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2023-05-23郭真礼
编/郭真礼
近期,“女子不让男童上女厕所遭痛骂”“3~6岁是孩子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第三卫生间”等热搜在微博排行榜上高居不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实这个话题一直都很受大家关注。
我们能够理解,未婚育的女性觉得男孩进女卫生间,自己受到了冒犯,很尴尬;而有些家长有时候却觉得孩子还小,或者是无奈之举。但是因为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沟通和解释,加之男性家长当时也在现场,为何不作为?
诸多原因引发了众人的热议。不同观点很难判断是非对错,但在关注不同观点所在立场的同时,其实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年纪小就没有性别意识吗?年纪小就不会影响到他人隐私吗?
我们相信很多家长其实还是很注重孩子的性教育的,但性教育可能还远不止是认识自己的身体,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性别,这是性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场景的机会,来给孩子建立性别意识,比如区分男、女厕所也是性别意识的一个体现。
性别意识的萌发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开始探索,比如他们会通过吃手、玩手、玩脚等来感知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到了3岁左右,开始出现性别意识,孩子会开始发现性别差异,并开始对性别产生好奇,从而向大人提出一些相关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孩子提出这些问题恰好说明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正常的,家长可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身体、性别,开展早期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性教育的主题不一样,在孩子出生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性别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较好地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避免性别发展出现问题。有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在孩子出生后会把女孩当男孩养,或者把男孩当女孩养。
这样做,有可能就会让孩子出现性别意识混乱,遭受同龄人的排斥或嘲笑,长大之后出现性身份认同困难,从而对学业、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
孩子们的性别意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家长们在孩子性别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呢?
性别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性别恒常性形成,这是儿童获得真正意义上性别概念的标志。性别恒常性是指:对性别基于生物特性的永恒特征的认识,它不依赖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会随着人的发式、衣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L.科尔伯格在性别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
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遵循自我性别恒常—同性性别恒常—异性个体的性别恒常的发展规律,对自身性别恒常认识先于对他人性别恒常认识。
性别恒常的发展主要有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3岁,儿童首先形成性别认同,即识别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儿童知道自己的性别,但可能还不会有性别是不会随着年龄变化的意识,在这个年龄阶段会认为长大后性别就会发生变化,比如2-3岁的女孩可能会问“长大后我会成为爸爸吗?我想当爸爸”。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短以及服饰的特点来判断他人的性别,与成人在性别判断的线索上存在差异,如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男生就是短发的,女生就是长发的,那么他们可能会把扎辫子的男生和女生都当成女生。
第二阶段:4-5岁,性别稳定性阶段,儿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别是稳定不变的。4岁左右儿童的性别稳定性已经逐渐形成了,儿童开始知道一生当中性别保持不变,会知道小时候我是男孩子,长大了就是男人,老了也还是男人,知道性别是不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的。这个年龄阶段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你长大后要当爸爸还是妈妈?”具有性别稳定性的男孩会回答“当爸爸”,女孩会回答“当妈妈”。
第三阶段:6-7岁,性别一致阶段,儿童已经认识到性别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6-7岁的儿童逐渐形成性别的恒常性,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时候他们知道女孩子即使剪了短发也还是女孩,男孩子就算穿了一条小裙子也还是男孩子。
父亲的参与对性别意识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是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场所,是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幼儿早期从在家庭中模仿自己的父母开始,逐步发展为模仿其他接触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然后形成自身的性别角色。
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通常是母亲更多参与孩子的教养,为其提供细致入微的照料;父亲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物质条件,渐渐离参与家庭教育越来越远,甚至有的父亲从未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家庭关系。
有研究显示,5岁之后没有父亲参与教养的女性,很难去了解男性的特征、生活和男女两性的不同,她们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时常伴随着焦虑、羞涩、胆怯。父亲给幼儿树立了男性的基本形象,男孩的性别角色行为及性别角色品质是通过对父亲的模仿完成的,女孩是经过对比父母亲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
男孩经常将自己的父亲当作“楷模”来发展自身的男性特征,父亲的榜样作用为儿子所效仿和内化,同时父亲的角色会帮助女儿学习同异性交往的规则。幼儿(尤其是男孩)在生长过程中缺失了父亲角色的参与,会造成他们在性别角色认同、校园表现、内心适应及攻击性控制力方面存在问题。父亲参与幼儿早期教养具体的情况,对儿童性别角色建立、行为的塑造及完成社会化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父亲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既支持母亲的育儿过程,同时又弥补母亲在体能或精力方面的不足,多陪伴孩子做一些户外探索、锻炼活动,例如可以带孩子去踏青、爬山、游泳、放风筝等,观摩一些体育赛事,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勇气,塑造坚强、自信等性格特质。
性教育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之上,通过性教育让孩子懂得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身体,理解、接纳、尊重自己和他人,具备爱自己、享受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