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蛀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探讨

2023-05-23张希涛刘振兴李红芳王法杰贾红梅

果农之友 2023年4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张希涛 刘振兴 李红芳 王法杰 贾红梅

摘 要:桃蛀螟是果园常见蛀果害虫之一,危害桃、李等多种果树,属于杂食性害虫。幼虫蛀食桃果,果实呈现畸形,不能正常发育,幼虫排泄的粪便在果内堆积,果品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在不套袋的桃园内,桃蛀螟发生尤为严重,果农损失巨大。详细分析了桃园内桃蛀螟反复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提出了日常果园管理中的治理对策,供经营桃园的果农朋友们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桃蛀螟;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作者简介:张希涛,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属,又名桃蛀野螟、桃蛀螟,为桃树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幼虫蛀入果内取食危害,蛀道内虫粪积满,蛀孔外流出胶状液体,与排泄出来的褐色粪便混粘,污染桃果表面,造成果品不堪食用。幼虫初期蛀入果实时,因比较隐蔽难以发现,症状表现明显时,防治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在桃园日常管理中,对桃蛀螟要做好监测预报,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规划,抓住有利时机,适时予以防治,确保桃果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果农收入有所提高。

1 桃蛀螟反复发生的原因

1.1 寄主种类多,繁殖能力强

桃蛀螟的危害寄主很多,属于杂食性害虫,不仅危害桃树(见图1),还危害李树、核桃、苹果、无花果等其他果树及玉米、高粱、棉花等多种农作物,若果园周边的农田里种植有其他果树和多种农作物,则为其增加了丰富的食料,使得桃蛀螟在果园和庄稼地之间交叉危害,扩散蔓延。桃蛀螟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年可以繁殖3代,其中第2代繁殖速度最快,从成虫交配产卵、虫卵孵化幼虫,再到老熟幼虫化蛹,只需要40天的时间就完成整个生活史。多种寄主的存在为桃蛀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产卵场所,第3代幼虫繁殖发育顺利,老熟幼虫越冬基数增加,来年害虫就会严重发生。

1.2 气候条件适宜

近年来暖冬天气居多,越冬幼虫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虫口基数偏高。4—5月雨水多、相对湿度达到80%时,越冬幼虫能够顺利化蛹,羽化为成虫的数量大幅增加,第一代幼虫的发生危害会很严重。夏季、秋季温度适宜,第2、3代桃蛀螟生长繁殖速度加快,第2代老熟幼虫、蛹及第3代成虫、卵、初孵幼虫同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更加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并且防治效果也不甚理想。

1.3 果农防治不当

桃蛀螟防治有3个最佳时期:老熟幼虫越冬期、成虫产卵期、初孵幼虫蛀果前期。其中成虫产卵期、初孵幼虫蛀果前期这2个防治时期时效性很强,有效防治时间较短。果园内桃蛀螟的防治若不在最佳防治时期内,或滞后或提前,防治时间把握不准,防治方法又运用不及时,就会发生在卵期用药时,使用对虫卵不起作用的农药,或者在幼虫蛀入果实内才开始防治,防治达不到预期效果,桃蛀螟的危害就会屡防不止。有些果农对桃蛀螟的危害认识不够,对如何防治缺乏科学认识。发现幼虫蛀果危害了,才想起来喷药防治。在选择农药种类上,不根据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选择用药,一味地盲目用药、滥用农药,不但防治效果不好,还导致天敌被大量误杀,害虫产生抗药性。

1.4 果园日常管理过于粗放

在日常果园管理中,管理过于粗放。施肥不及时、不均衡,肥水供给不足,树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树势会越来越弱。树木生长期间,果农懒于修剪枝条,林分郁闭度大,园区内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结果枝条得不到足够的阳光照射。桃果采收后,未及时把受蛀虫危害严重的枝条以及徒长枝条、枯死枝条、直立枝条、过密枝条剪除。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桃蛀螟及其他病虫害逐年加重发生,无形之中增加了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

2 发生规律

桃蛀螟在山东一年发生 3 代,以老熟幼虫在干僵果内、树干皮缝、枝杈内、翘皮下、储果场所、土块下及玉米、高粱、向日葵秆内结茧越冬,有极少部分以蛹态越冬。翌年4月越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蛹开始羽化成虫(见图2),多数在晚上19—22时羽化,白天、阴雨天栖息在枝叶密集处的桃叶背面,有的栖息在叶丛中或杂草丛中,夜间飞出活动,取食花蜜、露水补充营养,然后雌雄交尾产卵。成虫对灯光有强烈的趋光性,对糖醋液有强烈的趋味性。卵散产于果实梗洼处、两果相靠处及枝叶遮挡的果面上,7天左右卵开始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从果梗基部、萼洼处或两果紧密接触处蛀入果内,啃食果肉组织,直达果心,蛀孔外常流出胶状物质。幼虫在虫道内排泄黑色粪粒,从虫孔渗出一部分粪便,与流胶混合粘连污染果面,引起果品腐烂变软。6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危害高峰期,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幼虫共5龄,第1、2代幼虫主要危害早熟、中熟品种的果实,幼虫老熟后有的在果内化蛹,有的在果与枝叶密接处化蛹(见图3),第3代幼虫有的危害晚熟桃品种,有的转移到附近的高粱、玉米、向日葵等作物上危害,9—10月,桃蛀螟老熟幼蟲(见图4)作茧越冬。桃在山东栽培面积很大,品种较多,5—11月均有不同品种的桃果成熟,都会受到桃蛀螟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桃蛀螟对桃的危害时间比较长,危害也很严重。

3 桃蛀螟防治试验

3.1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22年5月在西苑林场进行,选择百合、润金、朝阳3处桃园作为试验样地,其中百合桃园为1号样地、润金桃园为2号样地、朝阳桃园为3号样地,3处桃园近几年桃蛀螟危害都很严重,株行距均为3 米 × 4 米,面积各10亩。试验人员从5月初开始每天观察桃蛀螟虫态变化,于5月12日、5月17日、5月23日组织防治人员分别对1~3号样地实施喷药防治,叶面及果面均匀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3.2 试验结果

5月27日对1~3号样地随机抽取10株有虫果树作为样树,统计总果数及有虫果数,计算虫果率,做好记录(见表1)。

计算公式:虫果率/%=有虫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结果表明,1号样地防治后,随机抽取10株有虫果树,统计幼果总数1593个,其中有虫果3个,虫果率0.19%。2号样地防治后,随机抽取10株有虫果树,统计幼果总数1675个,其中有虫果1个,虫果率0.06%。3号样地防治后,随机抽取10株有虫果树,统计幼果总数1659个,其中有虫果4个,虫果率0.24%。

3.3 结果分析

通过对3块样地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防治时机决定防治效果,2号样地防治效果最好,1号样地防治效果次之,3号样地防治效果最差。这是因为5月12日一部分虫卵尚未开始孵化,高效氯氰菊酯对卵杀死率不高。5月23日孵化的幼虫有一部分已经蛀入果实,高效氯氰菊酯对蛀入果实的幼虫不起作用,防治效果受到影响。5月17日正是大量幼虫初孵期,尚未蛀入果内,高效氯氰菊酯对其杀死率极高。因此建议首次喷药时间为5月17日左右。

4 防治措施

4.1 人工防治

一是消灭越冬老熟幼虫。秋冬季彻底清园,及时清除桃园附近的向日葵、玉米等寄主残留植株,收集桃园落果,剪除树上僵果,收集起来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口量。二是早春清理果园。早春3月对果园进行一次大清理,刮除树干翘皮、剪去枯枝、清理地上僵果及落叶杂物等,集中收集在一起,移出果园做焚烧处理,灰烬撒肥田中,尽量消灭隐藏其内越冬的老熟幼虫,压低虫口基数。三是疏除虫果。5—6月,在桃园定期巡查,查看桃蛀螟发生危害情况,及时疏除被第1代幼虫危害的果实,集中烧毁处理,降低第2代虫口发生概率。

4.2 物理防治

5月上旬开始,在桃园每亩地悬挂性诱捕器或糖醋液瓶6~10个,诱杀桃蛀螟成虫。性诱捕器可自制,用空塑料桶从中间剪开,加水不宜太满,离上沿2.0厘米左右即可,水面上放少许洗衣粉,将性诱剂芯垂吊在水面的正上方,贴近洗衣粉水表面。每日清晨将落入水中的成虫用小网捞出,做无害化处理。为确保诱蛾效果,要每日补足水量,根据使用情况,每月确保更换1次性诱剂芯。自配糖醋液(红糖1份+食用醋2份+白酒1份+水16份)灌入旧可乐瓶中,液面离瓶口2.0厘米左右,为方便摘取糖醋液瓶,挂置位置与地面保留1~1.5米。每隔3天清理1次落入瓶中的成虫,及时补足糖醋液,保证诱捕效果。若遇下雨,瓶中的糖醋液中落入大量雨水,不再发挥作用,应在雨后及时更换糖醋液。

4.3 生物防治

桃园内林下养殖鸡、鹅、鸭等家禽,可对脱果幼虫进行啄食消灭。也可在园区按每亩4片小蜂卡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飞出后,雌蜂寻找桃蛀螟,将卵产在其虫卵内,取食寄主营养,达到“以蜂治虫”的生物防治目的。提倡果园内种植生草,增加自然界天敌种群数量,利用天敌昆虫制衡桃蛀螟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桃蛀螟发生量大时,选用对天敌无害或伤害较小的生物农药进行喷药防治。另外,在幼果期实施套袋,可减少桃蛀螟蛀果危害的机会。

4.4 化学防治

桃蛀螟的防治在卵期和初孵幼虫期效果最好,可选择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2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2000倍液、5%杀铃脲1000倍液、1%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10%阿维除虫脲800倍液、50%的杀螟松1000倍液等低毒无残留农药,对果实进行全面喷洒,因幼虫孵化后多从梗洼处蛀入果内,应着重喷洒梗洼处,在幼虫未蛀果前将其消灭。桃蛀螟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对严重发生桃蛀螟的桃园,在卵孵化期间,建议间隔7天防治一遍,可有效杀死暴露在果面以外、未蛀入果内的初孵幼虫。菊酯农药和甲维盐农药有极强的触杀、胃毒作用,对初孵幼虫防治效果好,但是对卵不起作用,且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甲维灭幼脲兼有速杀与长效两种功效,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能抑制昆虫不能正常蜕皮、卵不能正常孵化,在桃蛀螟产卵期、初孵幼虫期施用,均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结合桃蛀螟的防治,与果园中其他病虫害一起进行喷药防治,可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5 结 论

近年来,百姓注重食品安全,对绿色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桃蛀螟及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中,已不再使用毒性较大且对果品安全有影响的农药,而是秉承“综合防控、实施绿色防控”的理念,采取物理、生物、药剂等多种防控措施。目前药物防治对迅速控制病虫害效果明显,因此在使用中要选择高效、低毒、环保且符合果品安全要求的农药,同时用药要科学合理,须多种农药交替使用,不能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只有这样,害虫才不会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才得以巩固,优质果品才会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

?通信作者:贾红梅,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病理及昆虫系统。E-mail:grxlbz@163.com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