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析

2023-05-24郑甘治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数学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学科作业的设计更是给出了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做到“减量”“减时”,同时还要注意“增效”“增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减负增效”的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达到促进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鉴于此,文章从分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入手,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双减”政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3-0049-04

引  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及作业时往往存在以“火力覆盖”替代“精准打击”的现象,“题海战术”更是成为教师普遍用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法宝”,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很大程度上为数学作业设计的规范性、合理性提出了要求,也为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教师需要明确“双减”并非“一减了之”,“减负”减去的应该是过重的作业负担及重复的、机械化的、繁难的作业。所以,如何在“减负”的同时“增效提质”,是教师应接受的考验,也是教师今后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1]。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状况中可以发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数学作业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进步,但仍然有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其价值的发挥,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趣味性不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枯燥的、机械重复的、固定形式的作业很难产生足够的兴趣。但当前数学作业多以形式化的书面练习为主,这种一成不变的题海战术练习,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严重时甚至可能会扼杀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是层次性不足。当前多数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考虑,有违“因材施教”理念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不同,面对统一化的作业,容易出现“吃不了”或者“吃不饱”的情况。由此可见,统一的作业不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是开放性不足。目前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多是以教材及教輔资料上的练习题为主,且练习题内容多以知识巩固类习题居多,缺乏对开放性作业的重视,这样的作业设计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是应用性不足。数学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并没有体现出数学作业和生活的关联,这也就不利于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不利于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作业设计时过于注重形式的新奇,反而脱离了教材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五是作业评价单一。作业评价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当前因学生人数多、批改工作量大,所以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用“√”或“×”进行标记,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便利,但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性。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一)正视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师的教学状况[2]。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业本身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差异、能力差异,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教师需要正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改变传统的“统一内容、统一题量、统一批改”的作业设计模式,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以层次性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能力的发展,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在教学完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之后,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第一层次以基础题为主,重点在于“凑整”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会简单地应用“乘法分配律”,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质的理解,如“301×18”“53×18+61×18”等;第二层次以提高题为主,重点在于“变式”练习,重在通过内容上的“变换”来帮助学生形成简便运算意识,促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如“199×38+38”“25×(80-4)”“83×26-83×16”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避免因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量而给学生带来负担。

再如,在讲解完“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的知识后,教师同样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性为其设计层次性作业: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1)计算图1中三角形的面积;(2)已知一块三角形玻璃,底长14.5 m,高为6.5 m,玻璃每平方米的价格是68元,求这块玻璃的价格。

第二层次为提高题:(1)图2中平行四边形被直线划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均是270 m2,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2)画一画,拿出一张方格纸,在上面画出三个形状不同但面积均为6 cm2的三角形。

第三层次为挑战题:试一试,取一副七巧板,将其拼成一个正方形,测量正方形边长,然后算出每块七巧板的面积。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作业设计的统一模式,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层次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就感,获得了积极体验,才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3]。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所设计的作业能够贴近其“最近发展区”,促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提升。此外,教师在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同时,还应鼓励其大胆进行自我挑战和突破,并积极肯定其进步,以不断提升其学习信心。

(二)聚焦应用,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和日常生活实际上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探索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以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的感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双减”政策下,数学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道习题,而在于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就需要增加对生活化作业的重视,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展开分析、研究,让学生在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讲解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练习:“默默和瑶瑶在学校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已知他们两个跑步的方向、起跑位置都相同,但是默默跑步的速度为12 m/s,瑶瑶的速度为8 m/s,那么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第几秒?”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是他们一般不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作业设计,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中,带领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梳理问题,使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语言,并利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获取数量关系,

从而获得“他们第一次相遇时,默默比瑶瑶要多跑一圈”的结论。明确了数量关系后,学生自然而然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既能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又能让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以数学语言来解释生活现象,以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重视思维,设计开放性作业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是以教材配套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为主,且多数作业习题都存在模式单一、答案唯一的情况。比如,在设计和计算题相关的作业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指向学生计算过程对错、过程书写合理与否、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等方向。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在巩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单一固定的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只会单纯模仿应用,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4]。所以,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不能单纯停留在程序化练习、机械化练习的层面,而是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通过探究性、开放性作业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获得高阶思维发展。仍以计算题相关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算”“一算多题”“一题多解”等方式来设计作业,充分体现作业的探究性、开放性特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了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在“5×38×24、38×25+42×75、99×118+118”等常规作业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作业,如将“47×25”改编成能简便运算的算式,并完成简便运算。再如,在讲解了“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如5( )5( )5( )5=0在括号内分别填上“+”,“-”,“×”,“÷”等符号,使等式成立。这样,通过常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巩固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通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挑战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将思维置于开放情景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理解应用知识”向“分析创造”知识的方向提升。

(四)重视评价,收获成功体验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多以简单的对错符号进行表示,并以分数呈现最终结果[5]。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片面,容易讓学生自信心受挫,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改进问题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重作业设计的优化,注重减少繁杂重复的机械式作业内容,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作业评价的重视,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对错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捕捉学生的亮点,发掘学生的长处,多鼓励、肯定学生,让学生从客观评级中获得鼓励,达到激励促学的效果。同时,在作业批改时,教师还可以改变单纯以“√”“×”表示对错的方法,以多样化的符号来进行批改。例如,对于抄错题目、作图错误、得数错误等地方用“?”;对于有创意的地方、开放性题目之处用“☆”表示,并给予有指导性的评语;对于学生修订之后正确的部分可以将批改符号改为“√”。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通过变否定为肯定来给予学生积极暗示,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方式进行作业批改,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更全面地认知自我、发展自我。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研读政策内容,明晰政策要求,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积极打破当前的各种局限,积极利用“精简”“高质”“层次性”的作业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陈祥彬,陈思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内容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22(7):4-9.

李梦洁.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数据,2021(12):113-114.

王佳怡.创新作业模式 助力“双减”启航: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1+N作业设计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8):37-40.

陈诗宇,沈佳,班晓娜.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量提质路径分析[J].创新教育研究,2022,10(3):421-426.

作者简介:郑甘治(1973.6-),女,福建南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海校区),大专学历。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数学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