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岗丘区域小麦增产限制因素及应对策略

2023-05-23张帆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内乡县田块纹枯病

张帆

小麦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定海针”和“压舱石”,如何打破小麦增产限制因素、不断挖掘增产潜力已成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课题。本文通过对内乡县小麦生产现状、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积极探究策略,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一、县域小麦生产现状

内乡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总人口73万,耕地面积5.53万hm2,岗丘坡耕地面积占比70%以上;划定基本农田4.92万hm2,划定“两区”(粮食生产保护区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面积 3萬hm2;年均降水量790 mm,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和年内变化较大,旱灾频繁,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很大。近年,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虽然改善了部分区域灌溉条件,但旱地小麦生产仍是内乡县的显著特点。

(一)播种面积与总产持续增长

内乡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总产量1.8亿kg以上。统计部门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2.97万hm2,总产量15 773.7万kg;2018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3.38万hm2,总产量18 598.2万kg;2019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3.48万hm2,总产量18 979.6万kg。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呈现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单产水平区域性差异较大

内乡县的小麦平均产量不高,岗丘区域是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最大短板。正常年份,位于内乡县西南部的瓦亭镇、桃溪镇及东北部的余关镇、马山口镇等岗丘小麦生产区,每667 m2小麦产量一直处于350 kg左右的较低水平。位于湍河、默河两岸的赵店乡、大桥乡的平原高产麦区,每667 m2小麦平均产量也仅有400kg。

(三)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从小麦田间生产管理情况看,平原小麦生产区好于岗丘小麦生产区,灌溉区好于旱作区。一是平原区小麦以精量机播为主,岗丘小麦生产区以旋耕撒播为主。二是平原区麦田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及时有效,岗丘麦田粗种粗管者居多。三是平原小麦生产区的种植户科技意识强,新品种、新技术好推广、接受快;岗丘小麦生产区的农户科技意识较低,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慢。

二、影响岗坡丘陵麦区增产的限制因素

(一)缺水少雨,灌溉条件差

“十二五”以来,内乡县尽管建成了一批农田水利工程,但年均降雨少、水库库容小、地下水资源不多等固有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缺水少雨,灌溉条件差仍是影响内乡县小麦增产的最大限制因素。内乡县气象部门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全年降雨944.5 mm,2018年全年降雨659.5 mm,2019年全年降雨512.2 mm,2020年全年降雨784.6 mm,2021年全年降雨857.8 mm。由此可见,内乡县年降雨量少和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小麦增产增收。同时,内乡县灌溉区水库库容小、农用灌溉井水位持续下降,旱灾发生后,大面积岗丘区麦田只能靠天等雨、望天等收。2020年,内乡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了小麦返青后水浇田与旱作田对比试验(见表1)。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小麦关键生育期及时灌溉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生产效益相对较低

国家一直实施的“耕地保护补贴”“实际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种子、肥料等农资和人工成本上涨过快,旱灾连年频发,全县粮食产能提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据不完全测算,平原麦区田间管理较好的高产田,每667 m2小麦的纯收入(包括各类惠农补贴)200元左右;大面积地力薄弱、无灌溉条件的岗丘麦田生产效益会更低。可以说“效益低下、无钱可挣”是影响粮农投入小麦生产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三)粗种等收粗放管理

内乡县的青壮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从事农业劳动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农业管理粗放。一是整地连年浅层旋耕,耕层逐年变浅。二是播种,要么浅层机播,要么大种量撒播,或者大量撒种后旋耕。三是施肥,多为复合肥一次性施入,“缺啥补啥、科学施肥”的田块很少,年复一年粗种粗放管理模式,不利于一播全苗,苗齐苗壮。同时,底层土壤板结和耕层变浅逐年加重,降低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真正“精整细播”麦田占比不到1/4,大播量旋耕撒播麦田占比1/3以上。2021年,内乡县农业农村局在地块相邻、地力相近、播种品种相同及田间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情况下,对深耕机播配方施肥麦田和旋耕撒播常规施肥麦田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深耕精播、科学施肥的麦田长势好、抗逆性强,实测产量明显高于浅耕撒播麦田。

(四)病虫害多发且为害严重

内乡县的气候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殊区位和雨热同季特点,这种气候特征加重了小麦病虫害发生,往年发生较轻的纹枯病、赤霉病近年也呈现严重发生态势。小麦病虫害一旦暴发,如条锈病、吸浆虫、红蜘蛛等对小麦正常生长为害极大,科学防治病虫害仍是促增产、保稳产的关键措施。

三、岗坡丘陵麦区增产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快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全县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统筹谋划,科学规划,查漏补缺,全面对已建灌溉工程修复完善,尽快打通水利设施修复完善“最后一公里”。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大,地方财政力量有限,建议顶层决策部门加快高标准农田提质项目计划编制、资金预算和任务下达,提高新项目投资标准。建议每667 m2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

(二)尽快出台更多强农、惠农政策

建议政府决策部门在实施农机补贴、地力补贴和实际种粮补贴基础上,适当增加补贴环节、提升补贴标准、完善最低价收购政策、扩大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最大程度地保护和调动粮农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近年,由于气候异常、农用物资涨价、新冠疫情对规模化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冲击,部分情况好的经营户尚能微利经营,有部分难以继续经营。建议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尽快出台更多更好的扶持政策,强化服务,及时指导,科学引导,帮助各类主体准确把握规模经营适度。尽快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做不好的事办好做实,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降低小麦生产投资成本。

(四)全面落实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1. 精细整地。连年浅耕、旋耕田块必须隔几年进行1次深耕或深松。建议耕层深 25~35 cm,秸秆还田切碎、撒匀、深埋、壓实,防止跑风漏气、散墒失水。所有待播田块整地要做到土壤表层细碎、平整、紧实。

2. 科学施肥。要根据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每667 m2小麦产量在600 kg以上的高产麦田,每667 m2施氮肥(纯氮)14~16 kg、磷肥(五氧化二磷)6~8 kg、钾肥(氧化钾)3~5 kg;每667 m2小麦产量为500 kg左右的麦田,每667 m2施氮肥(纯氮)12~14 kg、磷肥(五氧化二磷)5~7 kg、钾肥(氧化钾)3~5 kg。种植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的田块施肥要稳氮增钾补磷;种植弱筋小麦品种田块施肥要控氮增磷增钾。旱地麦田整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春季视苗情趁墒追肥。

3. 选用良种。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水源条件、地力水平、病虫害发生等因素,重点选用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耐纹枯病和赤霉病、抗倒伏高产优良品种。内乡县平原灌溉区以半冬性早熟小麦品种为主,搭配弱春性小麦品种;岗丘旱作区以半冬性耐旱小麦品种为主。

4.适期精播。内乡县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 日—30日。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期为 10 月 10 — 20 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 月 20 —30 日。小麦播种时土壤墒情要适宜,对缺墒田块要先造墒后播种;对不能造墒或雨养区田块可先播种再浇蒙头水,确保一播苗全。每667 m2小麦播种量一般为 10 ~12 kg。

5. 强化管理。一要适时冬灌。满足越冬小麦生产水分需求,沉实土壤,促进分蘖,防寒防冻,安全越冬。二要及时除草。苗期除草,见效快,效果好,可以减少杂草肥水消耗,减轻病虫害。三要科学防病治虫。小麦赤霉病在内乡县逐年加重高发,科学防治尤为重要。内乡县既是小麦条锈病高发区,又是条锈病由南向北传播的过渡区,必须坚持“准确监测、及时预警、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防治要求。纹枯病具有产量越高田块纹枯病发病概率越高的特点,对高产麦田必须重视纹枯病预报防治。总之,全面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准确预报、及时有效科学防治是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的的保障。

(责任编辑   程丽红)

猜你喜欢

内乡县田块纹枯病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让“扶贫月季”开出“致富花”——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月季产业侧记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内乡县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内乡县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