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东方:从古希腊到1800年的西方中国报告》

2023-05-22

全国新书目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全球化文明

武斌

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著有《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事体的文化史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中华文明养成记》《丝绸之路全史》《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等。

《望东方:从古希腊到1800年的西方中国报告》

武斌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1/224.00元

进入21 世纪后,“全球化”成为了世界学术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今天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生活在一个整体世界之中,全球化带来的变化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改变着文明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对历史的看法。

全球化时代需要相应的全球化观念、全球化思维,在历史学领域的标志就是全球史观的兴起。全球史是史学界对于日益深化的全球化的学术反思与回应,而全球史观是建立在人们的意识对全球化现实反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是一种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世界史的方法。全球史观批判“欧洲中心论”,主张从全球视角考察和分析世界历史的进程,专注跨民族、跨国家和跨地区的文化或文明交往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方式。

用全球史的观点去重新认识历史,就是在不同时代的“世界体系”“全球化体系”中重新认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互动,各民族、各文明间的相遇、对话、交流、互鉴、互动是“全球化体系”的形成条件,也是“全球化体系”的基本内容。按照全球史的观点来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将获得一种新的视野和眼光,就是不仅在中国的范围内、在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中看待中华文化,还要从全球文化的范围来看中华文化,即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将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之中”“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结构中来讨论”,将中华文化的“过去”“全球化”,探讨其赋予世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也是一条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文明长河。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其勤劳的品格和智慧的心灵,以及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在广袤的东亚大陆上开榛辟莽、艰苦奋斗,持续地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以丰富的内涵、卓越的风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丰富而且先进的中华文化不仅给予了世代中国人精神上的滋养,还以其璀璨的内涵、深沉的智慧、飞扬的灵感、优雅的英姿、独特的风貌播扬全世界,从古至今,未曾终绝,时时展现着它的世界性辉煌。

在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中华文化占有显著的、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座巍峨壮观、风光无限的高峰。这个界定包含有时间和空间两层含义。从时间上来说,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自文化曙光时代的草创开始,在世界文化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华文化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代以来虽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现代化的历史性嬗变,中华文化始终道统不绝,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绵延发展,传承不断,历几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量。从空间上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繁衍生息在广袤而丰饶的东亚大陆上,中国疆域之广和中华文化辐射范围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

而且,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以贯之的发展系统,长久以来其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因此,中华文化的发展并不限于中国本土,还扩散到了周边的东亚各国,形成了包括朝鲜、日本、越南在内的“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大约在隋唐时代完成了它的总体构造,当时的东亚世界在地理上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在文化上以中华文化为轴心,直到19 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进入东亚地区之前都基本上保持着这样的格局和态势。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文化力度向周边地区辐射和扩散,而朝鲜、日本和越南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大规模地吸收和融合中华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符合本民族特性的文化体系。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全球化文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