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龙士艺术经历与交游回顾
2023-05-23萧承震
□ 萧承震
先父萧龙士先生,1889年5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萧县,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20世纪40年代从师于齐白石先生,同李苦禅、李可染、许麟庐等先生情逾手足,共磋画艺。后长期在苏鲁豫皖等地执教,并从事艺术创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名誉主席、安徽省政协书画室名誉主任、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常务委员。1990年于合肥逝世。
杜冰坡 墨蟹 纸本水墨
刘惠民题“江南第一老画师”
萧龙士的艺术风格沉雄老辣、质朴浑厚,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派”。萧龙士擅长花鸟,亦工山水人物,尤以画兰、荷独步画坛,在整整一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勤勤恳恳、勇于实践、自创新意,在传承和发展我国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萧龙士从教从艺数十年,以奖掖扶持后进为己任,循循善诱,辛勤施教,培养了一大批书画人才。萧龙士逝世以后,以他的学生为主体的水墨大写意绘画队伍自然形成了一个流派,主要骨干多集中在合肥和徐淮一带,人们称其为“江淮大写意画派”。
先父萧龙士旧藏一本小册页,由多位书画家合作而成。这本册页的创作缘起于先父的一次北京之行。
先父曾于20世纪40年代同家乡画友刘惠民、外甥郑正(两位后来都是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正今仍健在,已99岁高龄)到北京寻师访友。会见了同学李可染,结交了李苦禅、许麟庐、王铸九、娄师白等人,还在李可染的引荐下拜见了齐白石。白石老人热情接待了这几位乡下来的画家,看了他们的画,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并题词鼓励。第二年父亲再到北京正式拜白石老人为师,并由师弟许麟庐正式安排举行了拜师礼,除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王铸九几位参加行礼仪式外,还请了徐悲鸿作见证人,典礼可谓庄重。
自此父亲每年寒暑假几乎都要晋京学习,请老师批改画作。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和师兄弟之间交流,许麟庐待人热情,经济条件也比较宽裕,父亲去京多住在他开的和平画店。那里可以见到古今中外的名画,有往来不断的京城和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对提高见识大有裨益。事实也是这样,在父亲百年的书画活动历练中,那几年是他艺术创作生涯上的一个飞跃。
打开小册页,第一面是朱天恨先生用行草书写给先父的诗《赠萧龙士》:“廿年暌违溯前尘,劫后重逢信有因。小聚无端又别去,看来都是乱离人。”加盖“俭以养廉”和“朱天恨六十以后作”两方朱文印。后半页有叙言:“余别龙士已二十年,劫后重逢,惊慰奚似。民元以来,吾萧书画界人才辈出,而成名最早者当以君为先。今君虽年届花甲,而康强如前,足徵养生有道,绘事益臻,进境已至炉火纯青。白石翁以‘国内有此人,不识为耻’相誉,信不诬也。春明小聚,即赋离歌,书此相赠并以志感焉。民国卅八年五月学弟朱英天恨。”钤“朱英”阴文印。
萧龙士、刘惠民、郑正三位初到北京(时称北平)住在天安门附近的一个小旅馆里,吃住费用颇大,幸遇朱天恨,他是先父在徐州七师的同学,又是萧县同乡,经他引见,住进了徐州会馆。郑正有文载:在徐州会馆,萧老同学朱天恨给萧老一行接风,并请了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王青芳等作陪,饭后大家一起乘兴吹拉弹唱,并铺开桌子,大家合作了一幅大画赠送给朱天恨先生。
册页中李可染画的《听琴图》很绝妙,两位高士坐于蒲团,神情都很专注,一位精心拨弦,一位颔首赞叹,寥寥数笔一挥而就,尽显闲逸之趣。《横笛牧牛》笔简意赅,神气活现,大水牛驮着小主人漫步在柳阴下,观者似能听到悠扬笛曲。《两只麻雀图》出自大写意名家李苦禅,笔墨不多却很传神,一只麻雀低头觅食,另一只昂头警惕着四方。下一页作品表现一幅桂花的香气吸引来一只蚂蚱趴在桂叶上。李苦禅笔下无论是鸟、是虫、是花都笔墨灵动,神气活现。许麟庐在册页中画了一幅山水,在赭红色的坡地上一溜黑瓦房参差错落,旁边植以古柏,虬曲茂密,远处一浓一淡突兀窜出两座高峰,斜刺天穹。整幅作品墨色浓重,古色古香。类似的作品在作者以后的艺术生涯中也不多见。许麟庐还画了一幅草虫,两只蛐蛐伸着长须在鼓翅鸣叫,这一体裁,他一直画到老,很多作品上都能见到。冰坡和幄御的画风泼辣豪放,大有白石老人风格,冰坡的墨蟹,一翻一正,大笔挥洒,笔墨老健;幄御的垂稻蚱蜢也惟妙惟肖。
我本不知这两位画家和先父是什么关系,幸赖萧县籍文史学者王智科将两位作者的情况考证清楚:冰坡名杜冰坡,萧县人,是民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当时很有影响的书画家,是李济深1952年发起成立的北京书画研究会的常务理事,毛泽东、陈毅都曾给他写信,齐白石曾为他作画。幄御是位女士,姓余,冰坡先生的夫人,也是白石老人的传人。
据王智科考证,朱天恨当时任职教育界,编写过《北平市立第一图书馆目录》。他在册页中的作品,书法温润厚重,而又俏拔不群,体兼草隶行楷,行气章法浑然一气,而且文字言辞通达,感情真挚,堪称书翰俱佳
王青芳是先父的同学、好友王子云的族弟,萧县先贤,敦煌壁画开发的先驱,美术理论家、书画篆刻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王青芳曾担任北京艺专教授,在北京乃至全国的艺术界都有影响。小册页上画的《龙游四海》是王青芳所擅长的题材,他的此类体裁作品在不少刊物上都有刊载。画作中的群鱼鲜活有欲跃出水面之态,昂头弓背争先恐后,动感极强。他的书法无论篆书行书都受其擅于篆刻的影响,下笔斩钉截铁,方中寓圆,力能扛鼎,而且构图独具己意,密密麻麻似不透风,摆在画面上,却别致耐观。
刘惠民号墨耘、借庵、老耘,与先父同里,幼而舞文弄武,文武全才,享誉徐淮。当年与先父晋京,初次拜见白石老人,书“墨林人瑞,鲁殿灵光”联献给老人,老人既喜此文又爱其字,遂回赠《群虾图》一幅。他在先父的小本子上以行草书写“江南第一老画师”,落款为“录陈雪禅赠龙士兄句。惠民借题”。他所说的陈雪禅也是一位乡贤,又名鸾尘,曾任大学教授,他的诗词书法为社会推崇,和沈尹默、林散之等名家相交甚厚。陈雪禅和先父也是至交,先父当年在无锡、镇江、南京、徐州等地的义展义卖,都有他的穿针引线。他做了很多慈善活动,当时报刊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聘为安徽农学院的教授,和本院的徐悲鸿女儿徐静斐结成儿女亲家。
刘惠民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是当地士绅,徐淮名医。他家境丰裕,家藏文徵明、祝枝山、朱耷、石涛等古今名家书画。刘惠民医术高明,精通文艺武术,晚年被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萧县书画院名誉院长,其书画为世所重。
当年晋京者,郑正最年少,这也是他初出茅庐大长见识的一次壮行。当白石老人看到郑正的墨竹,并知道他才20岁,很高兴,随即题曰:“我亦画几六十年,未能似郑正先生之秀雅,先生年才二十,再用功追到板桥易也。八十九岁白石。”白石老人的这次鼓励,竟使他成为誉满皖豫苏鲁的大画家,与书画终生不离不弃。70多年来,他教授书画学生数千人,退休以后又创办全国第一所农民画院。在他和萧县几位老一辈画家的推动下,萧县书画艺术蓬勃发展,被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而今他已年届百岁,仍书画不辍。
萧龙士 红荷鸳鸯 纸本设色”
这本小册页,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先父萧龙士艺术道路最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以及拜师、交游经历,同时也是他艺术上得到同道肯定、推许的见证,是他的艺品与人品的映照,兼具艺术与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