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可争辩的地位:本土古人类的发祥地

2023-05-22

全国新书目 2023年4期
关键词:距今古人类中华文明

葛剑雄

学者,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精于历史地理、人口史等领域。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等,主编有《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等。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 著/中华书局/2020.9/65.00元

现在的黄河自西向东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和自治区,在历史时期,黄河下游还曾经流过今河北省、天津市、安徽省、江苏省四个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面积共约25 万平方千米。而今天的海河水系是在公元3 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和形成的,黄河夺淮的历史则直到1947 年才最终结束。因此,历史时期的黄河流域面积比今天要大,总面积超过100 万平方千米。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四渎”(当时认为的四条最大的河流,即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之宗。黄河一向被称为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在黄河流域以外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辽河流域、燕山山区等地的考古新发现,有人对此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有关黄河在中国早期文明的地位的历史应该重写,或者说中华文明不止这一个摇篮;还有些人认为,黄河自古以来带给中国人民的只有灾害,黄河对中国弊大于利,甚至黄河是近代中国落后、封闭的根源。

如果我们尊重历史事实,不抱任何偏见的话,就可以十分明确地得出结论:根据迄今为止的科学研究包括考古发掘的成果,上述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特别是近年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结论,已经对这些质疑作了明确的回答。

遗传学家研究了人类基因结构普遍的共同性及其流传分布的过程,证明人类起源于东非,大约在8 万—10 万年前迁入中国,但另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在中国境内的确发现了大量10 万年前就存在的古人类及他们留下的遗址、遗物,对这些古人类及他们存在年代的鉴定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那么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些古人类之后全部灭绝了,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是来自非洲的古人类的后代;二是尽管今天的中国人主要是来自非洲的古人类的后代,但在中国本土的古人类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中一些人融合进了外来的人口中。

我认为,无论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在探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时,中国本土古人类的存在和活动都不应该被忽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非洲迁来的古人类到了中国以后为什么选择某些地方定居呢?除了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外,有没有此前的本土古人类活动造成的因素或留下的条件呢?所以讨论本土古人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是有意义的。

考古学一般将距今二三百万年至一万年左右的时间段称作旧石器时代。在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大约有两千处,其中近一半分布在黄河流域。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蓝田人,距今70 万—115 万年,1963—1964 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公王岭,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蓝田人的年代还应更早。其次是北京猿人,亦称中国猿人,距今约70 万年,1927 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于黄河流域的距今3 万—10 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还有山西襄汾县丁村的丁村人、陕西大荔甜水沟的大荔人、山西阳高县许家窑的许家窑人、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河(即红柳河)的河套人等,时间稍晚的人类文化遗址还有山西朔州市寺峪遗址、河南安阳县小南海洞穴遗址、山西沁水县下川遗址等。这些遗址不仅分布面广,内容丰富,而且持续时间长,具有连续性。如北京周口店的遗址既发现了约70 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也发现了距今18000 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

当然,黄河流域之外也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如目前我国最早的元谋猿人的化石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距今约170 万年;安徽和县的和县人也有三四十万年的历史。此外,还有马坝人(广东韶关)、长阳人(湖北长阳)、柳江人(广西柳江)、资阳人(四川资阳)、左镇人(台湾台南)等。但除了元谋猿人外,其他的都晚于蓝田人和北京人,数量和延续性方面也不能与黄河流域相比。

所以,尽管其他地区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但黄河流域无疑是最主要也最重要的发祥地,所起的历史作用自然要大得多。

猜你喜欢

距今古人类中华文明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索古人类基因
细胞里的古人类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龙人——新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见证中华文明的甲骨文正在从高冷变得亲近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宁波风物志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