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3-05-22邵雪芹黄丽雅
邵雪芹,黄丽雅,赵 静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盐城224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机体雌孕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胰岛功能异常紊乱,血液中糖分代谢效率较低的内分泌疾病[1]。表现为多食、多尿、多饮等典型症状,血糖指标水平长期超出正常水平范围,会诱发流产、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等并发症,为保证母亲与胎儿的健康与安全,及时、科学的血糖控制手段至关重要[2]。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控制,可有效维持患者血糖水平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成为临床控糖治疗首选[3]。但由于患者处于妊娠特殊时期,应用药物治疗易对胎儿产生不良反应,再加上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充分,忽视日常自我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未达到预期理想状态。因此,采取计划缜密、高效率的护理干预流程十分关键[4]。2019年6月1日~2022年2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3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血尿HCG监测、腹部超声等检查,符合妊娠标准且单胎妊娠者;②禁食8 h后,口服溶于水的75 g葡萄糖后测定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1 h血糖>10.0 mmol/L、餐后2 h血糖>8.5 mmol/L,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者[5];③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者;②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借助下受孕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④多次流产或习惯性流产者;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年龄(27.41±3.42)岁,孕周(27.42±1.33)周;体重(66.42±1.45)kg;身高(164.39±1.42)cm;妊娠史:初次27例,多次12次。研究组年龄(27.33±3.25)岁,孕周(27.34±1.26)周;体重(66.39±1.26)kg;身高(164.52±1.37)cm;妊娠史:初次26例,多次13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护理人员遵医嘱告知患者在三餐前经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生产规格:3 ml,300 U/支),每晚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生产规格:3 ml,300 U(特充)],初始剂量为4 U,之后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指导并教会患者严格遵医嘱注射胰导素,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及血糖监测方法;营养科根据个体需求制订合理膳食计划表,保证每日进行有氧运动。
1.2.2.2 研究组 实施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精细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妇产科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1名、科室责任护士3名、营养师1名和运动保健师1名。在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前,集中对小组成员进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护理注意事项等规范化培训。根据King互助达标理论的内涵及操作步骤,在营养师、运动保健师联合指导下,结合患者自身及临床实际情况,拟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②评估: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以引导、提问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日常膳食饮食种类筛选、患者自我幸福感知情况、患者与家属或朋友之间亲密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分析,明确患者存在或所需协助解决的问题,每周2~3次。③拟订计划及开展:a.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借助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共享与实时性等优势特点,引导患者扫码关注加入妊娠期糖尿病交流共享微信群,定期将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原因、典型症状、并发症危害、干预控制手段、日常自我监测血糖方式方法、规律、足程应用降糖药物的重要性、高低血糖的防控与解决方法等相关知识,采用视频模拟演示、图文结合及科普文章链接等形式,在微信群内推送并嘱患者认真观看与学习,在文章下方设置“完全了解”“疑问”等按键选择,点击“完全了解”可直接退出阅读界面,点击“疑问”可直接进入在线实时提问交流对话框,专业护理人员在线对患者提出的提问,进行详细耐心解答,并将进行整理总结,从中挑选提问频率较多或可建设意义较大的问题,作为线下讲座的讨论主题。b.膳食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联合营养科医生,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清淡、无糖、脱脂等饮食特点,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每日热量必须摄入30~35 kcal/(kg·d),如早餐膳食热量摄入控制在5%~10%,在9:00加餐热量为3%~5%;中餐摄入热量最高为25%~28%;晚餐热量控制在18%~20%。若患者用餐2 h后自我感知饥饿,可选择小番茄、黄瓜或无糖芝麻糊作为代餐,以缓解饥饿感。每天摄入膳食中应保证脂肪摄入占总摄入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占15%~25%。同时应额外增加新鲜蔬菜、铁剂、豆制品、叶酸摄入量,严禁刺激性强、油炸、高糖食物摄入。c.合理运动。控制患者每周体重增长400~500 g,护理人员在运动保健师的指导配合下,按照有氧、低强度的运动原则,制订适量的日常运动计划;告知患者用餐结束休息30~40 min,在家属陪同下进行瑜伽、太极、慢步等有氧运动,至自觉疲惫为止。在运动时可佩戴无辐射运动手环,对在运动期间心率、血压、呼吸等进行实时监控测量,设置阈值警示铃声,一旦心率>120次/min立即发出警告,需停止运动直至心率正常。运动时间由初始15 min,随着运动耐力不断增强,逐渐延长至25~30 min。d.互助达标。护理人员可邀请妇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组织线下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讲座主题围绕“妊娠期糖筛的意义”“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日常控制饮食与血糖的方法与重要性”等。在微信群发布讲座开始时间及讲座内容,采取群内接龙形式进行名额预订;引领患者签到入场,在讲座过程中鼓励患者随时提问,护理人员从而协助进行解答。在讲座结束前10~15 min,从在线提问问题中挑选与讲座相关的问题,组织患者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相互之间分析与探讨,鼓励患者勇于将自身观点与日常自我控糖成功经验加以阐述分享。④评价: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短信或微信等形式随访,每次随访时间为10 min,详细询问患者近期血糖控制、自我监测胎动、饮食及运动等情况,并根据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原因,从而调整胰岛素的注射量与自我护理措施。
1.3 评价标准 ①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包括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维度,共43项条目,每项条目满分4分,满分17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好[6]。②血糖指标:通过检测指尖血和静脉血评估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范围<6.5%,空腹血糖(FBG)正常范围3.8~6.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正常范围<7.8 mmol/L。③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发生情况[7]。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HbA1c、FBG、2 hPG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HbA1c、FBG、2 hPG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妇产科发生率较高、病情迁延治疗时间较长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糖尿病病发率为1.00亿例,预计2025年达3.80亿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13%,若不加以手段进行控制预防,严重时会对母婴安全产生直接影响[8]。临床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疗法,同时联合科学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可有效增强血糖控制效果[9]。但在以往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只是将日常护理及血糖控制方法对患者进行灌输式教育,忽视患者自我效能及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导致临床配合及护理效果不可观[10]。因此,制订具体化的护理干预尤其重要。
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干预指以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的重点与核心,在患者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下进行早期有效的交流与干预,在营养、运动保健师的配合指导下,达至预期良好健康状态[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人员以微信平台作为实时交流传播媒介,定期将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借助图文结合、电教视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告知推广,使患者明确了解疾病危害性,提高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激发患者主观控糖积极性[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bA1c、FBG、2 hPG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人员在营养保健师的协助指导下,根据患者自身饮食习惯及爱好,少量多餐,合理分配每日必须摄入热量,控制糖分与脂肪摄入量,促使患者血糖指标处于相对平稳状态[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运动保健师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与运动承受能力,制订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控制患者体重增长于合理范围内,有效激发机体靶器官功能恢复,提高机体代谢免疫能力,加速机体内部血糖代谢与转换,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实施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平稳血糖水平,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