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夹馍上位

2023-05-24赵春雨

商界 2023年5期

赵春雨

“生意干遍,不如饭店”,这句话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餐饮业生意兴隆时的情景。而现在的餐饮业成为了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街上的人多了,开门的餐厅却少了,几天不逛街,餐饮店可能已换了几个老板娘。

为了改变现况,餐饮市场改变风向,开始以爆款单品为切入点的餐饮品牌增速明显,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自称低门槛的肉夹馍。

该赛道先后催生西少爷、唐大大等餐饮品牌新秀,短时间内积累了品牌知名度,还成功吸引众多资本的青睐。据公开报道,西少爷曾100天之内卖了20万个肉夹馍,并保持着一年一轮融资的节奏。

作为西安传统小吃的代表,肉夹馍消费基础广,市场需求量大。无论是街边十几平方米的小吃店,还是颇具规模的餐饮品牌,我们总能看到它的影子。有些生产企业还会以肉夹馍为切入点,直接在终端打造自己的品牌。

从长远看,肉夹馍会成为餐饮人、创业者、资本寄予厚望的品类之一吗?

将肉夹馍做到极致

即将进入夏日,凉皮店开始上座,生意更是火爆。记者在某家凉皮店观察到,主打卖凉皮,但店里肉夹馍的点单率也不低。老板小莫说:“在人们心里,吃份凉皮、喝碗粥,总要有个搭档,肉夹馍就是必不可少的黄金搭档。”

记者深入了解后得知,小莫这家凉皮店,重心一直在肉夹馍上。

每天清晨,小莫会手工制饼:用精制面粉加温水、碱面和猪油搅拌,和成面团,搓成条,卷成饼,再刷上猪油,煎至表面金黄,翻另一面。接着放进烤炉内,以250℃左右的高温烤制,待花色均匀,翻另一面,3~5分钟,饼泛金黄色时,便可以取出。

“刚出炉的千层烧饼,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再搭配卤肉,选用猪的前腿夹心肉和五花肉,放在装有特制的配方和调料的卤锅内,浸泡和炖煮而成。”

卤肉是经过长达数十个小时的文火慢熬,肉质细腻,吃起来咸香适口;口感更加爽脆。热馍夹冷肉,饼体发胀,皮酥里嫩。

当然,也有很多消费者对肉夹馍缺乏好感,其原因是肉质太油腻,而小莫为了解决这一点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小莫告诉记者,他爷爷也是做肉夹馍起家的,在爷爷看来,肉质的口感直接影响肉夹馍的品质。在他接班后,经过反复试验,将过去爷爷给的配方用30多种中草药做成了料包。料包的原理是上色并逼出大肉上的油,这样再加上工艺上的技术处理,就能够把猪肉的油逼出来自然地渗透到饼里,而不是一层层地反复去刷油,虽然这样的成本会高些,可是却摆脱了肉夹馍太油的尴尬处境。

这也是为什么使用相同的食材,口感上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做餐饮需要时间的积累,这种积累是细微的,需要一天天去尝试,日复一日地细微改变,才决定了口感上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肉夹馍的制作方式还与季节有关。

就拿处理猪肉的火候来说,一年四季也是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猪身上的毛孔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先用大火。开大火是为了去掉猪肉皮脂里边的脏东西,然后用焖制的方法做熟。

到了春季,是植物发芽的季节,气温相对正常,就用小火煮的时间比较长,再用大火热煮,这样的正常做法。

和面也是一样,手上的温度和面粉的温度对口感都会有影响的,像夏天和冬天的水温就不一样,至少温度要相差30℃,这样口感才会好。

对于一个坚持手工做肉夹馍的餐饮企业来说,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尤其是当企业处在扩张期的时候,需求量就更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手工做产品的企业来说人才就是企业的天花板,人才储备多少直接决定了一家餐企能够开出多少家门店。”小莫分析称。

总之,做出“好产品”,才是第一个关键词。

直击痛点,半成品需求旺盛

除了像小莫这样的手艺人,也有企业选择用肉夹馍半成品,既减少各项成本、提高出餐效率,还能做到按当天客流量灵活备餐,避免浪费。

在旺盛的餐饮需求拉动下,餐饮终端对肉夹馍半成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速冻食品企业快速响应,及时捕捉肉夹馍半成品供应带来的商机。

作为陕西名小吃,肉夹馍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基础。无论是腊汁肉夹馍、老潼关肉夹馍还是笼笼肉夹馍,其产品形式大多是用烤制好的面饼,加上各色卤肉、蔬菜等食材。对于消费者,选择肉夹馍可根据自身喜好随意增加食材,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成品肉夹馍手握即食的特性,也方便消费者随买随吃。

一位肉夹馍老板告诉《商界》记者,肉夹馍方便快捷地制作工序,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早餐、夜市、美食街等消费场景中取胜。此外,很多地方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提高了肉夹馍的消费频次,不断扩大肉夹馍的市场容量。

记者走访了多家肉夹馍商铺,负责人均表示,他們在捕捉消费者就餐环境、食品安全、食材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后,才选择将肉夹馍搬进餐饮店。他们或作为单独菜品成为某些餐饮店的主营产品,或直接成为餐饮店的主推菜品,并取代店铺名称,直接以“XX肉夹馍”吸引食客的关注。

随着肉夹馍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肉夹馍饼胚的旺盛需求,尤其是中小型餐饮终端客户,它们往往没有充足资金自建中央厨房,而现制饼胚不但面临技术门槛,还增加了时间、人力成本。

而这加速了肉夹馍供应链的快速发展,速冻食品企业纷纷上马肉夹馍饼胚生产线,在持续升温的肉夹馍市场快速收割发展红利。

以河南喜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味食品”)为例,其从2017年开始打造自有餐饮终端品牌“小馍样破酥肉夹馍”(以下简称“小馍样”),通过打造样板终端店吸引加盟商,通过加盟店的扩张消化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半成品。

记者了解到,肉夹馍标准化饼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和面、拉皮、下剂、速冻、包装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苛的标准。

假设每个面团的重量要保证在100±2克范围内,每个饼皮要缠卷16层以上,确保肉夹馍层次分明;面饼成形之后,厚度要求为6毫米。为此,工作人员还会用游标卡尺,随机测量面饼直径,确保饼皮的标准统一。目前,喜味食品每天可实现5万个肉夹馍饼胚的供应。

打破时间局限,肉夹馍由早餐、夜宵为主的销售时段,延展至全天销售。中餐巨大的市场容量,为肉夹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在众多餐饮企业加入肉夹馍后,让其站到了媒体聚光灯下,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一单品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让工业化深入肉夹馍

“作为肉夹馍品牌的经营者,没人比我更清楚初级农产品带来的痛苦,也没人比我更了解工业化带来的好处。”一位老手艺人告诉记者。

得益于工业化的供应链,麦当劳、肯德基的食材供应一直是非常稳定的。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没有听说过麦肯因为食材成本上涨而被迫涨价。他们的产品涨价,更多的是在房租、人力、货币贬值等经济因素自然上调。

而肉夹馍就不一样了,以2019年为例,肉夹馍价格上涨不是因为房租贵了,也不是员工工资高了,而是因为猪肉涨价受不了了。

肉夹馍最核心的成本是猪肉,对于绝大多数肉夹馍老板,肉价或涨或跌,你都得硬着头皮采购。

老手艺人以自己的店鋪为例,平均每天的出货量都在100个以上。2019年,眼睁睁地看着供应商的猪肉价从年初的7元/500g,飙升到年底的25元/500g,涨幅超300%,“那时的我头疼不已,毕竟这些吃掉的都是利润啊。”

如果能够通过工业化批量生产,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创新,合理降低产品的单价,或者让消费者在相似价格下,可以体验到比线下门店使用时更多的惊喜,也可以吸引外地粉丝的关注,提高产品的跨区域美誉度,提升产品销量,培养“异地”粉丝黏性。

当然,工业化产品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比如损耗,肉夹馍所用的卤肉需要一直保持加热状态,时间一长,一些肥肉会在高温下溶化为油脂,瘦肉丝会粘在锅底成为渣渣。这些损耗看似小事,但随着时间和门店数量的增长,也是不小的成本损失。

再比如制作难度,制作肉夹馍是门店比较复杂的一个岗位,需要烤馍饼(掌握时间与火候),需要剁肉,需要加热卤肉,需要在馍最热的时候,快速切开并把肉夹进去。比起麦当劳员工拿两片面包,放肉饼,挤酱料,摆生菜麻烦得多。

这导致了麦当劳的汉堡岗位可以招兼职大妈,而肉夹馍店铺必须招全职,包吃住,再培训一周,这都是成本。

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在制作过程中,每个汉堡里的肉饼重量和价格都是固定的,但肉夹馍很难实现这点。店铺要求每个馍夹的肉保持固定克数,但员工不可能每剁一次就称一次重,更不可能具备一刀准的天赋。他们也许会因为顾客的一句话,就多放一点肉,轻轻松松又多出上千元的成本。

采访最后,老手艺人坦言,经历了多年的摸爬滚打,越来越觉得工业化是肉夹馍这个品类取得突破的必经路径。

或许不断摸索肉夹馍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尽早实现稳定可控的成本,简易便捷的操作以及微乎其微的损耗,才会有更多性价比高的肉夹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