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2023-05-22郑爱花
任 磊,郑爱花,白 丽,金 鑫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驻马店463000)
重症肺炎(SP)为儿科常见呼吸系统危重症之一,大多由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SP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甚至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临床治疗主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物配合通气治疗,虽然及时治疗大多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SP引起的发热等症状及治疗操作和医院环境等会给患儿身心造成较大影响,且儿童自控能力不足,易产生哭闹、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影响治疗进行和治疗效果,因此合适的护理干预对于保障SP患儿治疗效果意义重大[2]。常规护理中,儿科护理人员虽然干预SP患儿并辅助安抚其情绪等,但儿科患者较多,护理人员难以全面护理干预患儿,导致其干预效果不佳[3]。“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是以全人照护理念为核心,以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多元化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照护的护理方式,多应用于成年患者护理[4]。2020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我们将“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应用于61例SP患儿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22例SP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SP者[5];②年龄2~12岁者;③可进行基本沟通者;④患儿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者;②合并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④非首次SP入院治疗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2~11(6.38±2.55)岁;病程2~5 (3.52±0.64)d;病变部位:单侧病变40例,双侧病变21例。研究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4~12(6.11±2.48)岁;病程2~4(3.36±0.61)d;病变部位:单侧病变38例,双侧病变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基辛宣言》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密切监测SP患儿体温、咳嗽、咳痰、呼吸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对应措施应对。②生活干预:护理人员可提前询问患儿及家属饮食喜好等,在符合医嘱条件下尽量提供符合患儿喜好的饮食;护理人员需保持病房内清洁,按时更换床单等生活用品,注意彻底消毒。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用药时先使用温柔语气或肢体语言等安抚患儿情绪。干预1周。
1.2.2 研究组 采用“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建立各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团队,以SP患儿为中心,为其提供身、心、社、灵4个方面全程照护。①身体照护:a.身体清洁。护理人员每日需使用温水擦拭SP患儿面部,并在其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被套等,并以盆浴等方式清洁患儿皮肤,保持其皮肤干燥洁净。b.呼吸道清理。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定时为SP患儿翻身并适当辅以叩背等动作,促进患儿排痰,避免呼吸道堵塞,且雾化治疗时保持患儿为头高足低位,自下向上轻叩患儿背部辅助排痰,对痰液无法排出的SP患儿,护理人员适当使用治疗仪或吸痰等方式帮助患儿排痰。c.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时刻监测患儿呼吸、意识等各方面状态和生命体征,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SP患儿需每间隔0.5 h检查仪器运行情况,若出现异常立即告知住院医生进行处理。②心理照护:护理人员可将病房内墙壁及天花板等部位贴上卡通贴纸,并在病房内放置电视屏幕,可播放轻松愉快的动画片,或播放SP患儿喜好的动画片、影视剧等。此外,对年龄>6岁的SP患儿,在其情绪稳定时,护理人员以温柔的语气与其沟通,鼓励患儿积极勇敢面对疾病和治疗,尽量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并对积极配合治疗的患儿给予鼓励和夸奖;对年龄≤6岁、情绪不稳定的患儿,护理人员及家属以拥抱、抚摸等肢体接触、玩具、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其身心应激状态。③社会照护: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家属治疗期间,患儿由于疾病、药物等因素出现不舒服症状为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且护理人员会严格监控患儿各项情况;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家属交流会,期间家属可充分沟通交流,护理人员从中了解患儿及家属需求,并需耐心解答家属各项问题,并指导家属学习SP患儿翻身、按摩等应对不适症状的护理方法;对身体状况良好的SP患儿,在保障其安全情况下,可适当组织其进行室外活动,患儿之间可交流沟通。④灵性照护:护理人员可适当询问SP患儿需求,在符合相关规定和安全等条件下,尽量满足其需求,并建立患儿对疾病、治疗等的正确认知,消除其恐惧、回避、抵抗等心理。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发热、肺部啰音、气促咳嗽缓解时间。②治疗依从性:采用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包含配合治疗4项、配合检查3项、适当活动3项、睡眠充足2项、饮食适当3项,每项均使用5级评分法,根据完全不依从~完全依从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治疗依从性越好。③肺功能:使用全自动检测仪器检测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频率(RR)、潮气总量(TV)、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干预1周内两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SP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且会对患儿心脏等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治疗虽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但SP患儿治疗依从性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以期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7]。
SP患儿由于年龄较小,且SP病情造成的发热、呼吸受阻、咳嗽等症状和治疗操作等给患儿造成较强的不适感,导致患儿出现抵抗等负性情绪,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产生挣扎、哭闹等不配合治疗进行的行为,影响治疗效果[8]。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尽量缓解患儿负性情绪,严格监控其生命体征,但由于缺乏全面护理干预,导致患儿负性情绪缓解效果不佳,治疗依从性不理想,影响治疗效果[9]。“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是以患者为核心,组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照护的护理方式,可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发热、肺部啰音、气促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对照组(P<0.01,P<0.05),说明“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究其原因:“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以SP患儿为核心,从身、心、社、灵4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身体方面注意患儿身体清洁,有效避免汗液等导致衣物粘在患儿皮肤上引起不适感,且通过翻身、叩背、吸痰及治疗仪等方式辅助患儿清理呼吸道中痰液,避免痰液堵塞SP患儿呼吸道,有利于提高患儿呼吸顺畅度,减轻呼吸障碍导致的憋闷等不适感,尽量缓解患儿身体不适感,有利于减轻其身体压力[11]。在心理方面,护理人员使用卡通贴纸等物品装扮病房,可有效缓解患儿对陌生病房的恐惧感,并通过动画片、玩具等方式转移SP患儿注意力,减轻治疗等对其心理造成的压力,且通过鼓励、夸奖SP患儿,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从而有效提高SP患儿治疗依从性。“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可以缓解患儿对治疗的抵抗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为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从而有效缓解SP患儿临床症状。
SP患儿肺部炎症易影响其呼吸道和心脏等部位,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病原体控制不及时甚至会引发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儿RR、TV、PTEF等肺功能恢复[12]。常规干预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缓解SP患儿负性情绪及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效果不理想,导致治疗难以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影响患儿肺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RR、TV、PTEF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1周内,研究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干预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肺功能恢复。因为“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以患儿为核心,通过身、心、社、灵4个方面护理干预,在缓解患儿身体不适、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并在条件允许下,安排SP患儿进行室外活动和患儿间交流,尽量满足其各方面需求,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和肺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