和总结。问题如下:“文本中哪些词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作者如何描写杨梅的外形?杨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杨梅果的颜色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特征?作者采用大量的笔墨写杨梅,只是因为喜欢杨梅吗?”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学生则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可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故乡的一草一木总关情,故乡的杨梅是作者永生难忘的记忆,每一颗杨梅都承载了作者对家乡的爱,而我们也应该记住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的故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落立德树人的任务,既能激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又能反作用于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的效益有所提升。

其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俗话说,欲先立人必先立德,小学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不要放过每一个德育渗透的关键点,由此能够实现语文学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价值,其中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围绕写作主题,找准德育和写作教学的融合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做到多措并举,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互动交流、创新写作等环节,碰撞出更多的写作灵感,迸发出更丰富的真情实感,围绕关键主题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实现对德育素养的内化。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这一写作主题为例,教学落脚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围绕身边的美景写一篇写景的作文。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写作教学与德育实现融合构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达成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一:情境創设,交流记录单,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前一个双休日和爸爸妈妈起探索身边美景的图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呈现自己的观察记录单,具体包括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发现、观察感受。同学们则可以积极呈现公园、植物园、小区、山上、路边等不同地方的美丽景色。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主要遵循写作教学实际性和交际性特征,借助身边美景这一主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在分享展示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美景的了解,激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为接下来的写作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石。

教学活动二,明确要求,例文点拨。在这一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继而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的文章主要是围绕哪个主题进行写作,分别又是围绕哪些环节进行介绍?学生通过对例文的赏析品鉴解读,能够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借助习作教材中的例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观察单,概括介绍自己所发现的美景。学生可以采用直接赞叹、可以说出景物的特点,也可以谈观察景物的感受。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口头交流、表达、能够进一步梳理写作思维构,构建写作框架,明确写作内容。

教学活动三:学生试写,集体评议。学生可以展开初步写作,然后将作品和同学们教师一起分享,其他同学则可以提出自己对这一写作内容的看法和观点。

教学活动四:搭建支架,修改分享。教师具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富饶的西沙群岛》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第五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主题,总体介绍了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进行评议、修改,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协作,使作文内容更加完善、精致,具有可读性。学生历经这一环节,既能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获得新的突破、飞跃。

教学活动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师结合前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提炼,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美景,只要有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美,我们在生活中要做美的发现者,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多彩的世界成为写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这一教学活动旨在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3)组织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现代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则是让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融合运用于具体的情境中。基于此,教师在推进德育的进程中,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此加强品德教育力度,拓展品德教育途径。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教师则可以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沉淀的文化内涵、传递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情怀,达成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德育目标。

实践活动一,故事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出发,说一说传统节日的来源、有哪些丰富有趣的神话故事或民间故事。同学们在课堂中积极发言:比如春节的来源主要与一头叫年的兽有关,人们为了把年赶走,所以后来延续了家家户户贴对联、燃放鞭炮的习俗,寓意着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实践活动二:古诗朗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古诗。例如,学生可以朗诵《元日》,感受诗人用浓厚的笔墨描绘的热闹节日景象。

实践活动三:讨论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的传统节日切入,了解节日的形式、特色习俗以及自己在传统节日中拥有哪些深刻的印象和不可磨灭的记忆。

实践活动四:主题创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制作花灯、一起制作月饼或者包粽子等。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内涵等,激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结语

总而言之,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学生的品德修养是后续成长发展的立足根基。当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继而可以从找准德育渗透契机,凸显语文化人价值;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内涵;组织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等多个维度着手,构建高品质的德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婷婷.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2).

[2]段天才.风正帆悬气象新——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10).

[3]许美琴.落实立德树人,尽显语文化人——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求知導刊,2021(37).

[4]卢秀玲.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J].语文新读写,2021(09).

[5]郑军玉.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有效利用部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13).

[6]马双琴.简谈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