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课堂”:“双减”背景下高效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3-05-24叶建松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高效教学双减

摘 要:“双减”对于每一所基层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所基层学校都应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重新审视作业。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本着“学生立场,绿色成长”的理念,以课题“集团化小学绿色课堂推进路径的行动研究”为引领,建构“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观念的新认识,重塑作业行动,推进“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新实践,收获“绿色课堂”教学的新成效。

关键词:绿色课堂;“双减”;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3-0007-03

引  言

2021年7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纸文件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千万个家庭、千万所学校,更吹进千千万万师生的心里。

作为一位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学校近十年的“绿色课堂”实践期间,笔者发现,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校本化育人的可行之路,可以提炼、概括为“学生立场,绿色成长”。学校“绿色课堂”的设计和推进以“绿色教育”为教育哲学基础,以学生“绿色成长”

为本,其核心就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我们对学校连续九届的“绿色课堂节”关于“绿色课堂”的主题展示活动和学校各学科“半日教研与绿色课堂”教研主题活动进行整理、调查、分析、反思,发现“绿色课堂”

的推进为学校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着课堂教学校本化育人的实践价值[1]。

一、“双减”背景下学校“绿色课堂”回眸思考

(一)形成“绿色教育”理性认识

“绿色教育”是对学校20多年坚持的“节能与环保教育”的提升,是理念的一脉相承。“绿色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生态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指导,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追求学生、教师与学校全面、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建构“绿色教学”机制保障

其一是提炼“绿色教学”五性特征。学校“绿色课堂”是在“绿色教育”背景下“绿色教学”特征探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学校“绿色课堂”自主的、自然的、和谐的、发展的特征背后是学校对“绿色教学”概念的清晰界定,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快乐学习,提炼出了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平衡性和共生性五个“绿色教学”特征。

其二是形成“绿色课堂”三级平台。学校“绿色课堂”将课堂演绎成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场所,形成“常态课堂、玩转课堂、主题课堂”三级平台。“常态课堂”立足学科素养,探索“学为中心、精准教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努力追求从教过走向教会,从学过走向学会;“玩转课堂”立足智慧校园,开发“一师一优课”、微课、网络课等,改变教与学的样态,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形态更加自主开放;“主题课堂”立足学校课堂节和教研组教研课,以主题研究集中展示学校、学科“绿色课堂”的阶段成果。

其三是实施“绿色课堂”专业成长。教师的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最能磨砺教师专业的场所。在“绿色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关注依托“绿色课堂”成就专业成长“五个力”,即教材解读力、教案设计力、课堂生成力、课后反思力、问题研究力,涌现了一大批专业素养强的教师。对近三年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结果发现学校92%的学科教师认同

“学校绿色课堂促使自己走专业自主发展之路”的观点。

(三)实践“绿色课堂”主题展示

“绿色课堂”是学校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课堂的新研究、新探索、新实践。学校持续推进每学年一届的

“达善杯”绿色课堂节,逐渐形成了专家引领、观点分享、课堂展示、主题教研、成果物化的较为固定的

“绿色课堂”主题展示形式和内容(如图1)。除了“专家引领”,其他环节、形式、内容均由学校教师唱主角,

校本化呈现“绿色课堂”专题研究。主题展示不仅是学校校本化课堂教学的展示,也成了区域,甚至是宁波、省级的课堂研讨平台。据统计,连续九届课堂节吸引了市内外一万多名教师、学校领导、专家、教育教研部门领导的参加。

二、“双减”背景下学校“绿色课堂”实践之变

(一)自主:变“教学式”为“学教式”

自主学习是“绿色课堂”的鲜明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独立或有指导的理解、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学习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绿色课堂”的自主学习表现出不同学段的学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心理状态,以及“我会学”“我善学”的学习方法呈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思路是“先教師教,

学生跟着学”,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而自主的课堂教学思路是“先学生学,教师依学而教”,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

(二)对话:变“问答式”为“互动式”

学习是一种和自我、他人、社会对话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对话”。有价值的“对话”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学生这一主体与学习材料、学习伙伴、学习指导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话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这一生命体在

“课堂”这一学习场域内得到了张扬。在“绿色课堂”上,不同学科都有着“对话”这一鲜明的特征,如语文课堂上“读一读,把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一个词、一句话圈画出来,并在语句旁做读后批注”,数学学科“观察两个不同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思想品德学科“如果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对待上网玩游戏?”。这三个学习任务的共同之处是“对话”,即与文本对话,与思维对话,与生活对话。

(三)问题:变“接受式”为“探究式”

问题学习是“绿色课堂”最直接、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学习探究是学科学习的重要目标和学习方式。问题教学指向的是思维,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的主动质疑。学生的问题意识树立和形成是“绿色课堂”的重要价值所在。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通过新经验、新能力与原有知识经验、原有学习能力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问题产生在“绿色课堂”上,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敢问”“会问”和“能问”。

(四)活动:变“流水式”为“板块式”

课堂板块式设计简化了教学头绪,使课堂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每个板块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循序渐进地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学科能力训练。在“绿色课堂”上,我们发现各学科教师教案设计能呈现“板块式”特征,走出了感性和惯性。教师能认真研读文本,合理切分内容,巧妙设置问题,

科学安排流程。表1为一堂音乐美术整合课的“板块式”设计。

三、“双减”背景下学校“绿色课堂”期待提升

(一)以整体设计“绿色课堂”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课堂”既是一种课堂样式,也是一种“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绿色课堂”需要在“绿色课堂”的核心特征、课堂程序、内涵理念上进行科学、整体的设计,以促进“绿色课堂”的发展。

特别是“绿色课堂”的课堂程序应兼顾各学科特点,设计并实践具有各学科普遍性的参考程序。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绿色课堂,其核心就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应把“学为中心”提升到“学科思维为中心”,

思考并有序推进“激活思维,自主学习”“唤醒情感,引发求知”“绿色对话,引导探究”“运用新知,启发创新”的课堂参考程序,不断推进“绿色课堂”创新探索,倡导树立绿色生态的课堂观,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同时关注教师的“生动激励教”,实现师生的进步发展。

(二)以全员参与“绿色课堂”提升专业持续化

“绿色课堂”的推进,需要每位学科教师的认同、实践和研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在推进“绿色课堂”时,在课堂教学研究(论文、课题、论坛)和主题交流展示(课堂教学、观点分享、主题教研)层面,

学校教师参与范围还存有一定距离。其中,余姚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参与率100%,其他青年教师参与率56%,而45周岁以上教师参与率仅为23%,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为此,学校需要以全员参与“绿色课堂”为目标,以提升教师学科专业可持续化;要在机制上不断完善,思考并形成硬性和软性的激发机制,让更多不同层次的教师积极参与“绿色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分享展示;要不断完善、优化“半日教研·绿色课堂”这一展示平台,让学科组的每位教师都参与,形成分享课堂、分享观点的良好氛围;要不断优化“达善讲坛·绿色课堂”这一研究平台,促使更多教师站上讲坛,有勇气、有自信、有成果地进行阐述。

(三)以常态落实“绿色课堂”提升教与学素养

“绿色课堂”作为学校校本化课堂,应该在常态化的课堂上得到落地,这才是真正的校本化。我们在随机调查中发现一个较为普遍性的现象,即学校“绿色课堂”还很大程度地停留在研讨阶段。虽然已有连续九届的“绿色课堂节”、30余次的“绿色课堂”达善讲坛、5项已获奖的有关“绿色课堂”教学成果,而真正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还存在困惑。有的教师认同“绿色课堂”理念,但并没有在理念上、方法上、过程上将其落地,也有教师认为自身专业能力不够。

“绿色课堂”是基于“绿色教育,绿色教学”的课堂创新样式,提升“教与学素养”才是根本。学校真正需要做的是引领每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树立“心有素养目标,手有方法策略”,把握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常态课堂的动态化跟进,以

“了解性听课、诊断性听课、跟进性听课”等形式关注教师的常态课,“逼”教师做“绿色常态课”。

(四)以科学评价“绿色课堂”提升综合学习力

“绿色课堂”的推进,评价是重要的保障。没有科学评价的课堂教学会存在一些问题。任何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就一堂课而言有几个方面亟待我们做出科学的评价[2]:一是目标的设计是否关注素养,是否从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高度和年级、单元、一课的课程目标进行把握;二是方法的选择是否可学可教,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但有合适的、可行的;三是程序的展开是否有规律、有逻辑,即是否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是否具有清晰的学习活动板块。

结  语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应在“绿色引领,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积极开展绿色生态课堂建设实践,以此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林武.“双减”背景下“智教慧学”教学理念的建构与实践[J].福建教育,2022(23):15-17.

唐曉明.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4):22-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素养培育的小学课程体系”(立项编号:FHB1805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建松(1979.12-),男,浙江余姚人,

任教于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曾荣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宁波市小学语文名师、宁波市首批骨干校长。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高效教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自主思维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